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安冉
摘要:艺术歌曲是由诗歌和音乐相結合的一种体裁,虽然艺术歌曲大多都比较短小,但是在歌曲种类中最具艺术表现性。我国的艺术歌曲大多数都和古诗词相结合。作曲家结合民族特色的腔调和古典诗词再加上欧洲的一些和声、复调所创作出的具有浓厚中国风格的歌曲,是杰出的代表优秀的诗歌和音乐的完美结合。诗歌的含义在歌曲的演唱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歌曲的婉转悠扬也在诗歌当中得到极好的演绎和传递。《我住长江头》这一作品是青主众多代表作当中最吸引人的一首,因为这首歌曲不仅将音乐的美妙散发出,更是将诗词的灵魂构建的极为完善。本文通过演唱者对声音和情感的把握和处理,对《我住长江头》这一诗词歌曲特有的一些艺术风格以及演唱时声音及情感的处理等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我住长江头》;声音;情感处理;艺术歌曲
一、《我住长江头》作品分析
(一)《我住长江头》创作背景
青主是20世纪20年代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代表人物,他留下了32首歌曲,和近20首古诗艺术歌曲。这些歌曲对中国现代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无论是在当时还是此后,都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青主的真实名字叫廖尚果,不仅在我国的音乐文化造诣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还出版了两本有关音乐理论的书籍,《音乐通史》、《乐话》。从德国学校毕业之后,廖尚果便回到了中国,其担任了国民革命军总政治秘书以及第四军政治部主任等一些参加革命的职务。之后又由于反革命政变将一些共产党人当作敌人而对其进行通缉,廖尚果只好隐姓埋名开始全新的生活。生活的苦难并没有使他失去对生活的信息,相反,他开始选用音乐创作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借着自己在德国的学习经历,创作出了《我在长江头》这样的以古代诗歌为素材的音乐曲目。作品不仅运用到了中国古诗词,更是将廖尚果早年在德国学到的浪漫主义手法展现地淋漓尽致。将创作视角聚焦于古诗词的谱曲艺术上。在努力钻研的过程中,青主有先前学习音乐的知识以及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技巧,另外在音乐与古诗词的融合方面也具备非常独到的见解,在这两种艺术创作灵感的支撑下,青主的音乐开始引入大量的抒情诗词。
(二)《我住长江头》曲式结构与调性分析
廖尚果在创作《我住长江头》当中对歌词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从而运用自身独特的手法将歌词与一些其他的特色进行创新融合。《我住长江头》全曲一共有68个小节,分为了两大部分,主要的调性是G大调。首先,第一部分是从开始到第20个小节,歌曲运用起承转合的音乐结构,青主使得这部分能够玩转悠长又有一定的高低起伏,第一句便进行了陈述。在音程关系上,旋律一直围绕着B音进行,和谐的韵律再加上流动的节拍,使人能够很轻松地便联想到长江水舒缓地流过。承句音乐材料与起句基本相同,青主将诗词的韵味通过舒缓的韵律展现,歌曲每一个字占用同样的三拍子,句尾出现向上或向下的拖腔,给人一种诗词吟诵的韵味。转句具有e小调的调式色彩。转句之后的旋律主要是围绕着G音三度向下进行的,使听众能够感受到词作者深深的思念之情。之后的合句又在前两句的基础之上进行发展和延续,和声上采用开放式的终止把歌曲推向高潮,?也为下一部分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二大部分又可以分为三个小部分,因为这一部分是整个歌曲的高潮,所以也运用到了起承转合的四句式的乐段。这部分的音乐主要与上一部分的主题相同但却又有较大的区别。这部分的音乐具有浓厚的感情基调,但也不丧失音乐该有的稳定性,再而展现出作者对爱情的忠心和钟情。第二小部分的基调是沿用了上一部分的,但是却运用了不一样的展现手法,这一部分将大调和小调充分结合进行交替,使人能够感受到更多的高低起伏。和声的部分则是使用了与上一段形成鲜明对比的大小七和弦,从而更好地烘托出和声的效果,使得音乐更具凄凉的氛围。悲凉之后又转向热情,这段音是由B音向高D音的拓展和延伸,为高潮垫下良好的基础,最后,B最后一次高潮再现。这部分的和声较为扑朔迷离,使得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与G大调当中的柱式和弦能够更好的相互融合,呈现出更为完美的音乐色彩。不仅如此,为了使得全区的最高音出现,最后的力度变化直接由f升到了ff使得情绪得到极大的高涨。青主在《我住长江头》的旋律创作当中对诗词赋予了更深层次的表达,使得《我住长江头》体现出对战友以及美好生活深刻的思念和向往。
二、演唱中声音及情感的处理
