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产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对策研究
——以泉港石化工业园区为例

2021-07-14 09:49庄晓芸林宗海
海峡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预案演练救援

庄晓芸 林宗海

(泉州市泉港区委党校,福建 泉州 362800)

泉港区作为福建省石化产业龙头基地和全国60个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攻坚的重点县(市、区)之一,其发展至关重要[1]。但是石化产业管理比较繁琐,确保生产运行中的安全一直是重点和难点。石油化工生产过程对材料、机械、操作、工序都有极高的要求,稍有偏差将引起重大的经济损失或者灾难性的安全事故[2]。那么,及时发现石化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准确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将进一步保证石化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管理。但是如今很多石化生产基地的应急管理能力不足,安全生产和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生产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3]。本文基于泉港区石化产业的建设情况,分析当前面临的安全风险和应急管理建设情况,探讨完善石化产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路径,为有效防范损失和灾害提供依据。

1 泉港石化工业园区概况及安全生产风险的特点

泉港是中国石油化工园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和福建省十大新增长区域、千亿产业基地之一。泉港石化工业园区位于泉港区东北部,是国家规划建设的湄洲湾石化基地先导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石化工业的龙头区域。2002年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开始编制《泉港石油化工区总体规划》,2003年8月获省发改委批复。2005年,园区作为湄洲湾石化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省政府列入《福建省湄洲湾石化基地总体规划》。2007年,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六部委列为第二批全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单位(于2013年10月通过省经信委等部门验收)。2008年4月,被中国石化协会命名为“中国石油化工(泉港)园区”。2012年3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文件,将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列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13—2019年,连续七年蝉联全国化工园区20强,2019年石化产值达1111亿元,是目前福建省公用配套最完善、物流条件最优越、产业生态最成熟的石化基地。泉港石化园区规划面积29.6km2,已开发建成20.88km2,由仙境、南山、洋屿和氯碱四个片区组成。其中,仙境片区重点发展炼化一体化一期及石化相关产业链,洋屿片区为码头和仓储区(包括保税区仓库和货物流通中心库区、仙境及洋屿小区污水厂),氯碱片区为氯碱工业发展用地,南山片区重点布局福建炼化一体化二期及延伸产业链、仓储区、化纤产业、石化后加工及辅助设施。

当前,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区域整体性风险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①危险化学品数量众多。入驻石化企业约38家,园区内重大危险源共98个,其中南山片区有29个、仙境片区47个、氯碱片区9个、洋屿片区13个,主要以易燃、有毒和腐蚀品为主。其中,涉及的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有苯乙烯、矿物油、苯、环己酮、丙酮、原油、重油、二氯乙烷、环氧丙烷、32%烧碱、50%烧碱等。

②企业生产工艺复杂。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涉及聚合、重氮化、加氢、磺化、硝化、氧化、氯化、烷基化、胺基化、电解等多类危险化工工艺。同时,化工企业各生产环节装置大型化,生产设备和管道纵横贯通,容易因高温、高压或负压、深冷等工艺引发气体泄漏、爆炸等安全生产事故。

③化工企业高度密集、生产装置规模大。园区内化工企业有危化品生产、码头仓储、物流运输等多种类型企业,布局紧凑,且产业链之间关系紧密,生产装置规模较大,重大危险源数量多。同时,各化工企业的危险化学品管理模式、应急理念、应急装备和反应能力参差不齐,一旦园区内某一企业某一环节发生事故,极易引发连锁反应,导致事故进一步扩大。

④企业安全掌控能力亟待提升。近年来,园区先后有数个化工企业投入试生产,企业生产运营与项目施工建设相互交叉,试生产期间设备运转调试与生产工艺流程尚不稳定、从业人员尤其是新工人的安全掌控能力需要再提升等,使得现阶段园区潜在事故风险系数增加。

2 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建设现状

近年来,在泉港区委区政府的持续高度重视和各级各部门的协同努力下,石化园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1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方面

