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变得亲切

2021-07-17 07:03酉告
莫愁 2021年20期

文酉告

《拓扑与物理》和《时间简史》差不多,是那种你可能看不懂,但会很想收藏的著作。单从作者阵容来看就汇集了当下科学家中的顶尖人物,其中有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罗杰·彭罗斯,理论和数学物理领域的最高荣誉狄拉克奖章获得者张首晟、文小刚,20世纪伟大的数学家之一迈克尔·阿蒂亚,M理论创立者爱德华·威滕……就连翻译和审校都是特邀专家来担纲。

书中内容涵盖黑洞、量子信息、规范场、引力场、拓扑绝缘体、任意子……有书评人在介绍这本书时说:“作为一门研究性质的学科,拓扑学本身并不是一门很好理解的学科,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通俗而有趣的例子却又比比皆是。一团橡皮泥可以不停地捏,改变形状,只要质量不变,总是可以再把它捏回原来的形状。诸如莫比乌斯带和克莱因瓶,也是拓扑学在几何中两个最常见的应用。很多有趣的几何图形、几何现象,都可以利用拓扑学的知识进行解释。”

如果读者看过《复仇者联盟4》,那你对斯塔克最后模拟时间穿梭的建模一定不陌生,那就是莫比乌斯带,一个帮助钢铁侠穿越时空的模型。这仅仅是拓扑物理研究的一个表现。

1736年,29岁的欧拉向圣彼得堡科学院递交了《哥尼斯堡的七座桥》的论文,证明了步行者不可能不重复、不遗漏地走完这七座桥。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了一种新思想,即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距离是不重要的,他们之间的连接方式才是重要的,这种观念就是朴素的拓扑学观念。这个观点如果再稍加变化的话,我们是否也可以认为:大众与科学之间的距离是不重要的,他们之间的连接方式才是重要的呢?那么又是什么把我们和科学连接在了一起呢?科学家、科学家的著作……还是其他什么?也许就是我们早就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身边事物吧,因为科学早已无处不在。

从专业人士的角度来说,这本书其实是解析当今物理学界最关注的前沿问题、全新发现,给人启示和引领之书,在带你探索物理的玄妙,感受新知的宽广的同时,还能带读者遍寻生活每个角落中隐含的拓扑物理学,感受物理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再权威的科学家也不会认为自己说的就是金科玉律,因为科学的态度,本身就是不断质疑。结合实践提出各种想法,然后去验证。而且科学家们还特别乐于发动大家去质疑,喜欢大家参与到越质疑越繁荣的科学事业中来。

作为科学著作,《时间简史》和《拓扑与物理》两者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他们都是以理论解说为基础,要把自己的宝贵经验公之于世,给后来者借鉴。但《时间简史》的定位是想让那些对宇宙有兴趣的普通读者更多地了解相关理论和原理,而《拓扑与物理》更像一个专家座谈会,专家各抒己见,听众各取所需。无论读者是物理学领域的学者、教师、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还是科幻迷、普通爱好者,尽管理解程度有差异,但若是真对拓扑有兴趣,还是可以读一读的,因为这本书让深奥的科学变得亲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