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明琼
[摘 要:在美术教学中融合特色文化,对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审美判断、创新意识及美术表现等核心素养有着重大意义。初中教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逐渐城市的阶段,作为美术教师,应该在这一阶段让学生多接触一些优秀特色文化作品,让学生身心受到熏陶,促进其对文化的理解,无形中完成其核心素养的塑造。
关键词:核心素养;特色文化;初中美术;教学模式]
美术不仅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更是承担着传递学生审美技巧、慰藉学生心灵、提升其审美水平的任务。初中学生已经初具一定的美术赏析能力,也初步形成了自身的审美特征,因此,教师积极应用特色文化这一古老而优秀的艺术形式,通过传统优秀本土文化的熏陶和渲染,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感知特色文化的魅力,实现学生创造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初中美术融合特色文化的必要性分析
习近平主席指出: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沉淀出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特色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将美术课程教育和优秀特色文化相融合,是对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是一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塑造,对于培养学生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创新意识、美术表现以及审美判断等核心素养有着重大意义:
(一)帮助学生立德树品
特色文化是当地文化的根基,在初中美术中渗透特色文化,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感悟其蕴含的精神价值,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让其意识到特色文化的价值内涵所在,进而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道德素养。
(二)实现文化理解与传承
文化理解是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而特色文化融入则是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感知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特色文化教育实现传播、保存、创新,让文化能够系统性、稳定性、持续性的传承下去,以此来保证文化的延续性,因此,在美术教育中融入特色文化对实现其理解和传承有着重大意义。
二、核心素养视野下融合特色文化的初中美术教学模式
(一)选择符合学生审美的特色文化作品
在美术教育中,美术教师是教育的把关人,首先要做的就是筛选出优质的、和学生审美相契合的蕴含美术作品,以此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文化作品的选择优劣将对学生的审美趣味带来最直接的影响。例如雕刻、剪纸、泥塑竹编、彩画等,利用多媒体在课程中展示一些富有感染力的民间特色美术作品,让学生对于特色艺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体会不同作品的艺术风格,然后在了解的基础上获得升华,极大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当代初中学生审美呈现出世俗化,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大众化的民间美术作品,提升学生美术鉴赏的兴趣,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直观感受。再比如,学生审美更倾向于感性化,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将“感性化”的“花灯”“风筝”等当地美术作品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近距离的感受作品,以此来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官感受到极为震撼的视觉冲击,再借助于教师的有效引导,有效实现美术教学与特色文化的融合,提升学生的文化感知力。
(二)基于特色文化进行教学设计
要想在美术中融入特色文化,教师首先要做好教学设计上的工作。教学设计具有很多优点,它能够为教师提供清晰的教学思路,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情感培养是主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要注重插入感情,调动学生的情绪,并最终使他们能够喜欢上特色艺术,而调动学生情绪的方式就是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教学环节,现在的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师可以通过在多媒体上播放本土特色民间艺术起源的视频,让学生对特色艺术有初步了解,便于之后教师特色文化的渗透。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一个关于“桂林山水”的主题课程,山水文化一直以来都是桂林的独特的文化,教师可以根据这一主题实现文化渗透,在课堂前播放一段关于“桂林山水”的视频,并配以文字进行描述,如琳琅满目的石刻,俊秀挺拔的叠彩山等等,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截取一个片段,让学生进行临摹创作,实现艺术和本土文化的深度融合。
(三)注重引导,感知特色文化的内涵
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是很难领会美术中的美感,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十分不利。比如在对一副剪纸艺术作品的讲解中,一些基础美术知识较差的学生根本很难发现其中的奥义,由于阅历和基础知识的限制,学生根本无法深刻了解其内涵,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对艺术做出全方位的讲解,引导学生对艺术剪纸的多元化思考。此外,教师还要掌握本土美术教学的切入点,在美术教学中,部分学生不熟悉艺术的背景和艺术含义,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艺术理解,进而循序渐进的吸引学生,激发其学习本土艺术的兴趣,例如借助于民间剪纸艺术设计一道剪纸题目,教师演示每一步修剪步骤,学生跟随老师一步步操作,让学生在实际动手过程中加深对剪纸艺术的理解,并通过细致入微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剪纸的起源,领会其蕴含的艺术魅力,提升其审美感知。
(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特色美术作品鉴赏
信息教学技术是当下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手段,蕴含了大量的特色文化美术资源,能够穿越时间,将以往具有代表性的特色美术作品呈递在学生面前,以此加深学生的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比如在讲解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民间美术”民间艺术时,教师就可以将“年年有鱼”的作品作为教学案例,借助于多媒体进行作品赏析,让学生深刻了解到其中蕴含的“年年有余”思想情感,通过细致入微、深入人心的直观材料案例讲解,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特色文化的兴趣,无形中培养其审美能力和文化感知能力。
三、总结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美术担负培育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的重要作用,需要美术教师增强对特色文化的重视度,避免特色文化教育流于形式,在课堂中通过多媒体选择符合学生审美特征的特色美术作品,激发其兴趣,再对其进行细致的讲解,让学生感受特色文化的魅力,实现其对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黎飞燕.本土文化在农村小学美术活动中的有效整合[J].新课程,2020(20):36-37.
[2]丘素华.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创新小学美术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9(10):55-56.
桂林市灌陽县黄关中学 广西 桂林 54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