先后编制《泉港石化工业园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泉港石化工业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泉港石化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园区各类预案,并及时更新预案。整理收集区直相关部门和企业相关预案,共收集各类预案105个,其中园区预案4个、区政府相关预案17个、企业各类预案84个,初步形成园区应急预案体系。同时,编制《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信息手册》和《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危险化学品事故紧急隔离及疏散信息指导手册》,整理园区化学品应急基础知识和化学品事故建议警戒隔离范围,为应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2.2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加强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按照“防救结合、以防为主”的基本建设原则和“安全监管、安防监控、监测预警和应急救援”的建设思路,建设先进实用、功能齐全的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平台运行以来,共接警29次,通过应急指挥平台发现险情或隐患51次(主要为园区周边农田和山体着火),均得到有效处置。加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预警平台建设,在应急指挥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监测布点及硬件设施,建设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平台。加强园区公共应急池建设,项目总投资4219万元,事故罐总容量为34300m3,配备3台防爆移动提升泵,利用园区周边排洪渠及水闸,构筑车间、企业、园区、排污渠四级的事故污水控制防线,提高园区应对安全生产事故和环境风险的能力。

2.3 消防救援保障方面

首创消防社会化服务模式,引进福昇消防服务公司与园区合资组建消防服务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行消防救援服务专业化、市场化运作。累计投入约4000万元,配备6台进口大功率消防车及器材装备,配备专业管理人员、消防技术人员和战斗员58人,与园区企业签订消防服务协议,为园区企业提供消防技术和应急救援服务,实现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运作机制。园区周边还有泉港区消防大队、联合石化消防支队等5家救援队伍,战斗人员共341人,消防车辆48辆等,紧急情况下可一键调度。

2.4 应急物资配备方面

组建园区应急物资仓库,储备个人防护装备和侦检、救生、照明设备等一批园区应急救援物资;在消防特勤站常备围油栏、吸油毡等应急物资以及各类消防救援物资。整合全区社会资源,对区直有关单位、医院、化工生产和物流仓储企业等35个单位(部门)开展包括石化应急物资、资源和专家等方面的调查摸底。

2.5 园区专家库建设方面

成立石化园区专家库,为园区项目入驻、项目建设、安全环保监管、事故处置和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专业支持和技术咨询,参与对园区干部职工专业的培训与指导,发挥“传、帮、带”作用。同时,与福建省安科院签订专家服务补充协议,进一步明确专家的责任和义务,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专家在规定时限内到达事发现场,为事故救援处置及事故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2.6 应急救援演练方面

采用实战演练与桌面推演相结合,环保演练和安全演练相结合,注重强化政企联合协同作战,坚持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园区级应急演练,检验园区各类预案处置措施及实施成效,实现园区级应急演练常态化。督促、指导园区企业开展应急演练,全面积累应急工作经验,有效提升园区企业的应急处置能力,2018年以来园区组织企业开展各类应急演练38次,参与人数2200余人次。

3 园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目前,泉港区高度重视石化园区应急管理工作,以实施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强化措施抓落实,较好的指导和规范了石化园区应急能力建设,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安全发展。但从整体来看,泉港石化产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建设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应急救援能力仍然薄弱

一是应急救援设备调配有待加强。园区有组建应急物资储备仓库,但缺少统一的规划、分类、管理、调拨,部分应急物资只能应对局部小规模的突发事件,缺乏应对规模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这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另外,有的企业急救设施器材比较陈旧,难以保证第一时间进行高效自我援救。二是应急救援队伍分布不均。与消防服务公司签订合同的企业集中在南山片区,可以保障在黄金救援时间内到达。而消防队伍距离石化园区洋屿片区、氯碱片区及其周边等局部重点区域仍然较远,一旦发生事故,不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导致救援活动有时不能得到迅速有效地实施。三是应急救援实战经验专家人才比较缺乏。目前,石化园区专家库分为应急救援、规划建设、化学化工、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5大类合计50名,其中应急救援类专家8名,但是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应急救援实战经历的专家仍十分匮乏。

3.2 应急信息运行有待优化

一是信息报送比较被动。个别企业在发生小规模着火、泄露等事故或事件时,往往抱有侥幸心理,能压就压、能瞒就瞒、能拖就拖,存在不愿上报、不敢上报、不催不报、不实上报问题。二是信息内容不够全面。有的应急信息的内容不全面,关键时间、地点、人物和重要数据、背景资料弄不清楚。有的应急信息逻辑性差,表述前后不一,甚至原因、数字等明显不对,导致疑问太多。三是信息发布相对迟缓。政府部门信息报送运转环节较多,往往需要多重把关、层层审签,同时信息的情况核实和审核发布需要一定时间,以致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相对社会化媒体比较滞后,在快速、准确回应社会关切方面还有差距。

