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妮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高职开始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着力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实现这一人才培养方向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本文通过调研、总结本校高职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当前本校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方面停滞不前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为高职教师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策略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语言文字运用;策略]
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优秀人才,而高校对人才培养的方向也在不断地转型,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语言文字课程也应紧跟时代方向,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断优化语文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此,高校必须重视语言文字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鼓励老师积极调整教学策略,针对现阶段大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欠缺的问题,采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发展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
一、本校高职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现状
(一)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整体水平较差
通过调研发现本校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语文素养高低不同,认知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从整体来看,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整体水平较低,大部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于古典语言与现代语言的相互运用能力也相对较差,很多学生意识不到自己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低,并且没有注重自己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在进行文字表达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语法上的错误,甚至将口语和书面语混淆在一起。学生缺乏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自我培养是本校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整体水平较差的根本原因。
(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科学性不足
除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整体水平较差之外,很多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上还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对一些基本的用语用字缺乏规范性,不知道一篇通知的基本格式由什么构成,如何标准的发音,写起文章内容逻辑混乱,结构不合理,写的内容很多,却往往词不达意,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亟待提高。
二、高职语言文字课程的建设路径
(一)明确职教方向,建设课程“金标准”
“语言能力分为三层: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分析能力与思辨能力,创新能力与研究能力”。《大学语文》《普通话》是本校的公共必修课程,也是语言文字教育的主要课程,与其他语言类课相比其高阶性、综合性更强。课程本身有一定难度,新的语言现象层出不穷。因此,课程建设上必须明确符合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与时俱进,“金标准”的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践、教材内容与社会实际相统一,打造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智慧课堂,培养学生对新出现的语言现象和语言价值取向的辨别能力。这一目标的达成以高质量的课程建设为载体,要在厘清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重新定位课程标准,科学设置,有效推动课程建设顺利进行。同时,在课程建设上需要加强创新思考和实践探索,在坚持职业性与专业性的底色上,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从而形成良性的课程生态改革模型。
(二)着眼培养目标,聚焦课程“金三角”
《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列入普法教育内容,增强教师、机关工作人员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法制意识,树立全体国民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意识。”因此,高职教育中的语言文字课程体系在聚焦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应结合地方发展清晰定位,在延续其专业特性的基础上要适应职业发展要求,培养造就一大批“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专业化卓越人才,全方位服务职业教育及区域经济发展。故《大学语文》《普通话》的有关语言文字课程,要想在专业与职业上达成共赢,首先需要从课程目标上有所突破。任何课程都具有“金三角”特质,要紧密围绕“知识维度、情感维度、能力维度”三维目标,在突出理解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汉语分析能力、研究能力和较好语言表达能力,从而统整学生学科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职语言文字课程的开设也应紧贴服务区域經济发展为主要导向,使其课程目标与专业特点、就业走向和服务社会相融合。
(三)对接职业标准,优化课程“精模块”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与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反映了行业企业的用人要求,是高职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20世纪末,各国教育与课程专家在课程改革上,强调课程内容的主题性、整合性与跨学科特征,构建课程的知识体系模块。现代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职业标准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引领性,有必要对接“1+X”证书技能要求,优化课程体系。高职语言文字课程有自己独立的内容体系,在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知识系统上既自成体系又彼此牵连,同时与普通话、写作、文学等学科紧密关联,这一特点是由语言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从课程本质看,语言现象与规律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内容,言语习得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本质所在,但语言不能脱离社会生产。面向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规定,对照职业技能标准,打破教材本身学科体系的框架,将企业的新标准、新规范纳入课程内容中,按照一种新的逻辑重构课程的知识体系模块。因此,以语言能力为主线,构建“知识积累、语言研究、语言运用、专题研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项目化课程模块,实现课程内容与专业特色、职业标准、“1+X”证书的深度融合,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使学生的语言能力与职业要求相适应。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在《大学语文》《普通话》等课程的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的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左姗华.高校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7(30).
课题合同号:tzky-2020年-ZX01号
贵州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55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