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2021-07-16 22:16程宝义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质壁生长素动手

程宝义

高中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生物学的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让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实验,在动眼、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的过程中理解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能够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遵循认知规律,激发兴趣

认知的开始往往是被动的,就像一个坐在车窗前的游客,窗外的景观不断在眼前闪过,对这些景物的认知是被动的,只是瞬时记忆,很快就会遗忘。而当他看到一个感兴趣的事物时,如一片风景秀丽的湖泊,就会引起他的注意,并主动下车观赏一番,形成长期记忆,甚至多年以后还会想起。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如此。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多数情况下学生都是被动记忆,这种记忆是短期的,不深刻不长久。对于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让我清晰地意识到,让学生变被动认知为主动探求知识,引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这是生物实验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为此,我以教材中实验教学内容为抓手,不断进行摸索,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例如,教材中“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这一课。教学之前,我就想到用生活中常见的实验材料,设置一个认知空间,让学生自己观察学习。于是,我带领学生到实验室进行了准备实验,将大蒜分别放置在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生长素)溶液中,观察生根情况。这一实验结果需要在一周后才能观察总结,此结果用作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重要依据。在等待实验结果的这一周时间里,我发现很多同学利用下课时间多次来到实验室观察大蒜的生根情况,他们对实验结果充满了好奇,也因此,对实验过程充满了兴趣。我知道已经成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课堂上必将成功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不出所料,在一周后的教学中,这些学生思维活跃,发言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并且能够准确画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曲线,深刻地理解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特点,到达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动手实践,培养探究能力

首先成立生物实验小组,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参与实验中来。对于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等生物实验基本操作,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反复实践,以至熟练掌握。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验内容,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观察思考,让学生的眼、脑、手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如,“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生物实验教学。在实验前,教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1.此实验为什么选择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还有什么材料可以选择?2.实验用的蔗糖溶液的浓度时0.3g/ml,其他浓度可不可以?3.选用KNO3溶液行不行,实验现象如何?这些问题是是教材上没有答案的,需要学生亲自观察并且动脑思考才能回答上。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去实践,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动手实践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不仅如此,教学中我发现,相对复杂的实验操作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装片的制作需要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这几个比较复杂的操作过程,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结果。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反复观察思考,并动手实践得出结论。这样相对复杂的实验过程,反而能够让学生在亲自做、看、听、写的过程中形成多维度的、多層次的记忆,这样的记忆相对牢固也比较稳定,有的学生甚至一生都难以忘记。这样的实验教学,在学生的探究思维方面发挥的作用应该是受益终生的。

三、模型构建,锻炼表达能力

实验的目的在于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实践进而生动的获取知识,懂得原理。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总结,并且表达出来,进而上升为理论知识,这个过程自然成为实验教学的重点。

例如,在“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课的教学中,我带领学生以大蒜为材料,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培养生根,对生根情况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验。这个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每天固定几次观察,并把真实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由于学生兴趣深厚,每天观察次数极频繁,可以说是细致入微。一周后,我指导学生依据观察数据绘制曲线制成了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直观的体现出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特点。由于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记录之后绘制出的东西,直观上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形象地将动手实验上升成为了理论知识。

四、重视实验分析,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操作完成后,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让各小组进行比较,对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小组,教师不要急于指出问题所在,给学生最大空间,让他们自己分析,小组讨论,共同找出失败的原因。例如,在“观察质壁分离”的实验中,有的小组各步骤操作均是规范的,但只观察到了质壁分离没有观察到复原现象。经过学生们的讨论和分析,认为很可能是配置的蔗糖溶液浓度过高,导致植物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所以无法完成质壁分离的复原。找出原因后,我又指导学生重新配置了蔗糖溶液,之后,学生重新操作,达到了理想的实验效果。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是生物实验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深化课本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对书本上的一些实验步骤敢于质疑,并提出改进方案,大胆尝试。如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有一个步骤是“压片”,就是将盖玻片的上面再加一个载玻片,然后用拇指按压,达到使细胞分散开平铺成单层细胞的效果。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学生发现此做法的效果不佳,于是采取了一种新方法,是用未削过的铅笔多次轻轻敲击盖玻片,就可以达到目的。此做法既简单效果又明显。我特别将此方法向全班推广,并及时对采取此做法的小组进行了表扬,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兴趣,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在生物实验中蕴涵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多种方法,我还在教学中一一探索总结。学生即使亲自做了实验也不一定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只有在亲自动手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教师在实验中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生物教学目的之一,学生形成了系统的实验思维能力,才能顺利地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编辑/魏继军

猜你喜欢
质壁生长素动手
我也来动手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生长素的调节作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改进
探究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两重性作用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研究
“关于质壁分离实验材料的改进与思考”一文附图
浅谈生长素对植物的作用
动手演示找错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