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查找、实地调查等方法,以肃北内蒙古族那达慕为例,深入了解其价值与背后内涵。笔者认为蒙古族传统那达慕的文化价值至少包括:促进民族文化认同、促进草原民族社会和谐、承载蒙古族活态艺术、展现传统游牧民俗文化、满足农牧民心理需求、实现健身娱乐价值。
关键词:蒙古族;那达慕;文化
1那达慕的起源
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了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大聚会),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都要举行那达慕。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赛马、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元朝时,那达慕已经在蒙古草原地区广泛开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军事体育项目。元朝统治者规定,蒙古族的男子必须具备摔跤、骑马、射箭这三项基本技能。到了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此俗沿习至今,每年蒙古族人民都举行那达慕。
2那达慕的文化价值
2.1促进民族文化认同
蒙古族那达慕经历了各种战争、经济基础以及社会制度等环境的改变,还能够一直保留到现在,其主要是因为民族文化认同。在族群当中,只有文化认同高度一致,传统习俗才会坚持到现在,它是蒙古族人民每年一次的重大节日,在7~8月天气凉爽,牲口长大,草长水满,在如此丰收节日开展,其内容重点涵盖了贸易活动、歌舞、射箭、摔跤等。在蒙古族人的生活当中,其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其是为了解决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发展而形成的,是蒙古族人们在历史的长河当中创造而且逐渐积累的文化精华。在其的形成过程当中,吸纳了游牧文化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族群信仰、道德伦理、传统习惯以及民族风俗等因素。每年一次的那达慕活动即是针对该草原游牧文化的再次认同与确认。目前的那达慕慢慢地成为蒙古人生活举足轻重的关键构成,其是游牧人们主要的思想依赖,是保障部落群体融洽相处的自然链接。该文化传承能够使青年一族对那达慕产生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且让他们清楚自己还是蒙古人,理应义不容辞地维护蒙古的传统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民族生活的环境与民族的文化群体与文化特点息息相关,文化现象之所以形成,其重点在于同民族群体的生活模式与生存氛围有紧密的联系,达慕文化独特的物质土壤是蒙古文化形成的关键,是游牧文化发展到特定时期后的整体体现模式。
2.2承载蒙古族活态艺术
伴随着生产力的突飞猛进,人们精神需求更加刻不容缓,“男儿三艺”慢慢往表演方向发展,娱乐性更加浓厚。当下那达慕慢慢地成为蒙古族传统的重要节日,是游牧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那达慕可以称得上是蒙古族民间技艺大拼盘,无论是器物、服饰,还是各个项目的动作与内容,都极大地体现着蒙古族人精湛的艺术创造能力与高超的艺术。这些表演器物更是象征着蒙古人们高超的智慧。当下,那达慕的活动重点涵盖了蒙古棋、套马、沙阿、布鲁、赛驼、射箭、赛马、摔跤等,这些绵延不绝、饱经风桑的传统项目,具备了很强的艺术性,充分展示了蒙古族那达慕的艺术价值,是传统体育与传统艺术的结合体。可以说明那达慕文化这种活态传承的特点,它不仅生动地丰富了民族文化,也为更多的蒙古族人民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文化知识体系。在肃北的实地调查中那达慕的活动会场是当地建筑体量最大,样式最多样的建筑群体,虽然没有亲生经历那达慕盛会,但是从肃北县的那达慕活动场所建设中可见那达慕在蒙古族的地位,如同汉族的春节。
2.3滿足农牧民心理需求
人的自身需求可谓是文化存在的前提,而文化功能即是解决人们的各方面问题——马林诺夫斯基。人们之所以旅游,主要是为了求猎奇趣,而详细的旅游需求、旅游动机则是有差异的。马斯洛的观点是人的需求有五大层次,其从高至低是:自我实现、受尊重、社交、安全、生理需要。那达慕不仅仅只是体验性活动,亦属于观赏性活动,能够较系统地解决游客与牧民的不同问题。蒙古人十分热情,豁达大方,经常与游客们一起去参加那达慕,部分旅客亦会因为兴致,而进入到竞技场当中,同摔跤手博弈,从而获得观众们的鼓掌,气氛热闹非凡。蒙古族那达慕正是具备游牧民族开放的心理,才能够绵延流长到现在。
3结语
蒙古族那达慕扎扎根于蒙古族传统文化,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不同蒙古族居住地区的政治、经济、生产、生活、民俗、宗教等方面的真实面貌,作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民族学、民俗学及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 酒泉 7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