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晨
身患重病的汪文宣痛苦至极,母亲劝她喝鸡汤,他不喝,反而不断发泄。他向母亲要笔,并在书后面写上了一个“痛”字。母亲不断安慰他,楼下的吵骂声使他不得安宁。他心中的愤懑无法消除,几次疼晕过去。听到母亲的呼唤声使他惊醒。小宣去请张伯情无果。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面前浮现出的三个人的脸庞,刺激着他。断气时,他死得很难看。
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粗浅地认为在死前仍不被理解是最为悲哀的事。一生是“老好人”的汪文宣,死前仍要承受这种难堪和困窘,折磨使他不置可否。以笔者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人是被亏欠最大的。我们是否应认认真思考,汪文宣应有的合理地位。所谓的“合理地位”,是在合乎道理上应给予的地位。巴金的笔调,给予我们太多的想象空间。下面让我们品味第三十章中他不被理解的死前。
“母亲的那个愿望并没有实现。”或许在母亲的希望背后是无尽的辛酸以及她无法认清现实、不理解儿子的或是不愿面对现实的心。可怜天下父母心,血脉亲情似乎成为她过不去的一道坎。”“他翻了翻白眼,微微动一动身子,手揮舞一下,也不去拿笔。他不回答。”我们很难想象,“翻白眼”,在此时会与瞧不起人有关系。他应该在此时存有难受的情绪,又或者其他什么。或许是不愿看到母亲的痛苦甚至是不想面对现实。更可能是他不被理解的绝望。汪文宣不断抓舌头,似乎在哭诉,更像是痛不欲生时身不由己。“他忽然把胸膛向上挺了一下。”体现出大概是肺病的前期征兆。她的手指头在空中乱抓,又似乎要抢过笔来。他所显示的需求和着急,仍然无法被母亲领会。他不能够喊出他的悲愤。他必须沉默地死去。他对于求生的强烈愿望,使他迷失了心智,他不以为然地摇头,在母亲看来可能是另一番景象,并且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与病魔斗争,希望自己死去,希望家人帮他死去,却吊着一口气,他要求“公平”,却仍然不被理解。这无声的语言,成了他死前不被理解的枷锁。
参考文献
[1]《寒夜》,巴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