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辛娟,肖红波
(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2206)
近年来,我国生猪产业快速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及产业素质不断提高。由于我国生猪养殖分布广泛,各地区在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生猪养殖业模式也不尽相同,出现了多种模式并存的局面,主要有独立农户、公司+农户、公司+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和公司一体化5大类。各种模式各有利弊,独立农户依靠自身经验单独进行生猪养殖,生产规模小,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但竞争力较为薄弱且饲养管理方面缺乏科学性[1];公司+农户/ 家庭农场是公司与农户/家庭农场双向合作,签订合同制定养殖流程并共享生产利润[2],双方能实现优势互补但生产技术进步较为缓慢;合作社+农户通过成立契约,依靠合作社统一生猪养殖流程,利于形成规模优势但难免有些机构存在虚设而影响养殖效率;公司一体化是由公司独立开展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管理与环保压力较大。
由于各种生猪养殖模式在经营方式、管理、技术、设施、要素投入等方面存在差异,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也有所不同。按照生猪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亟须优化生猪养殖模式,促进生猪产业提质增效[3]。本文构建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调研数据,对我国不同生猪养殖模式进行效益评估与比较分析,旨在找出5 种生猪养殖模式的优势、不足及适合条件,提出模式优化的对策建议,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本调研采用实地调研方式,以不同的生猪养殖模式(独立农户、公司+农户、公司+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公司一体化)为调研对象,于2019 年10—11 月完成调研。调研主要内容为养殖场(户)基本情况、生产效率及成本收益情况、社会与生态效益等。为了提高样本的代表性,选择我国北部、中部、南部3 个区域的5 个生猪主产省份——黑龙江、河南、江苏、四川和广东进行调研,每个省选择2 个主产县,每个县选择15个样本场户,共收回155 份问卷,有效问卷155 份,其中,独立农户占74 份,公司+农户占30 份,公司+家庭农场占10 份,合作社+农户占13 份,公司一体化占28 份。问卷主要数据为2017—2019 年的数据,本文效益分析全部基于调研数据。
2.1 不同生猪养殖模式成本分析 生猪养殖的成本项目按照具体经济用途进行划分,生猪总成本分为土地成本、生产成本与粪污处理成本3 类[4],其中生产成本细分为仔猪费用、饲料费用、人工费用、防疫治疗费用、技术服务费用、水电费用、燃料动力费用及其他直接费用8 类。
2017—2019 年各模式总成本整体呈上升趋势,按照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独立农户、公司+家庭农场、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一体化,除了公司一体化,其他模式的总成本均在2 000 元/头以上,公司一体化比独立农户的总成本约低了500 元/头(表1),说明公司一体化在生猪养殖上具有比较优势。
表1 不同生猪养殖模式总成本的变化趋势元/头
从土地成本来看,2017—2019 年,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与公司一体化的土地成本整体呈下降趋势,独立农户与公司+家庭农场模式的土地成本呈上升趋势,按照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公司+农户、公司一体化、独立农户、公司+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表2)。分析原因发现,公司+农户模式中,合作农户手中没有过多的土地进行养殖,需要依靠租赁或土地流转;公司一体化由于养殖规模大要求配套土地多,只能租赁或购买土地使用权,所以这两类模式的土地成本较高。独立农户与公司+家庭农场模式一般都依靠自有土地;合作社+农户模式中,合作社会将合作农户的土地集中起来,所以这3 类模式的土地成本较低。
从粪污处理成本来看,除公司一体化外,其他模式粪污处理成本整体均呈上升趋势,可能是继2015 年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后,这些模式的经营主体为实现环保达标,不断购置设备或更新粪污处理技术,导致成本提高;公司一体化由于养殖规模大,为应对环保压力而购置的设备产生了固定资产折旧,粪污处理成本随着年限的增加逐渐降低。粪污处理成本按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公司+农户、公司+家庭农场、公司一体化、独立农户、合作社+农户(表2)。公司+农户模式中,合作农户需要依靠自身条件解决生猪粪污处理难题,同时,由于土地成本最高,在种养结合大背景下,其粪污处理成本最高;合作社利用合作农户的土地对畜禽粪污进行统一集中处理,故粪污处理成本最低。
表2 不同生猪养殖模式总成本的成本项目标变动趋势元/头
