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混合式教改案例探究

2021-07-16 06:29胡秀虹汤承浩汪玉容
凯里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免疫学微生物学干扰素

胡秀虹,汤承浩,汪玉容

(凯里学院,贵州凯里 556011)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凯里学院校制药工程和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涵盖免疫学、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在药学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与临床医学联系紧密.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及基础实验操作,还要学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产及临床问题,更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人文情怀[1-3].因此,选择何种课堂教学模式、如何设计教学及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值得任课教师长期不断探索与实践.近年来,由于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一种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得到了关注与认可.混合式教学可使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优势互补,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4].基于本学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本文以凯里学院药学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中的“病毒干扰现象及感染途径”的教学为例,介绍以网络教学平台为辅助工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及实施过程.

1 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病毒干扰现象及感染途径”是沈关心主编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材第十三章第四和第五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什么是病毒的干扰现象、病毒的干扰机制、干扰素的概念及医学意义、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及病毒传播的方式与途径等知识,它与生活和临床联系紧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5].课程授课对象是2019级药学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此前学生已经对病毒有了较知性的认识,能够定义病毒,表述病毒的结构及增殖过程,从形态上分辨一些常见病毒,且通过细菌学和真菌学章节的学习,对感染和免疫的概念也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学生对病毒的干扰机制、干扰素概念以及病毒传播方式与感染途径等并没有一个很系统的认识,更是难以将这些知识点与实际及临床结合应用.经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病毒的干扰、传播及感染等知识,学会运用科学知识指导实践,对于消灭病毒、做好病毒病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教学模式设计

依据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同时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设计了本课的教学方案,见图1.以课堂教学为主,借助雨课堂、MOOC、QQ 群等在线教学平台,将“病毒干扰现象及感染途径”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分成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三部分.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课前任务,包括基础知识的学习及思考题解析等,如干扰现象的概念与类型、干扰素的概念与发展历程、常见的病毒传播方式与感染途径;其次,根据学生在线学习的情况,教师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堂教学及重难点指导,如病毒干扰机制、病毒感染及途径等;最后,教师再启发学生针对现实生活中地问题进行分析和扩展,如病毒实验室需要哪些安全防护措施.总之,各个教学部分相互联系,侧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思维.

图1 “病毒的干扰现象及感染与免疫”教学实施方案

1.2 信息资源供给

混合式教学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或教学理论,它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两者的优势相结合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6].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事先要做好充分准备,即要考虑线下的教学过程设计,又要做好线上信息资源的供给,在课前将相关学习内容上传至平台,供学生学习使用.例如凯里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线上课程建设主要采用学校的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和雨课堂.针对“病毒干扰现象及感染与免疫”的教学内容,教师事先将其碎片化,分成“病毒干扰现象、干扰素、病毒的感染、病毒的传播方式”几小块,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点体系.

1.3 课前预习

在课堂教学前3 天左右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课前学习资料,可包括电子教材、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课堂讨论题等,并明确学习目标,提醒学生做好预习笔记(教师会随机抽查).同时,教师可随时登录雨课堂检查学生预习及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对于未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要提醒其及时完成,以便为线下课堂教学提供保障.针对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平台讨论区、QQ群或微信群进行反馈,教师及时为学生解答,并在课堂教学前1~2 天通过QQ 群或微信群进行知识拓展及材料补充.通过这种互动交流,可大大促进学习前移,弥补课时不足的问题.

1.4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反馈情况,着重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通过问题导向式、小组讨论、举例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并结合教材知识点进行课堂思政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他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1.4.1将新型冠状病毒及疫情防控内容融入教学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一门应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巧妙引用新型冠状病毒及疫情防控方面的知识,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促进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形成,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药学专业人才.例如,在讲述干扰素时,让同学们学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并思考什么是a-干扰素,它有什么作用及什么样的应用.此外,教师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预防方面的知识,通过一些如医用酒精倒在棉片上擦手能否减少病毒感染风险、喝板蓝根和熏醋是否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室内空气和地板消毒、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等广为关注的问题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及应用情况.

1.4.2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

近年来,“课程思政”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7].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内容中蕴含有许多鲜活的思政案例及素材,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掘这些“隐性思政”素材并有意识地将其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课程教学中以达到立德树人之目的.例如,在讲解干扰素的发展时介绍201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干扰素”之父侯云德先生,通过讲述他在干扰素研究方面的贡献及其个人事迹,使学生学习他求真务实、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及社会责任感[8].同时讲授侯云德先生在2009年全球爆发甲流疫情时不计个人得失,敢讲真话的事迹.此外,结合本专业,讲述医务研究者在面对疫情时尽职尽责、坚守岗位的光辉形象,以及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中发挥的作用,以此激励学生要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树立在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1.4.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与传统教学不同,混合式教学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本堂课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有小组讨论、提问、理论结合实际、举例等教学手段.如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干扰现象的医学意义及干扰素的应用,让学生课前小组讨论为什么接种2 种减毒活疫苗应至少间隔4 周再接种、如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干扰素药物等.此外,采用举例法重点讲解病毒的感染途径、感染类型,病毒的传播方式等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新冠肺炎及疫情预防方面的知识,通过问卷投票和提问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及应用情况.

1.5 课后复习

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给学生留下课后思考题及作业,如简述病毒的感染类型有哪些、病毒的致病机理是什么、我国常见的病毒疫苗有哪些等,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或课后讨论,如学生可在班级QQ群或微信群进行问题的小组讨论,教师也可随时为学生答疑.此外,教师还可分享学科前沿进展或鼓励学生上传学习笔记.另外,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无须下载即可查阅,基础薄弱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进行反复学习,而学有余力的同学则可以进行教学外的拓展内容或前沿进展知识的学习[9-10].

2 混合式教学效果的调查

为了解学生对“病毒干扰现象及感染途径”这节课的掌握情况,我们采用雨课堂在线匿名投票的方式进行本节课知识点的问卷调查,以便后续调整教学方法.问卷从病毒干扰现象、干扰素、病毒的感染、病毒的传播方式4个模块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水平入手,设置掌握、熟悉、了解三个选项,学生在线投票结果见表1.由表1 可知,50 名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对模块1~4 的学习情况较好,只有少数学生还停留在了解程度.

表1 “病毒干扰现象及感染途径”教学投票结果

3 混合式教学反思

将网络教学平台及信息技术应用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教学中开展混合式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沉闷、学生参与度低的状况,有利于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更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监控整个教学过程,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不过,在实际混合式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个别学生不能按时完成网络平台上的学习任务、网络平台系统不稳定、学生学习任务重等,此外,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搜集、整理和设计教学资源并上传网络平台.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能真正保证混合式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猜你喜欢
免疫学微生物学干扰素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九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九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微生物学实验引入“项目式”分组模式的应用探讨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九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干扰素 你了解吗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