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理论介入系统视角下“一带一路”新闻语篇中国形象构建研究

2021-07-16 09:12罗娣王惠林岩雨王静雪张丽
锦绣·中旬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评价理论一带一路

罗娣 王惠 林岩雨 王静雪 张丽

摘要:本文以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为理论框架,研究China Daily上有关“一带一路”的对外新闻语料,在其中选取了相关性最强的一篇文章,通过分析这篇文章介入资源的使用情况,探究其独特的话语互动模式,以及如何构建中国形象。研究表明:这篇文章多使用多声资源,其中接纳类词汇使用频率最高,公告类词资源次之,归属类介入资源最少。语料中采用的介入策略相互牵制,构建出独具匠心的对话互动模式,有利于充分展现“一带一路" 倡议下中国对外的积极形象。

关键词:“一带一路”;评价理论;介入资源;积极话语分析

一、引言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起源于两汉时期中国古人开辟的丝绸之路。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强调“一带一路”建设要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在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的同时,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构建良好的中国形象。因此,如今的“一带一路”不仅继承了古代丝绸之路开放的传统,同时也吸纳了东亚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展现了中国友好包容的大国形象。本文将从评价理论介入系统的视角分析中国主流媒体China Daily中关于“一带一路”的对外新闻语篇,探究此类文章如何运用介入资源来构建积极的中国形象,力图揭示其极具特色的对话互动模式。

二、评价理论及介入系统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关系的研究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语法词汇框架,也是语言人际意义研究的重要方面。评价理论(Appraisal Theory)于20世纪90年代首次被语言学家马丁教授等学者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提出,集中于语篇中人际意义的构建。评价理论系统由态度系统(Attitude)、介入系统(Engagement)和级差系统(Graduation)三部分组成[1]。

介入系统由单声和多声两部分构成,单声是话语中只涉及一种观点的体系,多声是同一命题的不同观点,可使语篇呈现出创造出多种声音共存的局面。多声又可分为收缩和扩展,前者通过压制和排斥其他声音从而缩紧对话空间,后者则通过强调某一声音的主观性或非唯一性来引入其他声音以此实现对话空间的扩展。对话收缩包括否认和声明。否认指语篇中持反对意见的观点,常表现为否定词和转折词的使用。声明即语篇中作者的观点与某种外界观点的一致性,主要包括同意类、宣称类、认可类。对话扩展则由归属和接纳组成。归属主要借他人之口来间接表达观点,表现为语篇中的观点来自外部声音。接纳常使用情态动词来丰富语篇内容。

三、介入资源的积极话语分析

China Daily是海外读者了解中国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我国构建对外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2]。笔者使用China Daily中关于“一带一路”的新闻语篇作为数据分析对象,将关键词“the belt and road”,“one belt and one road”和“OBOR”等分别进行检索,各检索到新闻19345篇、9869篇和86篇,按照主题相关性(relevance)排序,选取相关性最强的一篇文章Building the Road of Shar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Prosperity[3]作为研究对象。这篇文章属于评论性质,且含有大量的介入资源,可以用来分析新闻撰写者与读者进行话语互动与对话协商的方式,以及介入资源在其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本文将从词汇及句法层面对其中的介入资源进行深度的积极话语分析。

(一)单声资源

本篇文章共使用了8次单声资源,占比10.9%,其中包括“单声加多声”的介入资源2次,占比2.7%。如下例:

(1)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as continued to expand with over 95 n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involved; over 69 nations along the route have signed cooperative deals with China.

例(1)中,作者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涉及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超过95个,更有沿途的69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通过使用over 95 nations, over 69 nations等数字与词汇充分展现出“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得到了众多国家与国际组织的支持与认可,使“一带一路”战略超越地域空间限制,真正成为了全球化合作的新型平台。周围沿线国家地区纷纷把自身发展和中国的发展紧密结合。这揭示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国际社会根本利益相符合,且中国发展的新形势新局面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认同。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始终秉承和平开放,包容借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与周边国家和沿线地区共创共享“一带一路”,不但使中国自身稳定发展,而且让沿线各国共同进步。

由上述可知,从介入系统角度来看,本篇文章使用10.9%的单声资源阐述了中国有关“一带一路”战略新闻事件,既体现了新闻语篇的真实性,又为作者的观点立场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构建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中国形象,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传递出了中国坚持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

(二)多声资源

本篇文章共有多声资源65处,全文占比89%。因此,可以看出与单声资源相比,其撰写者使用多声资源的频率较高,其表达的话语含义更加丰富,交互性更强。具体多声介入资源分布情况如下表1所示。本文将着重分析使用频率最高的接纳和公告这两类多聲资源。

1.接纳类资源

接納主要是通过情态系统来表达观点,其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有利于扩展对话空间,打开读者思路,接纳各种不同的声音。接纳类资源在该文章中占比42.4%,比重最大,说明作者注重引发读者思考,打开对话空间。具体分析如下:

(1)These opportunities will be in the short, medium, and long term and several of the more immediate opportunities will be within China itself as it gears up to deliver on the OBOR Initiative.

