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鑫瞳
摘要:本文对音乐的结构力进行了相关解析,通过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no.2的第一乐章辨析结构力在结构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揭示其生成原则及发展逻辑。
关键词:音乐;结构;结构力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内作曲技术理论在音乐分析学的研究领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三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的举行,对于促进我国音乐分析学并由此推动音乐形态学各学科在新世纪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三届会议中,以杨儒怀、高为杰、李吉提、高佳佳、贾达群、姚恒璐等为代表的多位专家,在呈现自己学术成果时,皆强调了结构力在音乐分析学中的重要性。此外,李吉提先生在《曲式教学之我见——结构力问题专论》一文中表明:“音乐学院的作品分析课应以讲曲式为主(或直称为曲式课),而曲式教学研究的重点应是结构力问题···”由此可见,结构力的分析是音乐分析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析环节。那么音乐的结构力是什么?其生成原则及发展逻辑是什么?为此,笔者针对音乐的结构力进行相关的探析。
一、相关概念界定
在叙述音乐结构力的概念之前,不得不辨析结构与曲式的相关概念,三者可谓是相互紧密联系,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曲式可以理解为音乐结构定型化和模式化的产物。如:单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等。换句话说,曲式等同于音乐的形式,一般情况下,曲式这一概念被指代为特定时期共性写作的狭义内涵。研究一首音乐作品的曲式,主要通过研究其结构布局以及主题、调性的发展逻辑,得出其宏观结构为何的结论。然而,自20世纪以来,随着作曲家观念更新,音乐创作技法显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这同样导致了音乐作品风格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衍变。相对的,曲式这一音乐术语已不足以涵盖所有的结构类型。因此,结构与曲式的关系大致可理解为包含关系,结构包含于曲式。
音乐的结构包含多方面的内容:音高、节奏、节拍、和声、音色、速度、力度、时值、音区、织体、演奏法等。它们是音乐结构构成的基础,也可以理解为音乐结构的表层现象(显结构)。将它们进行不同的组合、排列、布局共同形成音乐结构的深层现象(隐结构)。
结构力一词的提出,在国内最早见于高为杰先生的《和声的色彩性与结构力》一文,该文从和声的深层结构这一角度,提出了和声作为控制音乐在时间过程中展开的一种结构力。而最早对结构力一词进行详细说明的是李吉提先生,其为解决不同音乐的张力、内聚力、平衡力何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等学术问题,在《曲式教学之我见——结构力问题专论》中提出了四个作品结构力的要素:“1.音乐作品的调式、调性及和声功能框架;2.音乐作品的主题及旋律音调编排;3.音乐结构时值比例关系;4.音色、音响的布局与编排。”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在这一概念的领域中进行研究,并进行相关内容的补充与完善,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学者为贾达群。贾达群在《结构诗学——关于音乐结构若干问题的讨论》中对结构力进行了相关阐释:“结构力,即对作品结构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结构元素及其组合形态的逻辑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音乐的结构与结构力之间的关系紧密,那么结构力如何定义?两者如何相互区分?
笔者认为,结构力是一个抽象概念,它看不见摸不着,通过对音乐的宏观结构、微观结构进行细致的分析,才能发现不同结构要素所蕴含的结构力。探究不同结构要素在结构布局中所扮演的“角色”比重,“角色”的比重越大,所产生的结构力便越大。因此,可以归纳为:结构力由不同的结构要素产生,又反作用于结构本身。结构力就是不同的结构要素(音高、节奏、节拍···)通过不同的对位(横、纵、深)互相呼应而产生的内部作用力(张力、内聚力、平衡力)。两者关系如何区分?可以通过“静——动”的形态加于区分。音乐的结构是静态的概念,基本意思就是表层形态(特征、轮廓)。相对的,音乐的结构力则是动态的概念,不同的结构要素进行同步或不同步的对位,产生不同的内部作用力,而这种作用力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音乐结构的形成。总之,音乐的结构与结构力相辅相成,互为作用,共同推动音乐的进程,从而形成一个完整且统一的“音乐系统”。
二、音乐结构力认知的实践
如同贝多芬所有的创作一样,《钢琴奏鸣曲》是一部鸿篇巨著。其op.2no.2的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结构,但其微观结构又蕴含了不同层次的结构力。
引子(1-8小节)为单核动机,与作曲家《第九交响乐》开篇的动机有些形似,和声结束在A大调的属上并向后开放,导引性陈述结构功能。主部(9-32小节)为复乐段结构,内含双核动机,呈示性陈述结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在第21-22小节处,插入了引子的主题,一方面通过新旧音乐材料之间的对比来增强音乐的张力,另一方面通过前后音乐材料的統一性来增强音乐的内聚力。连接部(32-58小节)内含两个层级。第一层级为主部主题材料展开发展,消化主部的“未尽之言”;第二层级为副部主题材料的先现,为副部主题的进入作材料上的准备,过渡性的陈述结构功能起着削弱主、副之间离心力的作用。副部(58-92小节)同样由双核动机向后展开。在第76小节处插入了引子的单核动机,形成了音乐发展方面的转折现象,增强音乐的张力。结束部(92-122小节)使用连接部材料,形成附属结构材料上的呼应,增强呈示部整体结构的平衡力。展开部(123-225小节)由引子材料、副部材料、主部材料进行展开发展,通过不同的调性去主导音乐的结构力。再现部(226-337小节)从主题的材料构成与发展的角度观察,音乐材料基本上原样再现,但是从其内部结构的连接部开始到结束部结束,调性逐渐回归主调A大调,形成整体三部性结构布局的平衡。由此可以看出作曲家对于主题材料布局的精妙构思,由引子主题贯穿不同层级的结构中,形成由动机去主导整体结构的结构力,在宏观的三部性结构中蕴含不同层级的微观结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音乐的进行,音乐中所体现的张力、内聚力、平衡力的强弱都由不同的音乐主题材料去主导。因此,在该乐章中应是主题材料起主导音乐结构力的作用,其它结构元素起着不同程度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高为杰.和声的色彩性与结构力[J].人民音乐.1987.
[2]李吉提.曲式教学之我见——结构力问题专论[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9.
[3]贾达群.结构诗学——关于音乐结构若干问题的讨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
(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