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瑰
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医务部,广东广州 510440
颅脑损伤[1-2](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通常为脑部受到间接或者直接的暴力作用,从而引起的一种比较常见的头外部损伤,一般可单独存在,也可同其他损伤共同存在。另外,颅脑损伤可能引发意识、认知、运动等多种功能障碍,而采取传统康复治疗手段及新型康复治疗技术,可积极促进病情转归,改善患者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3-4]。国内大多数文献研究的是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并未对其采取康复治疗的时间分别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恢复期颅脑损伤患者整体功能恢复等方面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在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住院的所有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均为从外院诊治后转入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纳入标准:有明确颅脑损伤史,外院确诊为中度或者重度颅脑损伤;经急性期治疗,现处于恢复期;头颅CT或MRI扫描证实符合影像学改变;生命体征平稳;接受综合康复治疗。排除标准:外院确诊为轻度颅脑损伤患者;现处于急性期;合并脊髓损伤、意识障碍、精神障碍等严重并发症。最终符合标准患者共69例,其中男56例,女13例,年龄11~67岁。致伤原因分别为交通事故32例,高处坠落23例,摔伤9例,钝器打击3例,其他2例。另外,根据患者受伤至我院住院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将患者分为A组(<3个月)、B组(3~6个月)、C组(6~9个月)和D组(>9个月)4个组别,其中A组18例,平均年龄(35.78±14.63)岁;B组14例,平均年龄(37.79±11.83)岁;C组22例,平均年龄(39.45±12.14)岁;D组15例,平均年龄(38.14±13.27)岁。四组组患者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符合入院标准的患者在入院当日进行详细问诊,书写病历;入院7天内,进行初期康复评定;综合康复治疗1~2个月后,再次进行康复评定;每次评定均包含MBI及FIM等项目。
患者基本信息及评定结果均在本院电子病历系统中获取,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诊断、受伤机制、瘫痪肢体、治疗前后MBI及FIM评分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患者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3个月、3~6个月、7~9个月、>9个月),将所有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4个组别。
颅脑损伤患者因受伤的机制不同,导致患者的损伤程度、部位等不同,入院时年龄、病程长短、功能障碍、营养状况及合并症情况均存在明显差异,故应根据患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案。每位患者入院时先进行康复评定,根据评定结果,确定康复目标,制订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康复进展情况动态调整综合康复治疗方案。治疗上除给予常规的临床药物治疗及护理,针对患者存在的运动、认知、吞咽、言语、心理等功能障碍,采取相应的传统康复手段如神经发育促进技术、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认知功能训练、语言训练、吞咽训练、电疗法、针灸、推拿、水疗、心理疏导、病房延续治疗等,以及新型康复技术如机器人训练、虚拟现实技术、音乐治疗等。
选定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5-7]量表,对研究对象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评定,此量表包含10个项目,评定内容分别含有修饰、进食、用厕、控制小便、控制大便、洗澡、穿衣、上下楼、床椅转动、平地行走,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通过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8]量表评估患者的运动及认知功能,评定内容主要包括自我照料、交流、括约肌控制、行走、转移、社会认知等6个方面。FIM从运动类及认知类再分析,其中运动类评分包含自我照料、括约肌控制、转移、行走等4个方面,认知类评分包含交流、社会认知等2个方面。FIM的最高分为126分(运动功能评分91分,认知功能评分35分),最低分18分,得分越高,表示独立性越好,依赖性越小。所有的评定均由受过专业培训的康复治疗师评定,操作规范。
采用Excel软件将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录入和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改良Barthel指数(MBI)中10个项目量表(满分为100分),评定所有患者ADL评分。分析在治疗前四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84,P>0.05),通过1~2个月的治疗,A组、B组、C组和D组得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各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治疗后MBI评分与其他三组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MBI评分比较(,分)
表1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MBI评分比较(,分)
注:a表示与A组比较,P<0.05;b表示与B组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A组 18 48.22±29.28 69.22±31.00 4.118 0.001 B 组 14 49.93±34.59 59.86±36.23a 2.28 0.040 C 组 22 46.14±29.04 62.91±29.89a 4.828 0.000 D组 15 41.13±30.71 54.27±28.67ab 3.639 0.003 F值 0.784 2.752 P值 0.507 0.009