例(1)中作者认为在中国准备实施“一带一路”计划时,将会出现一些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机遇。运用认知型情态词will,表明中国实施“一带一路”计划将给沿线各国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机会,极大程度上会带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作者使用这一接纳类介入资源,表明作者认为中国给沿线国家带来的机遇不只是暂时的,而是将在未来持续带动各国经济发展,形成一种稳定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向读者展现了世界各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前景之广阔,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影响之深远。

(2)A wide range of business models may be deployed, including joint partnerships, technology transfer, investment funding, and changing supply chains.

例(2)中作者猜测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采用广泛的商业模式,其中包括联合伙伴关系、技术转让、投资资金及不断变化的供应链。使用扩展性接纳类词汇may表明作者根据其已知的信息,将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优点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其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但是这一观点也只是作者对于“一带一路”商业模式的推测,具体采用怎样的模式作者也不能肯定,这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话语空间去判断,使语篇表述更加具有对话性,增强了文章语言的严谨性,尊重了读者的观点。

2. 公告类资源

公告类资源在所选文章中的占比为32.8%,仅次于接纳类介入资源,说明作者在承认有其他观点的存在的同时,也竭力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利用公告资源强化自己的观点,如下例所示:

(3)Although there are some challenges, I think there are some possible ways to

these challenges.

例(3)中作者表明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挑战,但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可行的方法来应对这些挑战。运用第一人称I直截了当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态度,表现出对“一带一路”政策的认可与支持,清晰地展现了语篇的评价立场,收缩了对话空间,力图影响读者的立场。作者用肯定的语气让读者感受到大力建设“一带一路”的信心之强,拒绝了不同评价立场的声音。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世界各国需携手努力,加强国家间的全方位多层面交流合作,共同朝着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目标奋力前行。作者在文章结尾的评论部分大量使用了公告类介入资源,对“一带一路”的有关新闻内容进行了合理且细致的阐述和评价,重申了个人立场,与文章开头首尾呼应,有利于引导读者的评价立场和观点积极转变。

综上所述,多声资源在所选文章中使用频率最高,说明作者注重为多种声音或观点开创广阔的对话空间,尊重与其不同的观点,而不是自说自话。多声介入资源的使用,增强了作者与各类读者之间的互动性,让没有生命的白纸黑字极大的发挥了人类语言的交际功能,加强了与不同读者之间的交流。

四、结语

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国际竞争愈加激烈,世界局势日益紧张。面对急速变化和发展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调整发展目标,改变发展策略,力图确立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有利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质的飞跃,某些西方国家便乘机捏造出“中国威胁论”等不实观点,试图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以保全自己超级大国的国际地位。西方媒体恶意丑化中国的国际形象,运用大量片面和歪曲事实的报道,对中国积极的国家形象形成了一定的挑战,研究如何运用中国主流媒体构建和提升中国国家形象一事刻不容缓。因此,本文以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为视角,对China Daily上关于“一带一路”的一篇新闻语篇Building the Road of Shar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Prosperity进行了积极性话语分析,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此篇文章中新闻撰写者所运用的介入资源进行了深度的探究。研究发现:中国主流媒体的对外新闻语篇运用大量积极话语来构建中国形象,其介入资源的使用与“一带一路”的新闻特点有着极大的相关性,多次运用多声资源表达了更加丰富的人际意义,营造出合作共赢、平等协商的对话空间和对话互动模式,十分契合“一带一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构建了一个积极向上、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参考文献

[1]Martin, J. R,White, P. R. R.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0.

[2]徐靖. 中国国家形象构建与提升:“一带一路”新闻语篇的积极话语分析[J].中州大学学报,2019,36(5):70-74.

[3]Building the Road of Shar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Prosperity http://www.chinadaily.com.cn/opinion/2017beltandroad/2017-06/02/content_29598721.htm

基金项目:

安徽新华学院2020年度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评价理论视角下中国“抗疫”新闻语篇中态度资源的积极话语分析(项目编号:202012216070)

作者简介:

罗 娣(2001.01-),女,汉族,安徽六安人,安徽新华学院学生;

王 惠(2000.07-),女,汉族,安徽淮南人,安徽新华学院学生;

林岩雨(1999.02-),女,汉族,安徽亳州人,安徽新华学院学生;

王静雪(2000.02-),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安徽新华学院学生;

张 丽(1984.1-),女,汉族,湖北黄石人,副教授,硕士,为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

(安徽新华学院 外国语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88)

猜你喜欢
评价理论一带一路
He For She演讲中的态度资源分析
评价理论视角下《香水》中格雷诺耶的人物塑造
评价理论及其应用分析
从评价理论角度分析狄金森诗歌
评价理论下英语足球评论阅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