从生产成本来看,2017—2019 年,各模式的生产成本整体均呈上升趋势,按平均值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独立农户、公司+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公司一体化,由于生产成本还涉及具体分类,需要结合表3 分析各模式生产成本产生差距的原因。
由表3 可见,生产成本主要分为8 项具体费用,费用超过50 元/ 头的指标主要有仔猪费用、饲料费用、人工费用与防疫治疗费用,此4 类可称为主要成本。由于主要成本占生产成本的95% 以上,所以着重对这4类成本进行分析。
表3 不同生猪养殖模式生猪生产成本明细情况元/头
在仔猪费用中,由于非洲猪瘟背景下仔猪市场出现结构性短缺,生猪合作社为保证统一购销,仔猪购进费用较高,而公司一体化属于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仔猪费用比其他模式低;在饲料费用中,各养殖模式基本持平,公司一体化的饲料费用相对最低的原因是生猪饲养管理或生猪品种比其他模式具有优势,使得耗料率小,饲料报酬率高;在人工费用中,公司+农户的人工费用最高的原因是工人与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相对较高,而生猪合作社普遍资金短缺导致人员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人工费用最低;在防疫治疗费用中,公司+农户与公司+家庭农场模式费用较低的原因是合作农户与家庭农场具有一定的经验与技术含量,加上公司统一防疫消毒,技术服务部门免费上门提供养殖技术指导[5]。
2.2 不同生猪养殖模式经营收益分析 从销售收入来看,2017—2019 年各模式销售收入均呈先减后增的趋势,非洲猪瘟冲击后各项补贴与防范措施的出台使养殖场户销售收入有所提高。从净利润来看,2019 年公司一体化的净利润远超其他模式,说明公司一体化自繁自育加上资金技术实力使得该模式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而独立农户本身实力较为薄弱,在非洲猪瘟与环保的双重压力下,净利润最低。由于净利润与成本收益率为正相关,所以二者趋势一致。以净利润划分,各生猪养殖模式经营收益从高到低依次为:公司一体化、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公司+家庭农场、独立农户(表4)。
表4 不同养殖模式生猪养殖收益情况
社会效益是指生猪产业发展对社会需承担的责任与所做出的贡献。关于不同生猪养殖模式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如图1 所示。
图1 生猪养殖模式的社会效益
对社会效益的定量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见表5。从带动就业人数来看,每百头存栏生猪雇工人数基本是2~3 人;从带动养殖户增收来看,各养殖模式每头猪的收入基本持平,雇工人员月工资按照从高到低依次为公司+家庭农场、公司+农户、公司一体化、独立农户、合作社+农户;从节粮效果来看,公司+家庭农场耗料增重比最低,说明饲养管理方式集约,饲料利用率最高,独立农户耗料增重比最高,说明饲养管理方式粗放,饲料利用率最低;从带动农户养殖技术情况分析,独立农户由于自主经营,不涉及培训与技术指导,其他模式的培训人次与技术指导户次差别较大,2 个指标的数值均是公司+农户最高,公司+家庭农场最低,通过比较最值,培训人次相差140 人次,技术指导户次相差56 户次。
表5 不同养殖模式部分社会效益指标
对产品质量的定性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见表6。在药物规范程度中,以遵医嘱与按说明书比例之和进行排序,由好到差依次是:公司一体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家庭农场、独立农户,其中独立农户与公司+农户还存在自己随意使用药物的现象,一方面是独立农户偏向于经验养殖,另一方面是部分公司与农户利益联结不紧密,公司未能形成规范、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在休药期执行情况中,各养殖模式选择严格按照兽药要求的比例均占到85% 以上,每种模式都还存在自己决定休药期或没有留意休药期,这表明各生猪养殖模式还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在使用添加剂的目的中,各养殖模式主要目的都是保健和预防治疗疾病,选择促生长与节省饲料占据15%~30%的比例,根据农业农村部2019 年发布的第194 号公告[6],本次调研中的各生猪养殖模式均需要调整使用添加剂的目的。关于质量安全事件,独立农户在74 个样本中出现3 例,其他养殖模式均无质量安全事件。
表6 不同养殖模式产品质量部分指标 %
生态效益主要是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粪污排放量以及适度养殖促进资源最大化利用等方面评价。不同生猪养殖模式的生态效益评价指标如图2 所示。
图2 生猪养殖模式的生态效益
从节水、节地指标来看,独立农户耗水量最大,其他模式大约维持在0.05 t/ 月,独立农户由于在农村使用水资源不受限制,水资源利用率低;养猪场占用耕地面积与养殖规模大小有关,所以最高的为公司一体化,最低的为独立农户;生猪养殖密度最高的是公司+家庭农场,最低的是公司+农户(表7),从节约资源的角度来看,养殖密度越高代表资源利用率越高,节约资源效果越好。
表7 不同养殖模式节约资源指标
