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情景下长株潭城市群低碳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2021-07-15 01:14彭竞霄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空间规划城市群交通

彭竞霄

湖南工业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湖南 株洲 412007

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高度关注和保护的共同愿望越来越强烈,2021年3月,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正式明确的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而长株潭三市作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将国家2030年的碳达峰目标提前,控制碳排放峰值将在2025年与2028年达到峰值。通过秉持低碳环保的指导理念,找出一种绿色环保的低碳空间发展之路仍是目前规划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本文探讨长株潭城市群低碳空间规划策略,对于长株潭城市群社会发展中的低碳可持续发展、空间规划编制、多规合一探索等具有重要意义。

1 碳达峰情景下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规划影响机制

探讨长株潭城市群低碳空间规划,首先需要明确长株潭碳排放与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规划之间的关系,而土地、人口、经济、能源、产业作为连接碳排放与空间规划之间的中间要素,通过分析长株潭各空间要素对未来碳排放的影响,明确长株潭碳排放峰值与空间规划要素之间的关系,以此分析长株潭城市群低碳空间规划的影响机制。

按碳排放影响因素,根据三市总体建设情况,从城市用地、产业结构、交通出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探讨碳峰值达标对长株潭城市群低碳空间规划的影响。

图1 碳达峰与低碳空间规划

1.1 长株潭城市用地与低碳空间规划

在碳减排方面,高强度的碳排放量主要体现在建设用地上,建设用地是空间规划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用地的碳排放也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

根据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总体规划发现,原三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发展方向为长沙积极向西向北拓展,湘潭在向东南与向北发展,株洲向南和向东北拓展,三市建设用地空间发展与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相悖。为了促进长株潭城市群低碳空间规划发展,尽可能减少建设用地开发导致的碳排放,三市建设用地将逐步放缓,空间规划从增量逐步转变为存量,尽可能的保留自然保护地。

1.2 长株潭产业结构与低碳空间规划

产业发展带来的碳排放占据城市碳排放较大比例,目前,长株潭产业结构中二产所占比重最大,在第二产业中,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所占的比重较大,占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绝大部分,而产业用地也是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产业发展有利于探讨长株潭低碳空间规划路径。由于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对碳排放的降低有着重要影响,对工业产业用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与调整,进行产业转移或在现有的产业用地上发展低能耗产业,运用新方法调整高耗能产业生产结构,运用新技术提升资源与能源的利用效率,积极开发绿色环保能源,最大程度上降低高污染企业的碳排放量。

1.3 长株潭交通出行与低碳空间规划

交通领域是高能源消耗的常见领域之一,也是贡献中国碳排放量的内容之一,在中国碳排放量排名上位于第三,仅次于工业与建筑业。交通领域内容涉及广泛,降低交通领域的碳排放量主要是靠调节城市客运交通与道路交通来实现,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与规划条例,在法律层面来规范交通耗能与碳排放量的多少。车辆的增加同时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中心城区拥堵、路网运营效率低以及停车设施的不足等,都将会增加碳排放,将对长株潭三市低碳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也对长株潭低碳空间规划提出更高的要求。

1.4 长株潭生态环境与低碳空间规划

生态环境作为城乡空间中的生态因素,与其他空间要素不同,生态环境具有生命力,给空间环境带来自然与生机的感觉,与城市群低碳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密不可分。林地是城市中重要的碳汇用地,林地不仅能吸收二氧化碳,减少碳排放,合理的用地布局能够控制城市空间边界,促进城市群空间低碳发展。继续规划提高株洲市、湘潭市、长沙市的森林覆盖率,促进长株潭一体化与生态可持续协调发展,探索设计长株潭城市群生态低碳空间发展方式与路径。

2 长株潭城市群低碳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低碳空间规划具有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合理发展空间布局等优点,因此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和规划师往往通过规划来引导城市发展。本章从用地、产业、交通与生态四个面向入手,探讨长株潭城市群空间低碳化发展的策略。为长株潭城市群低碳转型发展以及低碳空间规划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政策参考。

目前新的长株潭城市群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正在编制当中,而早在2008年,长株潭城市群便编制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在2014年进行了调整,对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发展、产业分工布局、交通建设以及生态保护等做出了规划发展战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编制实施,在明确长株潭城市群的未来发展方向、重点规划内容以及具体建设措施等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1 打造以城乡互动、区域一体化的城市群空间演进形态

