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仕镛
福建省水利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 福州 350000
为维护农民群众生命安全,提高生活质量[1],实现美丽新农村的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认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属于涉及国际民生的关键性问题,将三农问题解决好是当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应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城乡供水一体化则属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在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中有积极意义。
我国农村地区从建国迄今可以说主要经历了三大历程,简要概括为:
第一阶段:新中国刚成立的30年(1950年-1979年),该时间段的关键任务即进行人畜饮水问题解决,加大灌溉工程建设,通过以工代赈与适量补助支持等举措解决农村饮水困难。
第二阶段:进入改革开放的25年(1980年-2004年),该时间段主要致力于农村人畜饮水问题解决,并在80年代进行了人畜饮水专款拨付,2000年至2005年对农村饮水困难解决方面特别重视。
第三个阶段,2005年迄今(2005年-2020年),该时间段重点是致力于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解决,并在农村地区开展了大规模工程建设,推出并积极实施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十一五、十二五与十三五规划。在几十年城镇化发展进程里,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善,水务企业也在这一过程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依照水利部官方数据,到2018年年底已经有1100多万处供水工程成功建成,为9.4亿农村人用水带来了便利,全国农村集中供水率高达86%,自来水普及率高达81%。特别是从2016年开始我国农村供水普及率快速提升,这也就充分说明在国家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以及三农问题解决的背景下,因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以及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方面资金投入力度的增加,农村地区饮水安全问题的解决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对2018年时对我国各区域农村饮水安全投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了图(A)、图(B)的详细情况,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华北地区与西北地区所投入的资金比例相当大,东部地区投资比例相对较小。
第四阶段:2021年开始,该时间段为乡村振兴农村供水保障重要阶段
图1 (A)(B)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程建设中中央与地方投资情况(资料来源:水利部)
城乡一体化供水项目的目标是要实现从饮用荷塘井水到饮用优质水,让现代化水厂(数字水务)取代以往简陋小水厂或天然饮水,从定时供水至一天24小时持续供水,让乡镇村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使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更有保障。
城乡一体化供水系统成功的做到了由多水厂、多水源朝同一区域管网供水的布局,村镇相互间、城镇相互间进行了环形输水网络打造,城镇乡村内部管网实现了环形配水网络体系的建构,确保供水可靠性得到提升。
城乡一体化供水项目开展前大部分乡镇水厂都存在分散经营、数量较多、管理水平低、技术力量薄弱与设备简陋等一系列不良现象;若水厂规模尚未达到2万m3/d,单位工程造价指标则明显提升;而在开展城乡一体化供水项目后,小型水厂被取代,大型水厂逐渐在原基础上得到扩建,水处理设施也变得集中化大型化,促规模经营效益得到提升。另外大型水厂因内部管理更规范故而为居民提供的水质也更有保障。
(1)当地政府部门应组建专门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工作开展小组(小组成员应包含县市主要领导、财政部门、交通部门、水利部门、国土部门等部门以及县镇村负责人),通过会议商讨,全面分析,落实责任,组织协调,积极配合将相关工作落实到位,明确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障碍,并组织人员到现场开展调研考察,明确解决方案;(2)相关部门应加快步伐推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作物灌溉等方面的水利工程建设,在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同时,又使农村地区农作物种植的用水需求得到满足,推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2]。
3.2.1 全面优化原有供水系统
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需将原有供水点充分利用起来,注重原有城市水厂的拓展建设,打造邻近城镇的集中供水模式,对供水管网局部、适用条件等进行综合考量,推进以乡镇原有供水点为辅助的多元供水系统打造,进行城乡供水布局模式的全面优化[3]。同时,还需做好如下几点内容:①以多样化举措(包括微信、短信、电视、广播等)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人士对水资源的保护与节省意识;②加强工业、畜牧养殖业的监管,督促其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对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给予严厉惩处并要求其立即进行整改,取缔重污染企业,保障饮水安全;③加强江河与塘库水污染治理,保证用水安全。
3.2.2 创建高质量维护服务保障体系
在城区当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前瞻性的做好规划,推进双电源、双水源新水厂建设,将工艺与设备较落后、地理位置不好、存在安全生产压力、不具备拓展余地的水厂进行淘汰;同时,推进城乡供水管网改扩建升级,做好水质消毒净化设施设备的引进,购买并安装水质自检设备等。为更好的满足项目运营管理需求,可以开设水利设备制造维护工厂,专门为各水厂运营维护提供零部件、设备维护保养等专业技术支持服务,以力求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高质量的落实到位。
3.2.3 创新风险管理信息检测机制
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水利工程管理也不例外。在水利工程风险管理中,企业可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加强项目信息管理,实现信息的高效传输与共享。供水管理部门应在原有水厂建设的条件下,与环保部门、水文部门增进联系,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水质检测,预防不达标水质进入供水系统,保障城市与农村居民用水安全,满足基本的用水需求[4]。另外,通过数据集成、加工、判断,有利于开展信息系统风险监控,创新检测机制,加强数据的收集和共享,有效管控风险,确保水质安全。
3.2.4 创建数字水务系统工程运营模式
充分利用GIS、物联网、区块链等一系列先进科技力量,打造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供水信息化建设工程,达到水流量压力与水质监测等的现代化管理,在供水、用水、收费等方面均达到智能化管理,让用户足不出户在家里即能够进行用水申报落户办理、水费充值、申请维修等,有效控制供水成本,促进供水系统调控能力与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一方面,结合居民用水情况以区域覆盖为主进行若干大供水区划分,在行政区域专门成立一个工程建设公司,负责做好大供水区工程设施建设管理工作,专门开展乡镇供水运行维护以及日常管理,其中涉及到的人力、财力与物力均由县水务公司统一管理,乡镇供水所在管理服务方面应做到一户一表、收费到户。县水务公司针对乡镇地区供水区应统一进行水质检测中心、物资采购管理中心设置,实现管理的统一性、规范性与精细化,多方协调做好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与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应根据补偿成本、合理盈利、节省用水,公平负担原则,在发改部门的指导下做好供水企业水价预算以及审批工作,进行科学水价机制制定,达到同质、同服务的目标。
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属于民生工程、公益项目,所涉及的范围面广、建设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建成运营后盈利能力也相对较弱等特点,决定了建设单位必须多渠道筹集项目资金。同时,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是一项牵连甚广的复杂项目,所投入的资金量大,加上国家对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开展,目前模式主要是企业出资金、政府出政策,群众享成果的建设模式。为此,该系统工程的资金保障除了寻求各级各类财政性资金,还应通过多种渠道筹集,主要争取政策性金融机构资金支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低利率的固定资产贷款、中小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等组合模式,为将来的“国家水网”提供建设资金保障。
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工作的开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该项目的普及推广可实现供水企业在供水方面的专业化、规模化与标准化管理,让水质安全、供水保障、服务水平等多方面均得到提升,使居民饮用到安全健康的水源,对现有供水设施整合与水资源合理使用也有积极意义,可让每一位农村村民均得到和城市居民相同的用水服务,让以往存在于农村地区的发动机抽水以及洗衣机、热水器等家电使用不便等问题得到解决,改善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模式,推进“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全覆盖,实现城乡并举、安全可靠、保质保量的城乡供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