在干粪资源化利用率中,种养结合、生产有机肥与销售代表干粪直接资源化利用率,以三者比例之和对各模式按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公司一体化、独立农户、公司+农户、公司+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表8)。公司一体化干粪直接资源化利用率最高是由于资金技术实力较强,而合作社+农户干粪直接资源化利用率最低是由于对干粪的赠送比例最大,且存在直接排放现象;在粪水资源化利用率中,种养结合、销售与达标排放最能体现粪水直接资源化利用水平,以三者比例之和对各模式按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公司一体化、公司+农户、独立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家庭农场。公司一体化粪水直接资源化利用率最高是其为应对土地与环保双重压力,多使用沼气工程;而公司+家庭农场粪水直接资源化利用率最低是由于对粪水的赠送比例最高。
表8 不同养殖模式资源化利用率 %
从干粪与粪水的无害化处理来看,二者的具体处理指标相同,不论是干粪还是粪水无害化处理,厌氧发酵+好氧发酵的比例均占到各养殖模式的80%以上(表9),即干粪与粪水的无害化处理方式均以厌氧发酵+好氧发酵为主。从死猪处理方式来看,各生猪养殖模式以进行焚烧为主,均占40% 以上的比例,其他处理方式按照比例从高到低为放入化尸池、深埋、发酵堆肥。
表9 不同养殖模式无害化处理率 %
关于环境污染处罚,各模式均有涉及。独立农户74 个样本中有14 例,占比19%,公司+农户占比10%,公司+家庭农场占比20%,合作社+农户占比8%,公司一体化占比21%,均因环境污染造成周围居民抗议、政府罚款和猪场被相关部门强制改造或拆除,各模式经营主体应找出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减少生态效益损失。
5.1 结论 ①经济效益。从总成本看,独立农户最高,公司一体化最低;从净利润来看,公司一体化最高,独立农户最低。综合来看,各生猪养殖模式经济效益从高到低依次为:公司一体化>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公司+家庭农场>独立农户。
②社会效益。从社会效益的定量指标来看,公司+家庭农场最高,独立农户最低;从产品质量的定性指标来看,独立农户均有不规范行为出现。综合来看,各生猪养殖模式的社会效益从高到低依次为:公司+家庭农场>公司一体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独立农户。
③生态效益。从节水指标、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与无害化处理率来进行生态效益比较,公司一体化在干粪与粪水的直接资源化利用率中均排第一,而独立农户水资源利用率最低。综合来看,各生猪养殖模式的生态效益从高到低依次为:公司一体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家庭农场>独立农户。
5.2 建议
5.2.1 独立农户创新养殖思路 独立农户缺乏竞争优势,可尝试转变养殖发展思路,进行生态养殖与品牌经营[7]。无抗养殖是当下及未来的大趋势,独立农户可以凭借养殖规模小、成本低、配套土地充足的特点,开展生态养殖,如南方森林较多,可以推出立体生态化新型养殖模式,打造放养+无抗的生态猪,以满足人们对肉制品的高需求[8];此外,规模猪场追求数量,独立农户可凭借农家饲料打造出具有独特品质的生猪品牌,黑猪肉就是典型案例。
5.2.2 发挥“公司+”优势,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公司+”模式可以通过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依托公司资金技术优势,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的带动辐射作用,除公司+农户、公司+家庭农场外,还可以进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公司+支部+协会+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保障体系、“公司+园区+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促进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联结转变,真正实现公司与合作组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9]。
5.2.3 生猪合作社创新产业化经营模式 合作社+农户需要创新模式进一步推动其发展,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养殖模式,建立起“企业为龙头、农户为基础、合作社为纽带”的产业化联合体,充分将企业连接市场、合作社联系农户、农户拥有土地与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势结合起来,此种组织模式深化了生猪产业链的分工协作,也使得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组织模式更加稳定[10]。
5.2.4 鼓励生猪养殖企业向公司一体化方向发展 公司一体化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方面优势尤为凸显,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11]。对于实力较强的规模养殖企业来说,需要政府对企业在土地、资金方面进行扶持,银行等金融机构也要给予贷款等方面的优惠力度,农业院校可以与养殖企业实施人才战略对接,为规模养殖企业向公司一体化转型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引导越来越多有条件的企业转型去创造更多效益,促进我国生猪养殖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