3.3 应急预案体系不够完善

一是预案衔接配合有待加强。全区现行应急预案共105个,已初步形成层次齐全的应急预案体系。但企业内部、企业与政府以及部分部门之间的应急预案未能有效衔接,在指挥权限、职责交叉、衔接对象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预案应急处置操作性不强。目前,园区虽然制订了应急救援总体预案,但专项预案不全,对不同类型事故缺乏相应的、具体的应急处置简明方案,应急程序较为笼统,应急的措施及对象不够具体。随着入园企业增多,园区风险因素发生改变,预案尚未随之进行修改和完善,缺乏针对性、操作性。三是预案演练实效不足。出于行政经费、企业经营成本等方面考虑,在预案演练方面存在对脚本、走过程、重形式、轻实效问题,专家参与率不足,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不能根据职责分工科学、合理地组织施救,预期效果较差。而在应急演练后未能进行有效地演练评估、演练总结,没有依据总结的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3.4 园区安全监管不够有力

一是安全监管效应薄弱。园区安全监管机构环保安监科工作力量不足,干部队伍年轻,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安全工作经验、企业监管能力以及在现有体制、机制状况下对安全监管职责范围把握程度等难以完全保证监管常态化和实效性要求,监管效应较为薄弱。二是安全监管职责不清晰。根据园区管委会“三定”职责,园区管委会按照“三定”职责,负责规划红线内园区开发建设、招商引资、服务保障、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园区安全监管工作既不属于行业监管,也不属于属地监管,监管的界线、职责不够明晰。三是园区尚未实现全封闭监管。目前泉港石化工业区安全控制区项目建设尚未全部完成,“厂居混杂”现象仍然存在,导致园区还未能连片成园,未能实现全封闭监督管理。

3.5 应急防治工作氛围不浓

一是管理部门重视不够。有的行业主管部门对应急管理工作理解认识不够深入全面,有的片面认为应急救援是应急队伍的事,对日常监管研究部署和推动落实抓得不紧,导致应急管理工作松散、保障措施不到位。比如,未能严格按照职责要求开展执法检查活动,或者执法检查活动流于形式,对于发现的问题未能及时进行复查。二是企业责任落实不够。企业重生产轻管理、重利润轻安全等现象仍然存在,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应急管理投入不足,对隐患久拖不整。一些企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兼职人员占多数,存在专业培训少、应急物资少、装备差等困境,事故初期处置能力明显不足。三是公众风险防范意识不够。石化企业周边居民绝大多数是农民,普遍缺乏化工安全防范基本知识,自我防范能力低。企业与群众之间互动交流较少,公众对危化品的科学认知不足,对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措施、方式不了解。

4 提升园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建设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为了进一步健全完善石化产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建设,针对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泉港区实际出发作了认真思考,提出如下建议。

4.1 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一是完善应急救援力量整合机制。园区各个化工企业应当依法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不具备单独组建专业救援队伍的中小型企业,应与邻近的专业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或者联合建立专业救援队伍。重点督促距离区消防大队或石化园区消防特勤站5分钟以上车程的中、小型企业与邻近的专业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委托专业救援队伍开展日常消防检查、教育培训、作业监护、抢险救援等服务。二是建立救援物资共享调用机制。按照“谁使用、谁补充”的原则,实行应急救援物资共享调用,当涉及调用应急救援储备物资时,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或区应急局对园区应急救援物资调用实行全区统筹、统一调度。指导督促邻近企业签订应急物资共享协议,在应急处置中互通有无、互为补充。三是发挥应急管理专家作用。通过大力宣传、广泛动员,切实把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能力素质高的应急管理专业人才推荐到专家队伍中来,提高园区应急管理专家队伍整体水平。邀请异地知名应急管理专家开展长期合作,落实信息资源共享、定期会商和要情通报制度,参加应急救援重大课题研究、技术战术研讨等工作。

