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潇
[摘 要:斯人已去不复归兮,犹忆影,尺牍留香。中华传统思想里的“德、和、善”文化是中华劳动人民为人处世、观察世界的普世法則,汇聚了历代人民超群的思想精髓。本文介绍了其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并结合实情分析了其在本专业体现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德、和、善;汉语国际教育;当代价值]
1中国思想史
思想是为教育而服务的,它是“精神”的高级阶段,“精神”则是“思想”的生命基础,比“思想”范畴更广泛、更具包容性,内涵更深刻,也更具根本性。正如1927年陈寅恪先生在《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提到的一句话:“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儒释道、墨法名、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陆王心学……无数流派、学说,甚至宗教此消彼长,纷纷在浩瀚的中国思想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那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无论每个学派之间有多大的区别甚至彼此对立,在社会的主流思想中总有一缕线串联其中——那就是“德、和、善”,根植于德、和、善的中华主流思想组成了中华民族超群、浩瀚又璀璨的思想史,如果能够合理引入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思想教育实践中,无疑具有重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2中华思想史的意义
纵观中华思想史中的“德、和、善”精神,其在本专业的重要意义在于:
2.1其反驳了相关阴谋论,为本专业自身的设立提供自信,更丰富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2.2其与中华传统理论思想相辅相成,为汉语教师的师德树立提供理论依据,为良性师生关系树立典范。
2.3“德、和、善”思想尤其是其中“和”的内涵,为跨文化交际中的各种冲突,包括各类突发紧急事件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2.4“德、和、善”的精神内涵和外延为外派教师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底气和文化自觉、自信。
2.5其折射在本专业基层和领导层两个层面,体现在为教学法和管理法提供了思路。
这五个主要意义,充分彰显了传统“德、和、善”思想的当代价值。时逢盛世,我们更需要思想家,而“华夏文明史就是一部思想史”,我们理所应当追本溯源,让好的思想精神日久弥新,不被湮没在这滚滚的历史洪流中。
3中国古代思想的“德、善、和”文化
中国古代思想精神能够连绵传承5000年绝不是偶然的,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人本、理性特征以及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观较之于西方文化的宗教性和人类中心主义,显得更加人文和理性。就传统理论思想而言,其推崇的是一套裹挟德、善、和三方面的理性文化,其中虽然也混合着糟粕杂芜,但从主体上看,其主体仍是有德、讲善、求和的。这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根本属性。而西方文化的本质是占有性、排他性,是一种神文化、力文化、霸文化。
3.1说“德”
儒家文化在促进和谐人际关系方面,明确提出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思想,主张在矛盾面前首先加强对个人品德的修养,从而赢得对方的尊重和谅解。而就本专业而言,汉语教师最重要的就是树立“师德”,体现为人师表的个人担当和重德行修养的国家风貌。汉语教师施行的思想文化教育要重在“以德服人”,正如那句“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纵使再满腹经文,没有德行修养只能教给学生书面上的“死气沉沉”,教不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有悖于文章开头钱穆先生提到的“思想教育”。而坚持“以德服人”的原则,才能更好地使教育管理者做到“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3.2说“善”
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思想文化具有不同的伦理精神,没有任何一个评价能完整地概括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特点,哪怕这个评价考虑得再周到、再细致入微。其实中国人不是含蓄,更不是虚伪,而只是擅长海乃百川,讲究“成人之善”、“与人为善”罢了。其他国家民族可以对中国抱有偏见和思维定式,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民族精神、思想启示我们不必就莫须有的罪名争论。伴随着当今愈发严峻的国际关系和疫情局势下,泥淖里事物我们没有能力洗濯,所以也不必多暇,泥淖外能够“独善其身”就是最好的选择,而在教学层面,能够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便是这“慈善观”最大的用处。我开始明白孔子为什么要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也要跋山涉水、周游列国了,这位老人可能不仅仅是壮志未酬,更多的是内心的良善促使他不愿看到这满目疮痍的世间吧。
3.3说“和”
最后,中国传统思想精神里的“和”更是无处不在。我们今天所大力提倡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不仅是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流价值观的核心体现。这与主流思想所强调的仁义不谋而合,两者相辅相成,从本质上都是强调维护国家的统一,讲究天下为公、人人平等,仁爱他人、爱好和平。
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德、和、善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所共同遵循的主流价值观,它们是身在异国他乡的外派教师们内心的一盏明灯,守护着她们那一方小小的净土,是她们强大的思想武器,更是她们文化自信的精神源泉。
参考文献
[1]郑晔,杨世文.儒家文化与近代科学——“李约瑟之谜”再思考[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45-50.
[2]陈军科.人文精神的理论内涵及其本质特征[J].宁夏党校学报,2006(01):63-66.
[3]王丹.论儒家文化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06):88-90.
[4]苗华.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3):123-125.
[5]夏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历史先进性及现代演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7):15-17.
[6]张西平.从中西思想对比看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8,50(01):114-125+161.
烟台大学 烟台 2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