从低碳城市群空间布局来看,长株潭城市群在空间上呈“品”字,三市市区距离极近,甚至比一些较大城市与其卫星城的距离更近。从城市规模来看,长沙市在未来十年将承受更大的扩张压力,而为了避免因城市过度扩张造成的碳排放的增长,次中心城市建设也是城市群低碳发展的重点。合理引导空间布局是城市实现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提升城市群核心职能,打造以城乡互动、区域一体化的城市群空间演进形态,引导城市群由绝对集中向相对分散的紧凑形态发展。

2.2 构建长株潭城市群低碳经济产业链,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从低碳城市群产业格局来看,纵观长株潭三市的产业情况,这三个城市都是老工业基地,产业同质化问题突出,导致出现大规模的资源浪费与恶性竞争现象。就产业结构而言,三市正处于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为辅”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为辅”的优化转型阶段。基于此,为更好建设低碳城市群,在其产业发展方面应加大力度发展绿色产业,着重投资第三产业,特别是高新科技类与现代服务业两种类别,以便更好地减少高耗能源的消费。长沙的产业优势集中在机械工程类上,株洲则体现在轨道交通类上,而湘潭的产业优势更偏向于发展冶金与机电,三市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可以融合各自的产业优势,以形成集聚规模的机械产业生产平台,不断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能源与资源利用率,将低碳理念贯穿产业发展的始终,构建长株潭城市群低碳经济产业链,实现区域产业联动。对污染企业禁止进入,对产能过剩、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业禁止进入,对高产能、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低碳产业开辟绿色通道,引入绿色、生态、高端、智慧、高效产业,同时打造低碳技术,推广公共服务平台,为长株潭地区的园区、生产基地、企业的低碳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2.3 打造五轨融合的轨道交通网络,实施交通联动

从低碳城市群交通组织来看,长株潭城市群已有“人”字形的城际铁路,线路进入三市市中心。为避免长株潭城市群出现综合交通堵塞等问题,优化城市群公共交通体系,均衡调节公路、铁路以及水运运输能力等内容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增强城际铁路等的利用率,布局合理的水陆空各类交通路线网络,以轨道交通为主导,探索超级高铁、高铁网、快轨网、城市轨道网、普铁网为基础的五轨融合的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新的环形城市群快轨,与现状城际铁路形成“人+环”的轨道交通框架。规划的环形城轨应有效连接长沙西站、黄花机场、株洲站、株洲南站、株洲西站、湘潭站、湘潭北站等重要交通枢纽,实现城际、铁路、高铁、地铁间的相互连通,运营效率提高,形成半小时通勤圈,从多个环节降低城市群交通造成的碳排放。

2.4 建立城市群生态廊道,营造高效多样的绿色低碳网络

从低碳城市群生态环境来看,强大完善的生态系统是吸收城市群碳排放的重要载体,低碳城市群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生态治理的协同化,长株潭三市的空间布局模式均为生态主导型模式,可规划城市群中各类水源、山体、丘陵与城市绿心等自然要素,与主要的城镇绿化带、耕地等人工风景要素串联起来,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状生态走廊,综合自然、历史等的空间分布,强化了自然空间与人文空间的融合,加强了对碳排放的捕捉和碳汇,构建出可持续的空间结构体系。同时结合交通规划,搭建集运输便利、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城市群生态廊道带,引导三市沿生态廊道方向发展。同时建立绿色的公共交通走廊和绿化通道,结合长株潭城市群内的大围山、罗霄山脉等林地绿地,依托湘江水系与绿化带的串联,建立良好、垂直生态安全格局,打造种类丰富,形式多样、活力十足的绿色低碳网络。

3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国内对空间规划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空间规划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空间规划应结合低碳发展的理念,将低碳发展的理念贯穿于省市县规划的各个层次中,将低碳排放贯彻在各个规划实施阶段,为新时期城市制定针对性的节能减排政策以及低碳空间规划策略提供现实参考,以达到科学规划编制的目的。

猜你喜欢
空间规划城市群交通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繁忙的交通
银河空间规划委员会
空间规划的海外经验探讨
小小交通劝导员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思考与展望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