纵观该曲,我们可以将歌词划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上阙和下阙,其中上阙主要采用了叙事方法,运用简洁文字来描写江边正有一名女子站立,在江尾住着的则是女子的爱人,女子非常专情,因为分隔两地,女子对自己的爱人非常想念。看着这滔滔不绝的江水,女子内心中的思念仿佛融入了进去。下阙部分则主要采用了抒情手法,为了将内心深处的创作感情抒发出来,作曲者采用了反复强调的方法,重点表达了内心潜藏着的情感内容。另外为了彰显出女子对江尾爱人的迫切相见之情,作曲者采用了设问的方式,以“只愿”以及“定不负”等字眼,强调了深情女子对爱情的忠贞和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一)演唱中气息的控制
气息是歌唱的根本所在。声音传递的基本条件便是稳定、可持续的气息。所以,要想发挥歌曲的良好效果,演唱者必须要锻炼一套正确、稳定的呼吸方法。日常训练中,为了增强演唱者对气息的灵活运用,可以长期、坚持以“哼鸣练习”、“快吸慢呼”等方法进行练习。除了要具备最基本的气息支撑系统,还需要熟悉歌曲本身的曲式结构以及变化,每一个转变都代表着演唱者要改变气息的释放空间,如何把握好其中的度是演唱者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
该曲引子部分的伴奏织体采用了以十六分音符为主的分解和弦在该曲中主要是替代波涛翻涌的长江水,那么演唱这一部分的时候,演唱者的气息空间就要确保足够的宽广,并伴随着演唱部分的变化而控制气息流动的速度。开端四句歌词表明了江边女子内心中对丈夫的思念,在这里,演唱者如果仅仅简单歌唱,很难体现出女子的朴实和深情,如果将歌唱以说法进行替代,那么演唱者完全可以支撑长句的气息变化。每一句长句的出现,演唱者都要提前准备好换气点。在气息保持的过程中,每一句话的尾端都有一个向下的旋律音,如果前期演唱者没有保持着气息的稳定释放,那么在这里就会出现气息崩溃的问题,因此,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演唱者就需要灵活应对,在拖腔之前提前调整好气息进而保证尾端的每一个歌词都能够被清晰、流利地唱出来。
(二)演唱中的咬字吐字
演唱者在唱一首歌曲的时候,唱好是根本目标,而唱好的关键又在于演唱者能否以情带声,因为对于一首歌曲来说,情感是其灵魂体现之处。每一首歌都拥有独特的情感,每一个歌词的背后都代表着气息的变化,演唱者仅仅做好咬字清楚、正确还远远不够,还要真实、完整地表达歌曲背后的情感。
《我住长江头》这一首歌在演唱之前,演唱者需要熟悉该曲的歌词,主要方法便是演唱者必须有感情的朗读《我住长江头》的歌词,每一个字都具备付诸饱满的感情。演唱者在朗读歌词的时候,需要注意使用朗读诗歌的方法,着重表现出诗词背后的意蕴。
在该曲的开端第一句,我们可以发现,“住”字其实是一个元音,演唱者在对母音“u”进行演唱时,就需要打开吐字腹,确保唱词的空间足够敞亮。“头”字作为字尾,存在下行拖腔,唱到这里的时候,演唱者一方面要牢记气息弱收,最终的归音是“ou”。除此之外,根据词意,我们可以发现,“头”代表了深情女子目前正处于的位置,为了突出这一点,演唱者在“头”字演唱时可以适当地提升音调,进而与第二句中的“尾”字互相对应,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示深情女子和自己心爱的人分隔两地的情形。
另外在歌唱“饮水”二字的时候,演唱者会发现咬字的难度非常大,同时还有可能存在声道变窄的情况,这将会降低声音的美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演唱者不能单纯地包裹在嘴里面,吐字需清晰,另外在前期还要保证大量的锻炼。经过不断的培训和延长,演唱者可以渐渐摆脱上述两方面的困境。这一句歌词中的最后一个字是“水”,进展到这里,“水”字音已经发展至巅峰状态,演唱者演唱时很有可能出现咬字不清的情况,另外“水”字还存在向上拖腔,所以演唱者可以打开字头的延长状态,最终完成“e”的归韵,稳定“水”字的音调。
在此之后,“似”字表达的是深情女子希望江尾的爱人此时此刻也能够如同她一样,坚定不移地爱着自己。为了表达这种音乐美感,演唱者的唱腔必须要足够坚定、饱满,不过又不能束缚“似”字的吐字,因为这样会影响整首诗词的连贯性。对此,演唱者可以缓缓抬起自己的软腭,积极、畅快地吐出“似”字。
这一句的旋律音所处位置已经是中音区,这对于女高音而言其实是一个比较难的地方。在演唱的时候,每一个音的位置都需要足够高,不能弱化任何一个字。特别是“思”字的演唱,演唱者需要从心底深处发出,进而以情绪挽留字的意蕴。
在歌曲最后一句的“意”拥有一个母音“i”,这个音的发声是基于B高音的基础上进一步保持12拍以后延续出来的。演唱者在这里就需要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意”字不能过于紧张,要保持积极、兴奋的状态,提高软腭的高度,沉住延长气息,扩散腰眼,自音的高處一点点地送出“意”字。
(三)演唱时的情感处理
