吕海涛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内镜中心 (天津 301800)
内容提要:目的:对胃黏膜下肿瘤(SMTs)采用超声内镜(EUS)诊断后的价值及胃SMTs的EUS下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方法:将2017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经超声内镜诊断后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I)切除治疗的胃SMTs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纳入患者共80例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及术后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结果分别作为病变起源和病变类型的金标准,评估超声内镜对胃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分析胃SMTs的EUS下特点。结果:超声内镜诊断后胃黏膜下肿瘤患者的病变起源及病变类型符合率分别为92.86%和84.62%;经对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内镜对胃黏膜下肿瘤患者的病变起源及病变类型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是对于少见病变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切除病变来明确诊断。
胃黏膜下肿瘤属于一种主要起源于患者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和同有肌层的常见肿瘤疾病,临床中通常给予患者采用常规的内镜进行诊断,虽然诊断效果显著,但是无法对肿瘤的起源和病变性质进行明确诊断。相关医学研究专家表示,超声内镜的应用可以清晰地显示患者胃壁的层次结构、毗邻脏器和组织的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1]。为此,本次研究中将针对这一结论进行分析,其结果和内容如下。
本次研究中纳入的对象均为2017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经超声内镜诊断后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I)切除治疗的胃SMTs患者,纳入患者一共80例;患者年龄20~80岁,平均(53.8±8.9)岁;其中包括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24例。纳入标准[2]:(1)患者及家属均对于此次研究内容已经认可并进行签字确认;(2)患者年龄均≥18周岁;(3)患者无精神类疾病、语言沟通障碍;(4)患者病史资料齐全,依从性较高。所有患者资料经过本院相关伦理委员会进行监督核准后,可纳入此次研究。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超声内镜诊断后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I)切除治疗的胃SMTs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归纳,探究超声内镜的诊断价值及胃SMTs的EUS下特点[3]。
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及术后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结果分别作为病变起源和病变类型的金标准,研究超声内镜对胃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分析胃SMTs的EUS下特点;其中,诊断符合率=诊断符合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据以±s表示,若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如果是非正态或是方差不齐的则采用秩和检验。统计学显著性设定为P<0.05,非常显著为P<0.01。
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作为病变起源诊断的金标准,80例胃黏膜下肿瘤患者中10例术中未详细阐述病变的来源;其余经超声内镜诊断后主要起源于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和固有肌层,总符合患者为65例,符合率为92.86%;经对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以术后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结果作为病变类型的诊断标准,80例胃黏膜下肿瘤患者中15例为不常见病变类型;其余经超声内镜诊断后主要病变类型为胃肠间质瘤、平滑肌瘤、异位胰腺和脂肪瘤为主,总符合患者为55例,符合率为84.62%;经对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超声内镜对胃黏膜下肿瘤病变起源的诊断价值
表2 超声内镜对胃黏膜下肿瘤病变类型的诊断价值
80例胃黏膜下肿瘤患者中,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及术后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结果分别作为病变起源和病变类型的金标准,超声内镜下不同病理类型的病变有不同的来源层次和回声强度,大部分均表现为低或中低回声,极少部分出现混杂、强或中强回声,内部不均匀。
传统的内镜检查中对于胃黏膜下肿瘤的病变诊断较为明确,但是却很难对患者的起源和病变性质进行辨别,不能够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4]。而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以及内镜检查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超声内镜已经被逐渐广泛应用于各大医院,其可以有效对胃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和病变性质进行明确诊断,清晰地显示出患者胃壁的层次结构、毗邻脏器和组织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5]。但是,由于内镜检查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还需要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分析。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胃黏膜下肿瘤(SMTs)采用超声内镜(EUS)诊断后的价值及胃SMTs的EUS下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其结果表示: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及术后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结果分别作为病变起源和病变类型的金标准,80例胃黏膜下肿瘤患者中经超声内镜诊断后胃黏膜下肿瘤患者的病变起源及病变类型符合率分别为92.86%和84.62%;经对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内镜下不同病理类型的病变有不同的来源层次和回声强度,大部分均表现为低或中低回声,极少部分出现混杂、强或中强回声,内部不均匀;充分说明,超声内镜对病变类型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变的起源层次、回声强弱及均匀度。胃肠间质瘤属于胃肠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间叶源性肿瘤,主要起源于胃肠道Cajal细胞,临床中对于较大的间质瘤应选择进行积极的切除治疗;平滑肌瘤则主要出现于患者的胃中(胃底近贲门),多起源于固有肌层,临床中具有较高的误诊率,需要格外注意;异位胰腺则属于一种先天性畸形,以胃窦多见,多起源于黏膜下层,可能与患者胚胎期胰腺组织的异常迁移相关;脂肪瘤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病变,其在超声内镜下多表现为起源于黏膜下层的均匀强回声病变。
综上所述,对于胃黏膜下肿瘤患者而言,超声内镜诊断可以有效对其病变起源及病变类型进行判定,但由于对少见病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中还需要结合病理诊断结果进行综合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