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云
(北京市第二医院口腔科,北京 100021)
随着时代发展,我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速,据统计2020年 65 岁以上老人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3.5%,而老龄化社会的最高限是14%。这就意味着口腔科面临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就诊,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不断减退,当牙齿不能保留需要接受拔牙治疗时,很多患者出现了恐惧和焦虑情绪。我们针对来我科就诊拔牙的老年人采用了舒适护理方式,大大提高了老年人拔牙的就医感受,缓解了焦虑情绪,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0 年8 月至2021 年8 月来我科就诊需要拔牙的65 岁以上老年患者120 例,平均年龄(68.60±3.27)岁,其中男性63 例,女性57 例,患者身体一般情况良好,无拔牙禁忌证,需要拔除I°-II°松动的残根、残冠。将以上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为患者提供一个干净整洁及温度适宜的就诊环境,诊室保持安静,减少无关人员逗留。从接诊开始多和患者进行沟通,及时辅助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讲解,使患者对病情有系统认识。通过模型,对患者讲解麻药注射及拔牙过程,降低患者对拔牙程序的恐惧感。通过牙片,为患者讲解拔除牙齿的难度,并告之医生拔牙水平。当患者伴有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系统性疾病史,要耐心询问患者疾病现状及治疗情况,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是否有家族性疾病史等情况,辅助医生评估患者是否耐受拔牙及其拔牙后可能并发症。为医生及时准备好拔牙相关器械,做好配合。时时关注患者表情变化,注射麻药及拔牙过程中及时对患者进行安抚,通过轻柔的话语及通俗的讲解将患者对拔牙的畏惧感降低到最低。拔牙术后给患者及陪同人员细心讲解拔牙后注意事项,着重提示将棉球咬在拔牙创处40min,2 小时禁食水,24 小时不要刷牙漱口,不要用拔牙侧咬东西,有口水不要吐而要将口水咽掉,必要时口服抗生素和止痛药物,一旦出现出血、疼痛、肿胀等反应,需要采取哪些对策,必要时复诊检查。尽量在患者咬棉球40 分钟后吐出棉球,观察口内拔牙窝不出血后再让患者离开医院。告之患者科室电话,在下班前、24 小时后给予电话随访,如有不适及时就诊。拔牙后患者离开医院时对患者进行此次拔牙的焦虑评价。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焦虑自评量表(SAS),50 分以下为不焦虑,50-59 分为轻度焦虑,60-69 分为中度焦虑,69 分以上为重度焦虑[1]。
护理满意度评价。
采用 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不同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焦虑情况SAS 表调查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焦虑及轻度焦虑比例为分别为68.33%和31.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随着社会发展,护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受到重视,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渐渐提高[2]。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逐渐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护理模式转变,将护理看成是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患者是受到了受到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等疾病多方面影响的个体,要求护理工作中要更注重患者的整体性,同时要采取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举措。
舒适护理是指使人在生理、心理、心灵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程度的护理,针对患者所恐惧的事物,采用针对性护理。目前舒适护理在众多临床科室护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姬倩林[3]等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舒适护理,明显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患者预后,降低了术后疼痛及并发症,从而使患者能以积极心态来面对术后康复。陈丽娟[4]等认为对老年人心血管介入治疗中实施舒适护理,舒适护理组护理满意度高于普通护理组,有效缓解难以入睡和排便困难等术后并发症。柳红丽[5]等认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在可明显提高护理舒适度的同时,提高了患者面对生活的信心,使之积极面对生活和病痛,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医患纠纷发生概率。舒适护理相对传统的只注重技术操作的护理方式,更加注重在软件和硬件上给予患者关怀和帮助,使之达到心理放松的目的。同时针对不同患者,采取相应个性化护理方式,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6]。本试验SAS 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焦虑在接受了舒适护理之后,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舒适护理明显提高了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而降低焦虑感对患者血压等生命健康指标也有积极促进作用,有利于拔牙的顺利进行。同时,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方面,试验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对创建良好的医院与患者关系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很多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牙科焦虑症[7],多数原因为曾经经历的口腔治疗疼痛造成的不愉快感。甚至有些人因此而拒绝到口腔科就诊,给患者口腔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目前,舒适护理已经在口腔科得到了部分应用,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李春燕等通过将110 例进行口腔深龋治疗的患者随机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舒适组,比较两组护理方式前后患者的焦虑程度、疼痛程度和护理满意率,进行统计后认为,舒适护理方式可缓解深龋治疗患者的负面情绪以及不适感,提高护理满意度[8]。唐何怡[9]对361 例行游离皮瓣移植术的头颈肿瘤患者进行舒适护理,提高了患者的整体舒适度,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对手术效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田莉对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102 例老年患者随机分组为舒适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对比后认为舒适护理缩短了就诊时间,提高了患者对环境等满意度,生理及心理满意度评分均得到了提高,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以来,口腔科因为治疗特点,需要更严格的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医院进行感染的风险[11,12],在预检分诊和诊室环境管理方面,既要做到科学有序,又要尽量降低对老年人心理焦虑感,医生和护士一起做好相关工作。在患者结束诊疗后及时佩戴口罩,不要使口水及血液等污染医院环境,必要时给予相应的健康宣教,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工作,比如对进入和离开诊室患者进行手消毒等操作。
随着我国老年人数量的增多,同时我院作为老年病特长医院,不可避免的造成我科就诊的老年人比例较高,而且很多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及身体机能下降,心理承受力逐渐减弱,焦虑、抑郁出现率较高[13]。拔牙是将各种因牙病不能被治愈和保留的患牙、各种异位牙、埋伏牙或者容易引起其他牙齿疾患的牙,在进行消毒、麻醉后使用拔牙器械将其拔除的过程。进行拔牙治疗前,务必严格掌握拔牙禁忌证,严密监测血压、血糖及心脏功能等指标,本试验入组人群均考虑了这一点,保证了拔牙的顺利进行。拔牙之前,可以向患者讲解拔除此患牙的必要性,充分告之患牙不拔除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坚定患者将患牙拔除的信心,降低患者摇摆不定的心态。麻醉是拔牙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过程,针刺入时存在一定疼痛,此时护士可以在注射前同医生一同交代即将承受的针刺痛,并想方法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拔牙进行前通过讲解拔牙过程,可以使患者了解拔牙的安全性,鼓励其配合完成拔牙。操作之前可以和患者聊一些可以舒缓患者心理压力的话题,从而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拔牙后要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告之相应对策,避免出现并发症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安情绪。临床操作过程中护士要严密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因为口腔操作影响其语言表达,面部表情可有效反应患者心理状态,针对患者表情及时作出相应处理。
综上所述,对老年拔牙患者采取舒适护理方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就以感受,具有一定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