《我住长江头》全曲的情感基调是对美好爱情的思念。词作者是李之仪,词意表示的是女子静坐江边对远处爱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表达了女子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永恒爱情的坚定之情。青主所处的时代恰巧是大革命失败的黑暗时期,革命党人终日面临着被杀害的威胁,且青主本人也在通缉名单上,为了生存,青主不得不隐姓埋名,同时不忘坚持歌曲的创作。在该曲中,青主借用了古诗人创作出的这首爱情诗,为了表现古诗词的意蕴,通过重新组合,整首歌曲歌词的表达能力更富有情感张力。青主想要借助创作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对国民党政府黑暗统治的憎恨,并缅怀曾经与自己同肩并战过的战友们,除此之外,青主还将自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隐藏于其中。
在歌曲的开端之处,演唱者要在脑海中想象江头女子与江尾男子的遥远距离,但这种距离并不能阻隔女子对爱人的深刻思念之情,演唱者就需要以诉说的方式,徐徐拉开。歌唱这段的时候,平静的诉说才能够表达女子内心强烈的思念感情。17-19小节整句的旋律是不断向上变化的,音强为p,演唱者在唱到这里时就需要由原先平静的情绪慢慢向激动的方向转变,提升诉说的语调,但并非宣泄全部的情感,一部分的情感还需要被掩藏在内心深处。演唱者需始终保持音的圆润、顺畅性,以此来突出女子对爱人的绵绵思念之情。
接下来,状态趋于平和,借“水”什么时候才停歇而发问(21-27小节),从侧面看到了女子内心深处的渴望见到男子的急切心境。
29-32小节,从这句歌词开始,钢琴的伴奏织体会逐渐加密。面对这个变化,演唱者要加强每一个字的歌唱爆发力,带给听众突然的冲击力,突然的冲击力并非刻意地破坏音的连贯性。在这句之前,演唱者对一些字的演唱情绪始终处于一个酝酿爆发的态势。
33-35小节此句旋律音较上一句整体下行情绪由高潮回落,趋于平穏。旋律音区回到中音区,力度记号为f。对此句的处理上,注意演唱力度要加强,但在歌曲状态里是含蓄着、深情着。这样的处理在演唱中更要体现出女子思不见君的无奈和悲伤,以及叹息中对未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5-68小节,作为B乐段的一部分,这句其实属于重复句式,位于歌曲的末端。之所以在这里引用反复手法,作者的目的是为了以此强调感情,对此,在演唱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把握情感的层次性。该句中出现了“ff”这一力度记号,演唱者要着重注意力度的变化,逐渐推高情绪表现的程度。在这之后的“atempo”则要求演唱者将情感的表达重新恢复到正常的层次,音乐感染力也在这一个细节之处出现了转折。在对待这个转折的时候,笔者认为演唱者应当采用弱音的方法,给听众一种余音回绕的感觉,进而情不自禁地回味整首诗歌前面已经产生的意境。
从诗词中,我们可以感受歌曲的涵义,演唱者在演唱前必须要熟悉歌词,并领会每一句诗词蕴藏的情感,如此才能够在演唱中把握歌词情感的变化,进而带给听众更强烈的听觉享受。每一位演唱者都希望达到以声传情的最终目标,而这也是歌曲是否能够打动听众的关键之处。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拥有非常丰富的艺术内涵,演唱者要想唱好这些歌曲,就需要积极、主动地挖掘歌曲背后的艺术文化,坚持训练,深入古诗词歌曲的深层次含义。演唱中国艺术歌曲时,要从整体上把握作品,更加深入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再结合自己的演唱特点充分表现作品。
参考文献
[1]文智敏.情感因素在流行歌曲演唱中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20,(08):65.
[2]杨涛.论“声情并茂”的演唱状态[J].戏剧之家,2019,(28):45.
[3]褚艳玲.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和声音技巧[J].戏友,2019,(04):60.
[4]陈思洋.浅析在互动装置艺术中声音装置交互的情感体验[J].西部皮革,2019,41(12):155-156.
[5]李雨蒙.交互类声音视觉化的设计表现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
[6]阿依古丽·吾拉木.声乐演唱技巧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探讨[J].黄河之声,2019,(05):45.
[7]吴丽颖.逻辑调性与情感参与:电影声音的体验美学[J].当代电影,2019,(04):102-106.
[8]吴鹏.播音中情、声、气的辩证关系及其美学意蕴[J].电视研究,2019,(03):62-64.
[9]梁延瑞.试论声乐教学中声音的情感处理[J].北方音乐,2018,38(14):178.
(山东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