4.2 健全应急信息运行机制

一是完善石化应急信息预警机制。健全监测监控每日一报机制,石化应急指挥平台应每天定时梳理总结24小时内的监测监控情况,详细记录异常情况或苗头性问题,并提出关注建议,形成当日监测监控情况报告报区领导、园区领导。各级各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区领导、园区领导批示指示和关注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异常,充分发挥实时监测监控的预防预警作用。二是严格石化突发事件报送时限规定。对紧急、突发且性质严重的事件,在不泄密的前提下,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先行报告初步情况,讲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由、范围、人员伤亡等,确保有关领导在第一时间获悉事故基本情况,同时抄报事故可能涉及的其他相关部门或单位,由多部门同步行动,更快、更准确、更全面地核实事故相关信息。特别是在时限紧的情况下,敢于打破常规、简化流程,改变层层上报、逐级审签的工作方式,只要达到标准,先报送,再报告、补签相关程序。三是建立健全信息即时通报机制。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事故或已经发现社会谣言普遍流传的情况时,建立信息官方发布通报机制,及时主动、公开透明地发布信息,正确引导舆论和公众行为,及时消除社会上网络谣言造成的负面影响。对于已影响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事故,建议适当应邀请省级及以上的权威专家及时入驻园区,参与应对媒体采访、答复群众疑虑、回应社会关切等工作,争取媒体支持,满足群众知情权,防止舆论发酵、影响扩大。

4.3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一是重点抓好应急预案修编。根据不同类型事故可能发生的危害程度和区域范围,结合部门、企业应急处置权限及能力,组织专家评审、企业骨干对各级各部门、园区企业的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置流程模拟推演,逐步分析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进一步修订完善应急预案,使之更具针对性、操作性、科学性。二是开展实战突击演练。认真总结国内外应对石化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由有脚本的排练型演练逐步向无脚本的实战型演练转变,在没有预先告知参演单位演练内容、时间、地点、场景的情况下,随机、随地模拟不同类型事故,完全按照实际发生的情况模拟开展无脚本应急演练,以更好地检验测试各级各部门各企业的应急处突能力、应急联动效率和实战技能水平,有助于优化应急预案,改进救援流程。三是坚持预案总结评估。定期邀请应急演练专家依照相关标准对部门、企业的预案演练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估,根据演练实际出具评估报告,客观反映演练情况,并出具评估报告,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由相关部门落实整改闭环,不断优化应急预案,逐步提升应急救援水平。

4.4 切实发挥园区监管作用

一是进一步厘清园区环保安监职责,确保园区安全环保监管工作更加专业高效。可参照国内其他化工园区做法,由市应急管理局、生态环境局在园区设立应急管理分局和生态环境分局,统一履行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审批、许可、监督管理职责。二是理顺行业监管和综合监管职责,进一步明确园区安全监管职责和内容,化解“不知道监管什么”和“监管管太宽”等问题。三是着力解决“厂群混杂”问题,将石化工业区安全控制区征迁当作首要工程来抓,作为全区头等大事,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财推进该项目。

4.5 优化应急工作环境

一是提升部门履职能力。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宣传培训活动,分期分批对部门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测试,强化部门应急管理意识,推动有效有为履职。把石化园区应急管理工作作为安全生产年度考评、督查、巡查的重要内容,对发现的隐患能现场整改的,立即要求整改到位,不能立即整改的,指导企业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并做好督导督办。二是加强企业责任意识。以基本应知应会安全技能为重点,扎实开展园区企业应急知识全员培训,丰富一线员工对企业的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及应急处置等知识的储备,促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培训主体责任和企业全员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同时重点加强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知识考核测试,提高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和应急意识,防止事故瞒报、谎报、漏报。三是抓好公众应急知识普及。开展应急管理周宣传活动,借助区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纸质宣传单等,发布应急管理自救互救常识、宣传正面典型事迹等,开展公众应急知识普及,着力提升群众应急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同时通过进村入户、进校园、入企业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学生和一线企业职工宣传普及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知识,不断强化广大群众应急管理意识。

猜你喜欢
预案演练救援
紧急救援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等6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上)
3D打印大救援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A卷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紧急预案
救援行动
应急预案的编制
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