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涛 尹 航 范季蕊 邱 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
DPN是糖尿病患者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之一,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率约为61.8%[1]。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存在对称性的疼痛和麻木感及发生肌肉萎缩,情况严重时会表现为感觉性共济异常,如果发生皮肤破损感染,还会导致产生溃疡或是诱发神经源性骨关节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2]。本研究对本院诊治的DPN患者,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同时使用加味附子汤,临床治疗效果理想。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95例,均选自本院诊治的DPN患者,收集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计算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确诊DPN,排除伴可能对本研究存在影响的其他慢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n=47)中男患和女患分别为25例、22例,年龄49-63岁,中位值(55.84±3.26)岁。观察组(n=48)中男患和女患分别为27例、21例,年龄50-65岁,中位值(56.13±3.18)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结果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本研究。患者家属了解治疗方案,自愿参加,共同签署知情同意文件。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对症治疗糖尿病,要求患者定期检测血糖,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遵医嘱服用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药物,给予抗凝和神经营养药物(甲钴胺),持续治疗30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使用加味附子汤(中药汤剂)治疗,方剂药物包括:白术、炮附子(使用前煎制)各15g、茯苓及芍药各12g、10g川穹、6g人参、4g全蝎,药物加水煎为400mL药汁,分成两份每日早晚各服用一次,每日一剂,联系治疗1疗程(30d)。
1.3指标观察 患者治疗前后接受肌电图检查,判断治疗效果:显效(肌电图检查结果无异常或是NCV提升超过5m/s),有效(肌电图结果显示NCV提升2-5m/s),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观察两组不良反应:肝功能损伤、低血糖、恶心。
2.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93.75(45/48),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21例、无效10例,治疗有效率78.72(37/47),经计算,x2=4.540 P=0.03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为0,对照组仅有1例恶心,本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为2.13%(1/47),经计算x2=1.032 P=0.31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无明显差异(P>0.05)。
糖尿病患者并发症中较为常见的为DNP,发生后患者会感觉肢体刺痛发凉、刺痛及乏力[3]。目前临床通常会应用药物治疗,主要目的为改善疾病临床症状,同时控制疾病发展[4]。临床中尚无特效药用于治疗DNP,通常针对患者临床症状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总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5]。
中医因可实现辨证施治,治疗效果理想,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临床中被广泛的应用,临床结果显示用于治疗DNP效果理想[6]。中医认为糖尿病归为“消渴”范畴,致病原因主要为五脏虚、功能异常,同时还相关于饮食不节及情绪失常等因素,机体阴阳不调加之气虚、血虚而发病。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得到治疗或是治疗效果不佳,容易发生浊湿内停,从而导致经络不畅发生痹症,因疾病致病原因复杂,辩证较为困难,因此临床治疗具有一定难度[7]。中医典籍记录消渴症日久不治,会偶发肢体麻醉疼痛及乏力。如使用胰岛素药物控制血糖,会导致水钠潴留,会加重DNP临床症状[8]。加味附子汤源于《伤寒杂病论》,方剂中的附子具有强化组织供氧能力,炮附子能够通三焦、补名门火、祛湿化气,配合扶正固本的人参协同作用理想,再加之化瘀除湿的茯苓、温阳益气的白术、除痹通血的白芍,活血顺气,改善微循环的川穹,止疼活血、抗凝、抗血栓的全蝎,用于治疗肾虚阳衰,脾肾两虚、肌肤温低,湿瘀阻络证具有良好效果[9]。
本次研究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同时服用加味附子汤结果显示本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单独应用西药的对照组(P<0.05),表明常规治疗同时配合应用中药汤剂可提升治疗有效性;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别(P>0.05),提示中药汤剂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几率,安全性理想。
综上可知,DPN患者应用加味附子汤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临床价值显著值得重视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