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可力,延安精神激励航天梦

2021-07-17 07:02阿枫
莫愁 2021年20期

文/阿枫

现年86岁的乌可力是我国著名蒙古族科学家、国家一级教授,全国劳动模范。早年跟随父亲乌兰夫参加抗日队伍,听从父亲乌兰夫的教导,进军科研,师从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从内蒙古到延安,从延安到北京,乌可力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发展。

来到延安

年幼时,乌可力和母亲、哥哥、姐姐、弟弟生活在内蒙古土默特旗的塔布子村。1939年,绥远地区党组织先后护送大批蒙汉青年前往延安学习,乌可力的哥哥、姐姐也去了延安,而他和弟弟因为年龄小,留在了家中。那时起,乌可力就对延安充满了向往。不久之后,乌兰夫派了一名地下工作者,到塔布子村接妻子以及两个年幼的儿子前往新三师驻地。

1941年,由于“皖南事变”,乌兰夫身份暴露,夫妻二人带着年仅8岁的乌可力与6岁的乌杰,同前来迎接他们的共产党员甘泗淇一起奔赴延安。

乌可力在延安保小是个调皮、胆大、好动的孩子,他同桌的女同学朱湘梅是个胆子小、眼睛大的漂亮女生,后来成了乌可力的妻子。刚来延安保小上学时,乌可力从家乡穿来一双皮靴。当时学校的孩子们没几个见过这种皮靴,每到下课,总会有几个同学排着队试穿皮靴,这时乌可力就脱下靴子,看着同学穿上靴子,走一圈,再换下一个走上一圈……延安保小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却成为传授知识和真理的园圃,培养民族未来人才的基地,造就国家栋梁的熔炉。这里不单有汉族,还有蒙古族、回族、朝鲜族学生一起学习。

在延安的生活、学习经历给乌可力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乌可力常常追忆起这段难忘的时光感慨不已,曾多次提笔写下“五马奋蹄到延安”的壮烈诗句。他说:“延河养育了我,保小培育了我,吃苦耐劳、百折不屈的延安精神一直陪伴着我,让我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惧怕。”

研制高温无机防火涂料

高中毕业后,乌可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系兵器科。1956年夏天,哈尔滨发洪水,乌可力和学校师生一起参加抗洪抢险。

面对洪水,乌可力一点也不畏惧,连续抱着沙袋跳下大坝填了两次漏洞。他的优异表现让队长赞不绝口,当即给了他一张表,说:“乌可力,我们打算吸收你入党,同不同意?”乌可力开心地说:“好,同意!”他洗干净手,填了表。回忆起入党经历,乌可力自豪地说:“这在当时就叫‘火线入党’。”

4年后,乌可力被送往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力学系深造,“郭沫若是我们的校长,钱学森是我们的系主任,给我们讲课的有郭怀永、吴文俊等著名科学家。”当时,校党委决定:中国科技大学要为国家作贡献,造人工降雨火箭。在群贤荟萃的校园里,乌可力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后来他担任了中国科技大学校办工厂技术组组长,负责固体火箭发动机和研制高温隔热涂料。

“火箭要飞得高,就要推力大、装药多。火箭升到3000米以上的高空,发动机内的固体燃料就会产生1800℃的高温,但发动机的金属外壳受热1600℃便会融化,我们的目的就是解决这个矛盾,用涂料来隔热。”乌可力自信地说。

乌可力把自己当年研制的高温隔热涂料进行重新调配,提高改进。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他和技术小组终于研制出了耐高温涂料材料,让火箭升上了万米高空。此后,乌可力带着技术小组在宁夏、四川、辽宁等地发射火箭,进行了多次人工降雨试验,均取得成功。郭沫若亲自授予乌可力负责的技术小组“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称号。

1974年,高温无机防火涂料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广泛应用于民用防火以及运输、储藏、大型建筑等方面,还被应用于毛主席纪念堂的装修工程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乌可力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外销火箭发射服务

1985年,乌可力调任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常务副总裁。上任伊始,他就提出利用“长征三号”火箭做商业发射,把中国的航天技术打入国际市场。乌可力组建了一个十人团队,开始推销火箭。当年6月,国际航天航空展览在法国巴黎举行,乌可力将中国的火箭卫星送到了航展会上,并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宣告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将准备投入国际商业市场。

许多外国人看了中国展品后说:“过去我们只知道中国有原子弹、氢弹,没想到中国还有长征系列火箭,还有像‘长征三号’这样世界一流的火箭!”

从那时起,乌可力带着团队走遍亚洲、欧洲、美洲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对火箭发射市场进行了详尽调研。从1985年至1995年,乌可力的团队发射了五颗卫星,将中国火箭发射服务推向世界。

乌可力为我国航天事业和空间技术跻身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92年,乌可力被航天部授予“航天大奖”。

乌可力一直关注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传承进步,关注内蒙古大学的建设发展。内蒙古大学设立的第一个奖学金——“光华奖学金”就是由他促成的,内蒙古大学成为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之后国内第三所设立奖学金的大学。后来,乌可力还担任过光华基金总干事,所设立的“光华奖学金”遍及全国重点院校,为国内早期基金会运作及奖学金的管理使用等作出了突出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乌可力全身投入到民族事业发展中,助力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研究以及边疆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在北京安度晚年。退休后的乌可力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身体依然硬朗强健,使他有更多的精力关心家乡的建设与发展。

乌可力说:“延安哺育了我,延安精神激励了我的一生,让我尽己之力为国作出贡献。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延安精神是我们永不能忘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