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新
王崧舟老师提出的“诗意语文”,为古诗词主题化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古诗词在课本中占据重要地位。古诗词教学在应试背景下,以读、背为主,很多学生却因古诗词朗读单一,情境体验不足,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不浓。在古诗词阅读中,关注学生诗意成长,顺应学生学情、认知特点,以主题为引领,统合古诗词内容,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古诗词朗读情境,让学生能够从古诗词中品味诗意,获得语文核心素养。运用主题阅读思维,整合古诗词阅读,从古诗词文化探寻中感受古诗词的审美情趣,积累和丰盈学生的语言思维,让古诗词润泽学生心田。
一、古诗词主题阅读指导思想与实施步骤
古诗词主题阅读教学,其一般思路是对古诗词文化进行整合,让学生阅读古诗词,探寻古诗词文化,既要读懂古诗词,又要体悟古诗词的育人价值。《毛诗大序》中有言:“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王荣生在探讨古诗词阅读时,也强调“古诗词教学要指向学生的文学、文化素养”。读古诗词,不能单一背诵,还要去理解和体会古诗词文化。教学古诗词,从字面阅读到诗意的提炼,要充分发挥古诗词的育人价值。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教师将读通、读顺古诗词作为教学重点,忽视对古诗词文化、作者情感的体验。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以主题阅读为导向,聚焦古诗词文化的体悟,通过组诗方式,丰富学生的古诗词文化底蕴。
古诗词主题阅读教学,要立足教材,贴近学生,聚焦单元主题,关联学生生活体验,创设开放的古诗词阅读课堂,让学生在古诗词组诗阅读中提升审美情趣。通常,古诗词主题阅读遵循三个环节:第一,依据学情,提炼古诗词阅读主题。结合当下教材编排结构,诗词是构成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但并未设置独立单元。对古诗词的阅读,要从古诗词的内容、表现手法、作品体裁等方面,寻找整合切入口,来提炼古诗词阅读主题。第二,做好单元统整。围绕古诗词主题,将单元内与单元外、教材内与教材外的古诗词进行统整,捆绑为古诗词课程学习资源。第三,开展古诗词主题阅读实践。围绕古诗词主题,设置问题探究情境,引领学生由诗文阅读展开自主学习,从古诗词吟诵及作者情感中领悟古诗词的独特魅力。
二、古诗词主题阅读方法
1.提煉主题,构建古诗词主题阅读内容
对于古诗词主题阅读,可根据教材内容、古诗词表现手法来选择和提炼相应的阅读主题。如在低年级,所学古诗词多为景物描写类,阅读时,要打开学生的想象,挖掘诗词中的丰富画面,发展学生的形象化思维。如《咏鹅》中,我们从古诗词阅读中,去认识“鹅”,去解读“鹅”的特点,结合古诗词阅读,将“诗”与“画”结合起来,让学生用歌唱、朗读、绘画等方式,全方位去感知古诗词描写的画面。读过《咏鹅》后,我们可以延伸相关古诗词,如《咏华山》《蜂》《画鸡》等,阅读古诗词文字,拓展形象思维,增进阅读想象。再如,《望庐山瀑布》一诗所描写的对象是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刻画的是瀑布奔流的景象,借助生动形象的夸张手法,表现出了瀑布的壮观。古诗词学习,对“诗中有画”主题的把握,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整合《梅花》《江雪》《夜宿山寺》等诗文,让学生在古诗词阅读中感受古诗词的独特描写手法。
古诗词阅读要逐渐渗透“抒情”,读古诗,品诗情。阅读古诗词,能够为学生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诗词中所寄寓的情感又有哪些?如古诗词中的“童趣”主题,读《池上》《小儿垂钓》《宿新市徐公店》《舟过安仁》等诗篇,这些都是与儿童有关的诗文,通过辨析,让学生体会儿童的“快乐”“顽皮”“聪明”,提升学生诗词阅读感悟力。在阅读《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时,可以根据诗词所描写的季节特征来设定主题。如《江雪》《元日》两诗都是描写冬季的场景。我们可以延伸到课外古诗词,以不同季节的古诗词来探寻四季之美,感悟诗人的不同情感。如阅读《春晓》,从诗中品味一夜春雨后,百花纷纷落,要抓住早晨的大好时光,珍惜时间。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为学生呈现夏日西湖的美景。读《枫桥夜泊》,从“霜满天”的秋夜写江枫渔火,从寒山寺的钟声中体味诗人的“孤独”与“愁眠”。读《元日》,从“爆竹声”中感受到春节的热闹景象,从迎着春风,畅饮屠苏酒,写出诗人除旧布新的政治抱负。
