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传染性繁殖疾病的防控措施探究

2021-07-14 20:12古昭斌
锦绣·下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防控措施奶牛

古昭斌

摘要:牛传染性繁殖疾病作为牛疫病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牛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一般来说,牛传染性繁殖疾病的发生不分季节、不分地点,具有较高的发生几率,一旦发生,不仅会造成牛繁殖率下降,而且还会还养殖人员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这就要求广大养殖户必须要掌握牛传染性繁殖疾病的防控措施,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控制对策,争取在提高奶牛繁殖能力的同时,也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而促进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奶牛;传染性繁殖疾病;防控措施

引言:

在奶牛养殖的过程中,繁殖疾病的发生几率较大,根据发病原因不同,可将繁殖疾病分为传染性繁殖疾病和非传染性繁殖疾病两种。相较于非传染性繁殖疾病,传染性繁殖疾病的发生几率更高、危害性更大,不仅容易造成奶牛的繁殖能力下降,而且還会造成养殖户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养殖人员必须要掌握传染性繁殖疾病的原因及症状,以便早发现、早治疗,通过有效的防控措施将损失降至最低,从而推动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1.奶牛传染性繁殖疾病的发病原因

造成奶牛传染性繁殖疾病的原因主要是各种细菌、病毒感染,常见的病原主要包括了布鲁氏杆菌病、奶牛细小病毒病、奶牛衣原体病。[1]布鲁氏杆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是会严重威胁到奶牛的繁殖技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母牛突然流产,流产之后长时间不能正常发情,发情不规律,即便是能够发情,也会表现为多次配种不能正常受胎,养殖场的种公牛表现为睾丸萎缩,睾丸坏死,最终失去种用性能。奶牛衣原体病又被称为鹦鹉热,临床表现多样。初次妊娠的母牛很容易出现繁殖障碍,引发母牛出现流产,甚至造成死亡。牛感染致病原之后主要表现为精子质量变差,生殖器官出现炎症病变,肿大影响到正常利用。牛细小病毒病是由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繁殖障碍性疾病,在世界各地的牛养殖业广泛存在,这种疾病主要危害初次配种的母牛,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也可以通过交配进行垂直传播,常常引发母牛流产,产下的胎儿死亡。

2.奶牛传染性繁殖疾病的的临床症状

奶牛属于规律性的发情动物,进入发情期之后,奶牛会表现出明显的体征变化,例如兴奋、躁动、不断的鸣叫。当母牛和公牛接触时,会主动靠近公牛,外阴、阴帝出现潮红充血现象,阴道分泌物显著增多。而存在牛传染性繁殖疾病的母牛通常不会表现出上述的发情症状或者处于隐性发情,如果没有进行认真细致的鉴别,常常会错过最佳配种时机。有些繁殖母牛即便是发情正常、发情规律,多次配种不能够正常受孕,受孕之后不能够正常生长,常在早期或中后期出现突然流产现象。[2]繁殖母牛流产之后,表现为子宫内膜炎等生殖系统疾病,影响到母牛的再次发情,严重的会造成繁殖母牛繁殖机能停止。

3.奶牛传染性繁殖疾病的防控措施

3.1树立科学的养殖管理理念,坚持科学养殖

奶牛传染性繁殖疾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细菌、病毒感染,而造成细菌、病毒感染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就包括牛自身的免疫功能下降。为此,养殖人员必须要树立科学的养殖管理理念,坚持科学养殖,争取在营造良好养殖环境的同时,也能提高牛自身的免疫力,从而降低细菌、病毒感染的发生风险。首先,养殖人员需要掌握正确的投喂方式,切实做到精饲料和粗饲料的合理搭配,确保饲料的营养均衡,以便满足牛健康生长的实际需要。[3]其次,养殖人员需要对饲料槽进行定期消毒和杀菌,同时禁止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以此减少感染风险。最后,养殖人员应适当的增加牛群的运动量,选择合适的场地让牛群进行活动,从而促进其繁殖能力的提升。

3.2加强对牛检疫的重视程度,规范检疫流程

有些牛的传染性繁殖疾病发生在成长初期,这就要求养殖人员在引种时必须要做好检疫工作,对于那些出现传染性繁殖疾病症状的种牛要从源头上断绝,加强对健康种牛的引入,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疾病传染风险。与此同时,当种牛到达养殖场后,为了降低传染风险,养殖人员需要对牛群进行免疫操作,并进行单独观察,确保没有问题后,再进行混群养殖。一旦发现存在异常现象的种牛,应及时将其隔离,并根据其具体表现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降低经济损失。

3.3建立完善的卫生消毒体系,做好防疫工作

众所周知,奶牛传染性繁殖疾病的主要诱发原因就是细菌、病毒感染,而造成细菌、病毒滋生的原因主要是环境不卫生。因此,为了减少细菌、病毒的滋生,养殖人员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卫生消毒体系,做好每一环节的消毒、杀菌工作,从而将感染风险降至最低。一方面,养殖人员需要做好牛圈的消毒工作,定期对牛圈、饲料槽进行消毒,及时清理圈舍当中粪便和污染物,对于牛圈内的蚊虫也要及时消灭,以便减少细菌、病毒的传播途径。另一方面,养殖人员还需要做好牛的消毒工作,定期对牛群进行消毒杀菌,降低细菌、病毒的滋生风险,从而降低传染性繁殖疾病的发生率。

3.4规范奶牛繁殖技术操作管理,减少操作失误

此外,为了降低传染性繁殖疾病的发生风险,养殖人员还需要规范牛繁殖技术操作管理,针对牛的繁殖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和记录,明确牛人工授精技术的具体操作规程与操作要求,特别是在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和人工授精技术中,要制定针对性的繁殖技术指标和防治动态监控程序,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人为操作不当引发的肠道损伤和感染,从而避免造成繁殖障碍。此外,养殖人员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养殖水平,针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可通过咨询专家、网络学习等方式强化自身的养殖能力,从而降低牛传染性繁殖疾病的发生几率。

4.结语

综上所述,造成奶牛传染性繁殖疾病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细菌、病毒感染。这就要求养殖人员必须要加强养殖管理,规范养殖技术操作流程,切实做好每一环节的消毒、杀菌。此外,要想最大限度的降低传染率,养殖人员还需要掌握传染性繁殖疾病的临床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判断,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争取在遏制传播途径的同时,也能实现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而优化养殖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宇轩.牛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防控[J].当代畜牧,2017(10).

[2]申凤.牛繁殖障碍性疾病发生原因与控制对策[J].兽医临床科学,2019(09).

[3]希热娜依·尼牙孜.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与控制方法[J].畜牧兽医,2020(32).

(黑龙江省鑫兴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黑龙江  牡丹江  158308)

猜你喜欢
防控措施奶牛
小奶牛便签夹
奶牛印印印
奶牛吃草
连江县松材线虫病防控措施探讨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与防控措施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预付账款的管理及风险防控措施探究
《奶牛的家》
美味奶牛
奶牛坐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