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腊英
摘要:语文是小学教育体系之中的主要学科,涉及的范围较广,并且与学生的品德教育有紧密联系。班主任担任语文教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或学生组织引导的过程中,将品德教育与语文教学工作有效联系,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课程内容,也有利于学生良好人格品格的形成,因此教师要优化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在语文课程教学阶段,有效把控品德教育重点,为学生的发展进步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班主任;小学语文;品德教育;渗透策略
引言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能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利于推进课程教学目标。当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之后,他就能获得更多发展空间。但从班主任工作实际来看,各个阶段的课程教学目标不同,教师便要应用不同的措施。教师选用的课程教学策略不佳,就会导致学生在课程学习、品质发展阶段存在诸多的问题。对此,我将结合实践开展细化探究如下:
一、班主任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阶段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语文课程所包含的内容越多,进行品德教育可以应用的教学内容也就越多。按照新课改要求,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阶段,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意识,使得学生有树立正确情感价值观念、思想观念的基本意识,学生在未来就会有发展个性的机会[1]。这些是语文课程教学的核心,并不是教师拓展教学工作的基本目标。日常班主任在语文课程教学阶段,要分析品德教育的重点,根据教学工作的要求合理分配教学任务。
小学生处于思想品德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将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并做好素质教育引领。但是,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素质教育目标落实的过程中,教师在各项工作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合理渗透品德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有关键影响。语文教师有着良好的专业知识,更应该探寻语文教学与品德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分析自己在实践教学阶段的不足,实现品德教育工作的全面渗透。
二、班主任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渗透品德教育的相关举措
(一)识字教学
识字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基础,也是初期接触语文知识,小学生普遍存在难题的部分。良好的识字基础对其他学科的未来学习都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班主任在语文教学阶段,每节课都会在主题影响之下,开展相应的识字训练。而如果应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就会导致课程活动的枯燥与乏味,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动力,影响识字学习的动力[2]。这种情形之下,班主任将品德教育内容与识字教学活动有效结合,给学生提供了了解字体变化过程的机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深入学习过程。
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天地人》这一课文之时,“天”“人”这两个常见字的过程中,可以将小篆、甲骨文等不同书写方式教给学生,观察分析的过程中,教師与学生积极沟通交流,写简体字的“人”加横是“大”,“大”字顶上再加一横便是天。人是社会中的单元构成,天则是一种虚幻的,或字面意思的顶端位置。教师组词“天人合一”阐述自然发展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在不同的选择之下,可能会出现的其他变化。教师利用有效的教学指导方式,使学生明白了人在社会上的相应责任。学生把基础汉字的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机联系起来,提升了自己学习语文课程的趣味性。
(二)阅读教学
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阶段,要认识到阅读是课程教学活动的关键模块,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都是经过反复筛选、挑选之后获得的。教师在渗透品德教育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让学生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显得极其必要。在阅读《奇怪的石头》这一课文期间,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有限,常常会围绕阅读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李四光有勤于思考并善于动脑的良好品质,教师做好课堂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思索问题并回答问题,能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当学生能带着问题去思索,通过阅读感受人文内涵,便能有效推进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在阅读交流的过程中给学生感知对错、分析判断事物的机会,能强化小学生的思想,使得学生与作者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有效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在学习人教版《静夜思》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朗读、阅读,让学生通过有效的情感带入,理解故乡对作者的影响,以及每个人有思乡之情的意义。学生通过朗读与阅读结合的方式,体会家庭成长的温馨与幸福,通过作者的带动,形成一种感恩故乡、感谢父母的心态,与家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获得更多的成长空间。
(三)口语交际
教师在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时候,通过口语交际的形式,做好学生的语言训练指导,给学生的人际交往、互动探究创造有利条件。从本质上来看,品德教育的一大要点便是让学生“会说话、能办事”,在适当的时机表现自我[3]。按照不同学段的口语交流要求,教师可以通过班会的形式,以主题为“班级整洁靠大家”、“我和班级一起成长”、“班级文化创建”等不同模块,分阶层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在班会之中,学生认识到良好品德的形成,要从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开始。学生根据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并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班会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辩论、演讲等活动,利用口语交流的方式,做好学生的全面培养以及教育管理。
(四)写作探究
写作对于小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班主任在带领学生写作的时候,要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发展诉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突出语文课程教学重点。小学生能完成高品质的作文,就为未来在很多方面做好能力储备。教师要给学生制定写作计划,要求学生实事求是,不能说假话、空话,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围绕写作目标,将自己的写作意图、创新思想表达出来。这样一来,教师不仅能规避全班学生程式化的写作形式,还能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在作文评价的过程中,师生一起分享有效的写作经验。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互动,发展自己的写作和鉴赏能力。
结束语
班主任教师日常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多。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认识到品德培养的重要意义,使小学语文教学与立德树人工作有机融合起来,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成长的机会。小学生还处于初期学习阶段,因此,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方式,强化学生认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将德育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最终达成学生的德育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勇.论班主任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品德教育的渗透[J].速读(中旬),2016,000(010):235.
[2]刘亚群.班主任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品德教育的渗透思考[J].教育:00278-00278.
(徐闻县城北乡石岭小学 广东 湛江 52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