2.衔接得当,把握古诗词主题阅读流程
对古诗词主题阅读的开展,要以教材为基础,适当延伸课外资源,体现阶梯式、递进式资源整合思路,让学生从古诗词阅读、鉴赏中领悟主题,发展语文学科素养。在启动环节,以单篇古诗词学习为主,从诗文阅读、大意概括、细心品鉴中提炼主题思想。以《枫桥夜泊》为例,先引领学生阅读古诗,让学生对照诗文,想一想,从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从这些景物中体会到了何种情感。有学生认为,诗人写了“月落”“乌啼”“霜”,还有“渔火”“钟声”等,从这些景物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忧愁”。有学生认为,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寂寞”。也有学生认为,写出了诗人的“凄凉”。让学生延伸阅读,“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从中可以感受到何种情怀?再读“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豪情?与《枫桥夜泊》相比,张继所呈现的夜景是凄凉的、孤独的,我们从诗中的“愁”字就可以洞悉诗人的情感。从张继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他远离家乡、思念亲人的漂泊之感,诗人借景抒情,将“景语”作“情语”,实现情景交融。
古诗词主题阅读,要把握组诗之间的内在情感,通过问题探究,来驱动学生辨析诗词主题,领悟诗情。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描写的是恬静的农村生活,翁媪及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展现了诗人对安宁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在把握古诗词意境时,读准字音,如“翁”“锄”“赖”“剥”等字,读懂句意,从诗文中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到读出情感,层层递进,深入体会诗文的审美意蕴,对田园幸福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同时,教学该诗后,我们可以围绕辛弃疾的生平引入他的其他作品。如设置“走近辛弃疾”主题,延伸阅读《辛弃疾传》,看《百家讲坛》关于辛弃疾的介绍,以及阅读辛弃疾的其他诗词作品,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鹧鸪天》《鹊桥仙》等。通过一组诗来认识一个人,从古诗词阅读来展开主题探究,让学生运用整合思想来把握古诗词主题阅读的逻辑关系,实现由单一到多元的延伸与拓展。
3.剖析主题,阅读中挖掘文学审美的旨趣
古诗词学习不能浅层化,不能仅限于读和背,而是要剖析古诗词的文化主题,从古诗词阅读中挖掘丰盈的文学审美旨趣。古诗词主题阅读教学,从单一古诗词阅读到组诗阅读,再从诗到其他作品的延伸,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思考,从辨析中整合。古诗词主题阅读的建构,打破了单一教学模式,实现了古诗词学习向诗文意境、审美的转变,也让学生能够从多元的古诗词解读中,发展言语技能、提升古诗词品悟能力。当然,在古诗词主题阅读实践中,要确立语文学科素养导向,要把握课程结构的衔接,以素养提升为目标,整合古诗词课程资源,在不同主题提炼中,找准古诗词阅读教学的关键点。
古诗词阅读,要引领学生感知古诗词的韵味与情感。学生在读古诗词时,教师要启发学生的诗意情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如利用音乐的导入,来渲染课堂氛围,让学生体悟诗词的主旨。诗意课堂是建立在师生间的巧妙对话基础上,通过课堂提问,透析诗词中的字、词,把握诗词的精妙意义。如《枫桥夜泊》,为什么诗人要描写寒山寺的钟声?钟声里藏着诗人怎样的情愁?
在古诗词主题阅读中,要从诗词中挖掘人物形象,从感悟诗情中探析人心,从展现诗魂中去体味情志,让古诗词课堂更丰盈,情意更绵长。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