治疗前四组患者的FIM综合评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06,P>0.05),经2个月治疗后评定得,A组、B组、C组和D组的治疗后评分也均高于治疗前,且各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治疗后FIM综合评分与其他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FIM评分的比较(,分)
表2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FIM评分的比较(,分)
注:a表示与A组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A组 18 67.94±29.26 82.33±33.34 4.062 0.001 B 组 14 64.64±32.90 76.36±36.57a 2.337 0.036 C 组 22 63.82±29.15 78.00±30.86a 8.636 0.000 D组 15 75.47±29.43 77.47±29.05a 4.300 0.001 F值 0.506 2.443 P值 0.680 0.016
治疗前四组患者的FIM运动类评分情况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36,P>0.05),通过比较2个月治疗后评分发现,A组、B组、C组和D组的治疗后评分也均高于治疗前,且各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治疗后FIM运动类评分与其他三组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FIM运动类评分情况的比较(,分)
表3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FIM运动类评分情况的比较(,分)
注:a表示与A组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A组 18 46.00±21.38 68.39±24.11 3.939 0.001 B 组 14 46.29±24.82 57.86±26.88a 2.397 0.032 C 组 22 45.23±21.18 54.36±24.62a 4.924 0.000 D组 15 46.07±23.05 50.53±21.49a 4.007 0.001 F值 0.836 2.065 P值 0.479 0.025
治疗前四组患者的FIM认知类评分情况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08,P>0.05),经过2个月治疗后,A组、B组、C组和D组的治疗后的FIM运动评分也均高于治疗前,且各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A组患者治疗后FIM认知类评分与其他三组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见表4。
表4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FIM认知类评分的比较(,分)
表4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FIM认知类评分的比较(,分)
注:a表示与A组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A组 18 21.94±10.39 27.94±10.67 2.915 0.010 B组 14 18.43±11.06 21.57±11.67a 3.325 0.024 C组 22 18.59±9.02 21.32±10.20a 5.215 0.000 D组 15 19.40±7.94 23.93±8.99a 4.000 0.001 F值 0.508 2.324 P值 0.678 0.019
颅脑损伤大部分是由各种外部因素[9-10],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导致的高级神经中枢系统损伤,损伤后患者很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语言或认知功能障碍,从而使患者出现肢体运动异常、感觉功能减弱、肌张力异常、肌力下降及各肌群间协调性障碍等并发症,因为人体脑细胞的不可再生,患者重伤后也只能通过其他脑组织以代偿的形式来补偿机体所丧失的某些功能。因此,颅脑损伤患者通常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从而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在传统的治疗中,患者从清醒后即可开始康复训练,但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由于脑损伤较为严重,且神经功能缺失,若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必须加强功能恢复训练[11-12]。目前有大量研究证实康复训练对颅脑损伤患者具有显著疗效[13-15],通过进行规范、系统肢体康复训练,能及时发现并纠正患者者不正确的姿势,同时长期肢体运动训练能对人体运动反射弧产生连续刺激,促使大脑运动中枢建立临时性条件反射,随着这种临时性条件反射作用不断增强,可能有助于患者受损脑区功能重组代偿并形成新的神经通路从而加速受损神经功能恢复,这与本研究结果显示相一致。
本研究显示,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治疗1~2个月后四组患者的MBI及FI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四组病人患者康复治疗后的MBI及FIM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患者运动功能均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且治疗1~2个月后,A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其他组(P<0.05)。以上结果提示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经过综合康复治疗,生活自理能力、认知及运动功能均不同程度改善,患者越早介入综合康复治疗功能改善越明显,特别是运动功能,且中后期的患者经过治疗亦能改善功能障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较好的提升,早期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更佳。虽然中后期患者经过系统的康复治疗,康复进展速度下降,但功能障碍等仍有不同程度提高。颅脑损伤患者在综合医院进行急性期的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入康复医院进行系统规范综合康复治疗,可改善各项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病例数较少,且本研究是回顾性资料,各组之间的受伤机制及部位、功能障碍、并发症、康复治疗措施、患者治疗配合程度等存在差异,应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相对控制条件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