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视角下的《秘密花园》解读

2021-07-16 08:43房冰迪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
关键词:弗朗西斯概念隐喻

房冰迪

[摘  要: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和剧作家,她的小说《秘密花园》被公认为是儿童经典小说之一。本文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对文本中的结构隐喻和本体隐喻进行分析,看作者是如何呈现其爱和教育主题。

关键词: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秘密花园》;概念隐喻;教育主题]

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Frances Hodgson Burnett 1849-1924)一生创作无数,出版于1911年的《秘密花园》,被公认为是她最具代表性,最有生命力的作品。该作品讲述了女孩玛丽和男孩柯林寻找花园,发现花园,和花园共同成长的故事。本文将从概念隐喻的视角对文本进行解读。

概念隐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乔治·莱考夫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到“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思想和行动中,日常生活中的隐喻无所不在,我们思想和行为所依据的概念系统本身是以隐喻为基础的”。意思是隐喻不仅是修辞手段,更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该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莱考夫把隐喻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本文将通过分析文本中的结构隐喻和本体隐喻来揭示隐喻之下的教育主题。

一、结构隐喻

结构领域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概念。

(一)结构隐喻“孩子是花园”

在《秘密花园》中,孩子和花园是相似的,园里的植物需要阳光、空气、养分、关爱和照料,孩子也需要阳光、新鲜空气、食物、关爱和照料。由此可以得出“孩子是植物”这一隐喻,这里的植物指的是花园里种植的植物,于是可以得出“植物是花园”这一转喻。在“孩子是植物”这一隐喻和“植物是花园”这一转喻下,还可以得出被“被忽视的孩子是被遗弃的花园”,“不健康的孩子是荒废的花园”,“被关爱的孩子是被照料的花园”等三个次级隐喻。

1.“被忽视的孩子是被遗弃的花园”

秘密花园第一次在文本中出现,是玛莎对玛丽说“有一座花园被锁起来了,十年來没人进去过”。这就是秘密花园,被锁起来的花园是被遗弃的花园,缺少关爱照料。

文本中作为目标域的孩子是玛丽和柯林。玛丽生活在印度,她“是庄园里的小公主,生活上锦衣玉食,但同时却又是被忽视被遗忘的可怜虫”。玛丽九岁的时候,失去父母,被送到姑父克拉文先生家中。在这里,她结识了柯林,十年前,克拉文夫人刚生下柯林便去世了,克拉文先生伤心欲绝,把儿子丢给管家。玛丽和柯林都是被忽视的孩子,缺少关爱照料。

2.“不健康的孩子是荒废的花园”

玛丽在知更鸟的指引下找到了花园的钥匙和门。十年都没有园丁打理的花园,枝叶枯黄,荒草丛生,但当玛丽走过路边的花坛,却发现黑土地上窜了出来淡绿色的小苗苗尖尖。荒废的花园一片残败,却还隐隐藏着生机。

小说中玛丽“有一张消瘦的小脸,一个瘦弱的身体,一头稀疏的浅色头发,一脸的苦相”,“一年到头不是生这个病,就是生那个病”,“刚满六岁,就已经成了最专横最自私的小霸王”。柯林,“那男孩有一张瘦削如何的脸,脸色苍白,两只眼睛大的好像整张脸都容不下”,“他看上去像是个一直在生病的孩子,但是听他的哭声倒不太像是因为病痛,而更像是因为疲倦和生气”。这是因为他们都缺少关爱和教育,就像植物缺少关心和照料。

尽管玛丽和柯林身体羸弱,性格恶劣,但他们并不是无可救药。当玛丽听女仆玛莎提到自己的弟弟狄肯时,她对狄肯产生了一点兴趣,“这是一种健康的情感的苗子”。柯林认为自己的背上长了瘤子,会变成像父亲一样的驼背,然后死掉,但是玛丽告诉他,他背上根本没有瘤子。于是柯林有了生的希望,他也开始对狄肯感兴趣,对秘密花园充满了好奇。

3.“被关爱的孩子是被照料的花园”

