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锐
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医院口腔科,北京 101100
安氏Ⅱ类1分类伴口呼吸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由于口呼吸影响,导致患者唇部肌肉松弛,舌、下颌下降并向后旋转生长,导致患者出现后牙弓狭窄、上前牙突出、腭盖高拱等畸形。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常伴有一些口呼吸、咬唇、吐舌、吮指等不良习惯,若未得到及时矫正与治疗,易引起牙颌形态异常或肌肉功能异常。MRC(肌功能研究中心)矫治器系统是牙科预成材料,具有正位牙齿、肌功能训练的双重效果,能够将肌肉、颌骨、嘴唇等协调至正常部位,保持平衡状态,在口腔临床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1]。本研究选取于我院就诊(2018年9月到2020年9月间)的14例安氏Ⅱ类1分类伴口呼吸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伴口呼吸患者实施固定矫治与MRC矫治器对其疗效的影响,现进行如下总结报道。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14例分析对象为于我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间就诊的安氏Ⅱ类1分类伴口呼吸患者。入选对象中男5例,女9例;年龄7岁到10岁,平均年龄(8.59±0.74)岁。纳入标准:患者均伴前牙Ⅱ-Ⅲ°深覆盖与深覆合;上下牙列呈现轻度、中度拥挤状态;经观察患者牙齿模型与面型,存在典型口呼吸面型,包括上颌前突、开唇露齿、下颌后缩、后牙远中关系、前牙开牙合等;经生长发育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排除标准:正畸治疗史患者;先天性颌面部畸形疾病患者;鼻塞、鼻炎等疾病患者;呼吸睡眠障碍患者;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患者。
1.2方法
1.2.1检查 记录并观察患者异常咀嚼、吞咽、吐舌、口呼吸、咬唇等不良口腔习惯,予以患者面像拍照、口内拍照、口腔模型制备、X线检查等,通过德国sirona西诺德 X光机经标准化条件摄取患者牙尖交错位X线头颅侧位片,并做好相关记录。
1.2.2矫治器的选择 患者均选用K1-K2系列矫治器,根据患者牙弓大小、年龄等选取适宜型号。指导患者戴入矫治器,告知患者闭合嘴唇,将舌尖置于上腭前部舌尖定位装置上,避免说话或进食,经鼻呼吸。日间要求患者佩戴时间超过2小时,夜间佩戴时间超过10小时。结合口周肌异常结构特点,设计肌功能指导与训练方案。肌功能训练包括口呼吸:上下唇闭合,舌体轻抵上腭,屏气,保证空气经鼻腔进行深吸气与深呼气;开唇露齿:拉纽扣训练、包唇训练、抿唇训练;吐舌习惯:舌上抬操、卷舌训练以及弹舌训练等;不良吞咽:咬棉卷吞咽训练、带训练器喝水训练。叮嘱患者前两周每周进行1次复诊,后4-6周复诊1次,明显适应后改为每月复诊1次。
1.3观察指标 拍摄治疗后牙合面像、头颅正侧位片以及曲面断层片,与治疗前相对比,评价临床疗效。
1.4数据处理 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患者上前牙轴倾度明显缩小,前牙覆牙合覆盖恢复正常,磨牙呈Ⅰ类关系,患者侧貌明显改善,治疗后患者SNA、ANB、SGn-FH、FH-MP、SN-PP、U1-SN较治疗前明显减少,SNB、S-Go、N-Me、S-Go/N-Me值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0.05)。详情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结果分析
口呼吸患者常由于口周肌肉功能异常而导致出现上牙弓狭窄、上切牙拥挤、腭盖高拱等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口呼吸会对患者颌面部外貌、睡眠质量、发音等造成一定影响,甚至导致患者生长发育异常。因此,应积极为安氏Ⅱ类1分类伴口呼吸错牙合畸形患者尽早进行矫治[2]。
固定矫治与MRC矫治器不仅能够训练患者经鼻呼吸,还能够通过固定矫治器有效改善患者不良肌功能习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与整体矫治疗程,保证矫治效果的稳定。在佩戴MRC矫治器的过程中,要求患者同步开展肌功能训练操,能够促进患者咀嚼肌、口周肌、舌肌功能正常,进而达到口颌系统内部软组织与外部软组织的平衡[3]。本次研究数据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SNA、ANB、SGn-FH、FH-MP、SN-PP、U1-SN较治疗前明显减少,SNB、S-Go、N-Me、S-Go/N-Me值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0.05)。治疗后SNB增大表明颌间MRC与短Ⅱ类牵引的联合应用有效促进了下颌向前发育;S-Go/N-Me值明显增大表明患者治疗后垂直向控制情况良好。
综上所述,固定矫治与MRC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伴口呼吸患者能够取得较好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