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英佳
在日常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体育器材,重新发挥其功能作用,变废为宝。在全面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体质水平,取得双赢效果,值得普及推广。随着社会的发展,上至国家政府下至民众百姓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充分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体育器材、进行体育锻炼引起了学校和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视,坚持兴趣第一,促进学生的体质全面发展,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如何合理利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体育器材,重新发挥其作用与功能,并且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现结合本人在体育课堂的教学实际,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饮料瓶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饮料瓶在体育课堂游戏中的应用。一是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弹跳能力和协调能力。把装满水的饮料瓶按一定间隔距离平行摆放成一条直线,学生通过单脚跳或双脚跳跳过一定数量的饮料瓶,学生可以单独往返完成或分组接力完成,决出胜负。也可以将饮料瓶排成不同的图形让练习者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协调练习。二是用饮料瓶充当接力棒进行各种接力游戏,提高兴趣。可以在场地上画两条相距25米的平行线,一为起跑线,一为往返线,在往返线上放几个饮料瓶作为到达往返的标志,还可以在往返线上放几个装半瓶黄土的饮料瓶,学生手拿小旗进行插旗拔旗游戏。还可以让学生把装满水或沙子的幾个饮料瓶抱在怀里,进行搬运游戏。
第二,饮料瓶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可充当标志物。一是在短距离跑中,为了使学生明确从加速跑进入途中跑的具体地段,可在起跑后约30米处放装有水的饮料瓶做标记,在中长跑训练中可以在冲刺处放饮料提醒学生。二是在球类训练中,可将装水的饮料瓶当标杆做一些技术动作练习,如:篮球中的交又步、顺步、后转身等动作的练习;足球中的运球绕杆练习,还可以把不同颜色的饮料瓶相隔两米摆成一排,然后运动员在垂直方向一定距离处进行超准练习。
第三,饮料瓶在课余体育训练中的还可作辅助作用。一是在练习和纠正摆臂中,学生可两手紧握饮料瓶,两脚前后站立进行原地摆臂练习,可增加摆臂的力量和频率。通过反复的练习,纠正不良摆臂动作。二是在训练结束后,学生可用装不同量沙子的饮料瓶进行肌肉放松练习,队友可互相用它来轻击、滚动按摩肌肉和肢体。
二、废弃物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把废弃物当做体育工具,从心理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第一,在100米直道跨栏跑训练中,部分学生对跨栏架的高度会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导致学生撞栏或因调整姿势速度过慢现象发生。为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提升信心,可把废弃破布条系在跨栏架上,降低跨栏的高度,学生的心理恐惧感大大降低,从而能更好地掌握跨栏动作技巧,提高跨栏质量和速度。
第二,在投掷项目训练中,可将不同色彩的废弃布条绑在投掷枪上,当学生练习投掷时,布条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的弧线,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投掷的抛物线,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投掷时的出手角度,提高学生的投掷能力,同时也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利用废旧物进行教学的班级,能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节俭的重要性,平时在生活中也会时刻注意哪些废物可以被我们再次利用,会更注重回收,这样一来,不仅开发利用了资源,又珍惜保护了环境,对培养学生节俭的良好品质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了良好的环保意识。
以上的几例废旧物开发的体育器材,在实践课中与传统的教学进行对比,具有如下几方面优点:一是在体质上相对比,比传统教学的班级强。比如速度方面:学生用功能饮料瓶进行快速跑练习等等,在游戏中来提高学生的身体反应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奔跑速度;力量方面:让学生进行搬运游戏比赛,不仅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对学生的腿部力量有着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耐力方面:让学生普通地跑上三四圈,他们会觉得很乏味,有时甚至会偷懒,利用一定距离的标记物比赛,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即使多跑几次,内心也不会产生抵触情绪,非常乐于接受,而且还玩得很开心。所以,废弃的卡片对于提高学生的耐力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二是在技能上,对学生的掌握速度比较快。如在直道跨栏跑中,利用布条降低栏架的高度,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能更好地去掌握技术要领,从而达到学习的效果。三是在兴趣上,更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渴望。体育教学中兴趣是课堂的灵魂,兴趣是永恒的话题,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靠兴趣来支撑,利用废弃物作体育器材进行游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游戏和教学中来,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巧技能。所以经常更换新颖的“变废为宝”的体育器材,让学生多接触新事物,他们的运动兴趣潜意识中被激发了,运动的激情将油然而生。
总之,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合理开发废弃物的功能,就可以“变废为宝”,创造出一定的实用价值。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废弃物作器材,既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不仅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能激发学生练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资料:
[1] 朱素丽.单器材,快乐的游戏[J].中国学校体育,2007.
[2]吕振涛.有机整合“运动参与”“运动技能”领域目标初探[J].中国学校体育,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