在上文我们提到荒废的花园并没有死去,生机隐隐藏在杂草和枯叶之下。当玛丽发现了花园,并且开始照料花园的时候,生机开始焕发。植物需要空间和养分,玛丽用木棍把一些野草挖出来清除掉,“在被清理干净的地方可以看见许多淡绿色的小苗苗,比起原来野草阻碍它们生长时的样子,它们现在看上去精神了一倍”。荒草丛生,枝叶枯黄的花园在人的照料下焕发出勃勃生机。荒废的花园重回往日繁茂,被照料的花园变得美丽。

玛丽在印度的时候,身边是冷漠的父母,一味顺从的仆人,但在克拉文姑父的家中,她得到了真心的关爱和教育。玛莎是玛丽的用人,但她对待玛丽就像对待自己的弟弟,让玛丽自己学着穿衣服,温和地同她聊天,还给她带了跳绳,让她出去运动。“在与玛莎的交往中,玛丽懂得了人人都是平等的,学会了给他人以尊重。她渐渐喜欢上了这个略显放肆的仆人大姐姐,爱上了她那亲切的、家常味儿十足的唠叨”。

花园在精心照料中变得繁茂、美丽;孩子在关心爱护中身体健康,性格开朗、自信、独立。通过分析“孩子是植物”这一隐喻,我们发现孩子需要的不是放任和顺从而是正确的关爱和教育。《秘密花园》中的玛丽和柯林在关爱中,在阳光下,在花园里奔跑、劳作、呼吸新鲜空气、大口吃饭,最终收获了健康的身体和美好的心灵。

(二)结构隐喻“孩子是动物”

除了“孩子是植物”这一隐喻,我们还可以通过“孩子是动物”这一结构隐喻来分析文本。在这个隐喻中孩子是目标域,动物是原域。动物总是把自己的巢穴建在不为人知的地方,巢穴所在是动物的秘密。秘密花园就是玛丽和柯林的巢穴,他们小心翼翼的守护这个秘密,但在故事的最后,花园不再是秘密。我们通过分析动物在什么时候会暴露自己的巢穴来分析柯林和玛丽不再把花园作为一个秘密的原因。

秘密花园中生活着一对旅鸫,春天的时候,雄旅鸫筑巢,它非常小心,保持极高的警惕。等到巢里有了蛋,旅鸫就更紧张了,生怕蛋会受到伤害。开始的时候“旅鸫非常焦虑地看着玛丽和柯林”,后来它们感觉“自己的蛋就像锁在银行保险柜里一样安全”。旅鸫前后态度的转变,归结于玛丽和柯林给了它们安全感,玛丽和柯林整日在秘密花园里锻炼,却从不靠近打扰,于是鸟儿确信自己是安全的。动物只有信任你时,才会把巢暴露在你面前。

玛丽刚发现秘密花园的时候,极力保守这个秘密,她害怕别人会把花园夺走。之后她却主动把这个秘密告诉狄肯,这是因为她相信狄肯会帮她保守秘密。当狄肯获悉玛丽的秘密时,狄肯留给玛丽一幅画,画的是一只鸟在鸟巢里。他的意思是让玛丽放心,她的花园就是她的巢,她就像一只旅鸫,他一定会保守她的秘密。柯林在刚开始的时候对外面和陌生人都充满了警惕,动物害怕时会藏在自己的巢穴中,柯林也害怕受到伤害,他坚持呆在屋里不出去,他认为风会令他感冒,他也怕别人看他的目光,说的话会伤他的心。但是当玛丽问他,“要是一个男孩看着你,你会讨厌吗?”,克林却说,“有这么一个男孩,我相信我是不介意的。就是那个知道狐狸住在哪里的男孩,他叫——狄肯”,“小鸟和其他动物都不介意,也许这就是我也不介意的原因。他是个令动物着迷的人,而我就是个小动物”。等到故事结束的时候,玛丽和柯林在爱的守护下,茁壮成长,克拉文先生也回来后,就再也没必要把秘密花园作为一个秘密了,因为爱他们的人在身边,他们不再缺乏安全感。

