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丽丽,张凯芸
(甘肃省秦安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甘肃 秦安 741600)
缩叶病的病原物为畸形外囊菌,病菌有性时期形成子囊及子囊孢子,多数子囊栅状排列成子实层,形成灰白色粉状物。缩叶病可侵染叶片、新梢和果实,但以为害叶片为主。发病严重时新梢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枯萎,病果多畸形、早落。缩叶病对树体光合养分的积累影响较大,果园湿度较大时病叶焦枯、萎焉或腐烂,常导致早期落叶。枝条顶端叶片枯死后能引起其下部腋芽萌发抽出二次枝,虽然新叶不再受害,但枝条发育不充实,多形成簇状叶片。秦安县桃树缩叶病发生于4月下旬至6月中上旬,早熟品种发病较重,晚熟品种发病较轻。
分别记载桃园的栽培品种、树龄、树势、立地条件及管理水平等,并向果农咨询栽培日历,了解栽培管理技术和栽培习惯。参照国家现代桃产业技术体系制定的分级标准,分别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缩叶病发病等级分级标准为0 级:无病;1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0 以下;2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0~1/5;3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5~1/3;4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3~1/2;5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2 以上。
在秦安县刘坪镇秦洼村选择品种一致(均为北京七号)、管理一致、树龄不同的桃园,每年分别调查200 株,连续调查4年。结果表明:10年生以上的桃园缩叶病发病重,平均发病株率为24.7%、病叶率为11.6%、病情指数为39.4。4~6年生桃园缩叶病发病较轻,平均发病株率为11.5%、病叶率为6.2%、病情指数为2.4。这是因为老桃树园树冠大,行间相对郁闭,通风透光条件较差,且相对湿度较大,有利于缩叶病病菌的生存与繁殖。此外,老桃园结果量大,树体的营养消耗多,树势衰弱,抗病能力较差。
分别在秦安县刘坪镇秦洼村和兴国镇蔡店村,根据不同地势选择管理水平基本一致、品种相同(均为仓方早生)、树龄相当的4 处桃园,分别随机选择5 株有代表性的桃树调查缩叶病的发病情况,各桃园调查的叶片数均为100 片。结果显示:刘坪乡何湾村阴山桃园的病叶率为38%,病情指数为29.2;阳山桃园的病叶率为13%,病情指数为6.4。兴国镇蔡店村水浇川地桃园的病叶率为41%,病情指数为21.2;川旱地桃园的病叶率为4%,病情指数为1.0。春季桃树展叶期,浅山干旱区的阳山桃园比阴山桃园发病轻,川区桃园比山区桃园发病轻,同一地区湿度较大的果园发病重。
2018—2019年在秦安县西川镇李堡村选择树龄和管理水平基本一致的桃园,分别调查红桃、仓方早生、北京七号、处暑红、绿化九号等5 个品种桃宿叶病的发生情况。调查结果(见表1)表明:品种之间感病差异较大,红桃、仓方早生最易感病,平均病叶率分别为11%和10%,病情指数分别为9.0 和8.1;北京七号、处暑红较感病,平均病叶率分别为8%和7%,病情指数分别为4.8 和4.2;绿化九号感病较轻,平均病叶率为6%,病情指数为2.4。说明早熟品种发病较重,晚熟品种发病较轻。
表1 不同品种与缩叶病发病轻重的关系
2018—2020年在秦安县西川镇李堡村选择树龄一致、立地条件基本相同、品种均为仓方早生、管理水平有较大差异的桃园,调查缩叶病发生情况。调查结果(见表2)表明:管理粗放,树势衰弱,冬季及夏季修剪不到位、留枝过多、树冠郁闭的桃园发病较重,平均病叶率为12%,病情指数为7.9%;管理精细、树势健壮、冬季和夏季修剪合理、树体通风透光的桃园发病较轻,平均病叶率为1%,病情指数为0.2,平均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管理粗放的桃园下降了13%和7.7。
表2 管理水平与缩叶病发病轻重的关系
桃缩叶病的防治必须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采用不同的杀菌剂预防缩叶病均有一定防效(见表3)。
表3 不同药剂对桃缩叶病的防治效果
桃缩叶病的发生及为害程度与树龄、地势、品种、管理水平等有较大的关系。粗放管理条件下,桃园果树密闭、留枝多、通风透光不畅、缩叶病发生严重;精细化管理条件下,树势强壮,缩叶病发生严较轻。管理水平相同的情况下,树龄对桃缩叶病发病的影响较大,幼龄桃园(4~6年生)比老桃园(10年生以上)的病情指数低7.0。不同品种对桃缩叶病的抵抗能力不同,早熟品种发病较重,晚熟品种发病较轻,在秦安县主栽的红桃、仓方早生、北京七号、处暑红、绿化九号5 个品种中,绿化九号发病最轻,红桃较易感病。浅山干旱区的阳山桃园比阴山桃园发病轻,川区桃园比山区桃园发病轻,同一地区湿度较大的果园发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