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畔的好电工朱永学

2021-07-17 11:27国网辽宁丹东供电公司孙新新
农电管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大西供电所电工

■ 国网辽宁丹东供电公司 孙新新 阎 军

发源于吉林长白山南麓的中朝边境界河鸭绿江,碧波荡漾一路向南、向西,经辽宁流入黄海。由于鸭绿江流域拥有水丰、太平湾等数个大中型水电站、水库,提高的水位向河道两侧的峡谷延伸,形成了众多的“盲肠状”水域,俗称江岔子。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大西岔镇,就坐落在其中较大一个江岔子的西北端。

大西岔镇有个沿江村,217户村民就散居在江岔子两岸的山沟之中。这里虽然偏僻蔽塞,但有位普普通通的好人,却在百姓当中广为传颂。他,就是国网辽宁丹东供电公司大西岔镇供电所员工朱永学。

爬山涉水脚下有责任

1983年,18岁的朱永学这个小伙子因为勤快、能干,被选中成为沿江村的电工。

沿江村共计10组,却是“九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户与户之间往往相隔几座山。而共计约48 km的10 kV和0.4 kV供电线路,都在穿行在崇山峻岭、沟壑峡谷之间。

朱永学作为村里的电工,30多年来抄表、收费和维护线路以及延伸服务,都要乘船过江,然后翻山越岭。

从供电所到江岸,土路坑坑洼洼,只有10 km的路程,颠簸了0.5 h车才到达目的地。就是这样道路,一年当中朱永学骑着摩托车,甚至以前是自行车,不知往返了多少次。

工作上的艰辛和麻烦,朱永学已经习以为常。沿江村老村长姜春发说,上世纪沿江村电线杆刮风就倒,变压器打雷就炸,小来小去的毛病朱永学一个人就处理了,大活他就求大家帮忙挖坑立杆。

维护线路的朱永学

1996年以后的两次农网改造,朱永学最卖力气,10多个成吨重的变压器、200多根重800多千克的水泥杆,都是他组织人力从船上卸下来,用“肩膀运输队”抬上去的。朱永学肩膀磨破了皮,脚板打出了水泡,却坚持不下火线。

30多年来,朱永学因为爬山已经记不起磨坏多少双胶鞋,刮碎多少件衣裤?可他却磨砺出了一副铁脚板,修炼成大山里的“神行太保”,在上级单位每年组织的登山比赛中,他比棒小伙子还快,年年获得第一名。而常年摇橹划船和干农活等,一双手上长出了厚厚的老茧,指纹都被磨光了。

“既然这辈子干上电工这个行当,就要把自己的能耐使出来;为了大家用上电和用好电,再苦再累也要把我应该干的事情做好了。”朱永学对自己的责任这样表达的。

千难万险肩上有担当

朱永学成年钻进深山老林,遇到毒蜂、毒蛇是常有的事情,甚至面临着野猪攻击的危险。但他凭着多年行走山路的经验,总能避开正面交锋,逢凶化吉。

虽然朱永学每次出行都有危险,但村民家里用电出了问题,他总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成为当地百姓心目中最方便、最快捷、最解决问题的“95598热线”。

2020年7月,5组村民任继文盖房子焊接钢架子,高价花钱请来的4名电焊工。正在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突然没电了,这下可把任继文急坏了。他一边打电话向朱永学求援,还做了两手准备打电话借发动机。没想到,那边发动机还没装上船,这边朱永学已经出现面前。经排查,原来是负荷过大,刀闸开关出了毛病。朱永学修理完后,又嘱咐电焊工轮番作业,免得再次烧坏开关。

30多年一直坚守这么艰苦和危险的工作环境,就没想过挪挪地方、换换岗位?“想过。但谁来也没有我更熟悉这里,反正这些活总要有人干,而我也习惯了挑起这个担子。”朱永学回答道。

善行义举心中有乡亲

在沿江村提起朱永学,乡亲们都夸他心眼好,热心肠,重情义。

五组村民杨树花三个女儿都出嫁了,丈夫李书荣胃病手术后不能出远门,家里家外的活儿都是她一个人承担。“大老远的也没时间交电费,都是朱老弟帮忙给代交的。”杨树花说。

其实,朱永学还经常为行动不便的刘永臣、矫学臣、王喜尧等各组村民交电费,等下次来时再把电费票据送到户主的手中。

“年轻的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都是50岁以上的,没几个人会用智能手机交费。每月电费钱也不多,让他们来回折腾确实不易。既然信任我求到我,特事特办给大伙行个方便吧。”

沿江村村民出行麻烦,朱永学就义务为大家来回捎带东西——生活日用品等。由于交通闭塞,所有的快递只送到镇里(2年前快递还送不到这里)。而沿江村来的快递件,朱永学也主动“揽”了下来,成了村子里的义务快递员。

江岔子水面有300多个网箱养殖户,而这块“辖区”用电服务并没设专人负责。因为朱永学经常穿行于水面,久而久之便成了网箱养殖户的编外电工,生活用电和网箱照明有问题,都找朱永学帮忙。“他人很好,有求必应”汉沙生态鲢鱼养殖基地法人代表于钦攀说。他的养殖基地已经10年了,每年创利润都上百万,在用电上朱永学给了不少帮助。

朱永学常年走村串户,有时遇到人家农活忙不过来,就顺手就帮一下。乡亲们遇到紧急情况,他更是出手相助。

有年春天,朱永学在村民二组抄表后天已经黑下来,正准备回家。当他得知村民高俸信突发疾病时,急忙找来船只,帮助把病人抬上来划船过江,并迅速送到当地医院,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都是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能为乡亲们做点好事,心里总是特别高兴啊。”——朱永学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深情厚爱眼里有家人

在大西岔镇供电所院子里的东侧,有块一亩多地的菜园子。春至夏秋,这里的茄子、豆角、水萝卜、西红柿等十几种蔬菜,生机盎然。

供电所长张威指着绿油油的菜地说,这里2年前还是一片石沙地,草都长不起来。是朱永学找来了一辆大卡车,拉来江里的淤泥垫起来的,用空闲时间种上了各种蔬菜,精心侍弄。从此,供电所19名员工就餐的食堂就有了吃不完的蔬菜了。

朱永学对供电所这个家寄托着深情,对夫妻双方父母和妻儿同样赋予厚爱。

朱永学爱人身体不好,多年来他一人担当老少六口人的家庭重任,其中母亲和岳父、岳母三位老人以及妻子、儿子。他把老房子留给70多岁老母亲,住在沿江村,没事常回去陪老人、劈劈柴、侍候侍侯板栗树啥的。老人说儿子很能干,也很孝顺,凡事都想得周到。在靠近大西岔街里,朱永学将岳丈的老房子推倒,盖了新房,和岳父母住在一起。平时他两头跑,把两边的老从都打点得乐乐呵呵的。

“其实,照顾好老人,培养好孩子,家里过好日子,不给政府增加负担添麻烦,也是为社会做点小贡献。”朱永学用朴实的语言,诠释了一种家国情怀。

踏实肯干甘愿奉献,朴实善良赢得民心。朱永学30多年间,在鸭绿江畔与山水为伴,或翻山越岭,或摇橹荡舟,在阡陌纵横的沟脊江汊,靠真情服务,用真爱铺垫,成为熟知者有口皆碑的好电工。

猜你喜欢
大西供电所电工
特别的生日礼物
关于加强供电所管理的思考
“全能型”供电所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糊涂的维修工
全而粹——读圆大西的绘画和书法
供电所管理中同业对标的实践研究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