通过“孩子是动物”这一隐喻,我们发现孩子的心是敏感的,他们能够感知善意和恶意,只有当他们发现你真心爱他们时,他们才会信任你,把内心向你敞开。

二、本体隐喻

人类最初的生存方式是物质的,人类对物体的经验为我们将抽象的概念表达理解为‘实体提供了物质基础,由此而派生出另一类隐喻——本体隐喻。在这类隐喻中,人们将抽象的和模糊的思想情感、心理活动、事件、状态等无形的概念看作是具体的有形的实体,因而可以对其进行谈论,量化识别及其特征及原因等。

本体领域最典型的和具有代表性的是容器隐喻。人是独立于周围世界以外的实体,每个人就是一个容器,有身体分界面、里外等。人们将这种概念投射于人体以外的其他物体,如房子、丛林、田野、地区,甚至将一些无形的抽象的事件、行为、活动、状态也看作是一个容器。

本文要分析的本体隐喻也是一个容器隐喻,是“大脑是容器”。在《秘密花园》最后一章中,作者把人的大脑看作是一个容器,里面装满了好的或者坏的思想。

坏的思想对人的损害非常大,“让一个坏的思想进入你的脑子,就像让一个猩红热病毒进入你的身体一样危险,要是它进入后,你还让它留在那里,那么只要你活着,它就不会让你安宁”。在这句话里,大脑和身体被看作一个容器,思想是具体的有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其中。这句话里还有一个结构隐喻——“坏的思想是病毒”,病毒会对人的身体造成损害,是人类的敌人,坏的思想被比作病毒,说明它也会对人产生危害,应该被消灭。

在故事的开始,玛丽和柯林脑子里都是坏的思想,这些坏的思想威胁到他们的身体健康。“只要玛丽小姐的脑子里装满她不喜欢的东西,和别人尖酸的意见,格格不入的别扭念头,对任何事情都不高兴,不感兴趣,她就是个病病歪歪,尖酸刻薄的瘦脸丫头”,“只要科林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只想着他的恐惧、虚弱和对那些看着他的人的憎恨,老是想着驼背和早死,他就是个歇斯底里的发疯的小疑心病患者”。

那怎样才能去掉这些坏的思想呢?只需要把大脑这个容器内装上积极进取的思想。对玛丽来说,“当她的脑子里慢慢的装满旅鸫、沼泽地小屋和里面的孩子……就容不下与他人格格不入的别扭念头,她的肝脏和消化器官就不会受到影响,她也就不会脸色蜡黄,浑身乏力了”。对柯林来说,当新的思想取代了旧的丑陋的思想,他就开始恢复了生气。

通过分析“大脑是容器”这一隐喻,我们发现,大脑是有限的容器,里面装着好的思想或者坏的思想。如果想要成为一个健康的、积极进取的人,就要用好的思想把头脑装满,这样坏的思想就不能存放在大脑中了。这给我们进行自我教育提供了啟示,当我们面临不幸、遭受挫折的时候,我们要让积极的思想进入我们的大脑,把糟糕的思想挤走,这样令人惊喜的事情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三、结语

本文以概念隐喻为理论依据,分析了《秘密花园》中的结构隐喻和本体隐喻,发现了作者所倡导的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通过分析两个主要的结构隐喻,“孩子是植物”和“孩子是动物”,我们可以发现,作者认为孩子需要爱和教育。我们应该给他们充足的爱和关注,让他们在阳光、新鲜空气和朋友的陪伴中成长,在此过程中,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通过分析“大脑是容器”这一本体隐喻,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倡导这样一种自我教育,那就是把好的思想放进大脑,这样坏的思想就被挤出去了,好的思想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乔治·莱考夫.马克·约翰逊.何文忠译.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2][3][4][5][6][8][9][12][13][14]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张建平译.秘密花园[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7]乔雪.自我的找寻与超越——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阐释《秘密花园》中玛丽的成长[J].昆明学院学报,2013(35):33-36.

[10][1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250358

猜你喜欢
弗朗西斯概念隐喻
[法国]弗朗西斯·皮卡比亚作品5幅
新西兰的提示牌很温馨
大哲学家买鱼
大哲学家买鱼
中美政治演讲中隐喻对比分析
汉语证券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中国日报英语经济新闻标题中的隐喻研究
澳女孩狂换70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