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周围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1-07-14 06:55:46王秀凤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红外线高压氧传导

王秀凤

(山东省莒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莒南 2766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机体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氧化应激损伤等因素有关[1]。四肢麻木、感觉迟钝、刺痛等是DPN的主要临床表现,随病情进展可逐渐对患者神经、肌肉等组织产生影响,并造成长期溃疡,增加肢体坏死风险,甚至导致截肢,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2-3]。目前,DPN治疗以降糖、营养神经、止痛等药物为主,能够延缓疾病发展进程,但不良反应较多,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除常规治疗手段外,红外线、高压氧、运动等手段亦逐渐被应用于DPN临床治疗中。因此,该研究选取该院2019年4月—2020年8月收治的86例DPN患者为对象,以对照研究方式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在DPN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4]诊断标准;肌电图检查显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45 m/s,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40 m/s;伴有不同程度跟腱、膝反射减弱或消失症状;患者及家属均知晓该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存在其他影响神经反射性疾病;酮酸中毒及酮症患者;红外线或高压氧治疗不能耐受者等。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63.25±3.11)岁;糖尿病病程1~9年,平均病程(5.52±1.14)年;DPN病程3个月~3年,平均病程 (2.19±0.38)年;体质量指数(19.67±2.33)kg/m2;空腹血糖8.41~16.73 mmol/L,平均血糖(12.20±1.52)mmol/L。 对照组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64.01±3.28)岁;糖尿病病程2~11年,平均病程(6.07±1.25)年;DPN病程5个月~4年,平均病程 (2.08±0.45)年;体质量指数(19.88±2.61)kg/m2;空 腹血糖8.37~16.48 mmol/L,平均血糖(12.32±1.63)mmol/L。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给予患者降糖、降脂、营养神经、止痛、抗感染等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具体如下:(1)红外线治疗。使用红外线治疗仪(北京澳尔华泰科技有限公司,HW-1000型,京械注准2018226 0194),仪器灯头距离患者30~40 cm(垂直照射),设置照射光波0.85~0.95 mm,由弱-中等控制强度,每个二极光管功率设置2.50~0.30 mW,每次治疗30 min,1次/d,10 d为1个疗程。(2)高压氧治疗。使用高压氧舱(烟台朗格高压氧舱有限公司,LYC24-8型高压氧舱,鲁械注准20143260215),设置压力值200~250 Kpa,稳压吸氧30 min,休息10 min,再次吸氧30 min,共吸氧60 min,每日1次,间隔10 d休息2 d,10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0 d。(3)运动治疗。第1~10天行体操训练,患者坐位,双臂缓慢高举后降落,5次/min;患者站立,身体放松,双手叉腰深呼吸,脚跟缓慢上台后落下,10次/min;双手抱头,双臂上抬的同时深呼吸,5次/min;患者坐位,双腿交叉向上抬,8次/min。第11~20天在上述基础上增加慢跑或步行,每日距离1~3 km,根据自身耐受情况增减距离与频率。第21~30天增加游泳与自行车运动,每次运动20 min。上述运动均于餐后1.5 h进行,每周不可少于3 d。

两组均持续治疗30 d。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①显效:神经反射恢复≥65%,下肢末梢感觉功能障碍明显减轻;②有效:神经反射恢复25%~65%,下肢末梢感觉功能障碍有所减轻;③无效:神经反射恢复<25%,下肢末梢感觉功能障碍减轻不明显;治疗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2)周围神经功能:在治疗前、治疗30 d后,使用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5]评价,包括反射评分(8分)、神经症状评分(6分)、感觉功能评分(5分)三部分内容,共19分,分数高表示周围神经功能差。

(3)神经传导速度:在治疗前、治疗30 d后,使用肌电图检测两组患者的MNCV、SNCV。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如临床疗效、性别等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如周围神经功能评分、神经传导速度等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的95.35%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的周围神经功能对比

在周围神经功能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前的各项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周围神经功能对比[(±s),分]

表2 两组的周围神经功能对比[(±s),分]

组别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值P值神经反射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神经症状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4.87±1.31 4.75±1.23 0.434 0.663 3.27±1.06 4.24±1.12 4.125 0.000 3.76±1.08 3.89±1.10 0.553 0.582 2.01±0.52 2.73±0.62 0.835 0.000感觉功能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3.54±0.33 3.48±0.59 0.582 0.562 2.15±0.36 2.78±0.47 6.978 0.000

2.3 两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对比

比较两组治疗前的MNCV、SNCV,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NCV、SNCV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对比[(±s),m/s]

表3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对比[(±s),m/s]

组别MNCV治疗前 治疗后SNCV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值P值32.25±3.84 33.30±4.81 1.119 0.267 48.11±5.07 42.09±4.28 5.950 0.000 30.40±5.63 31.77±4.57 1.239 0.219 47.26±4.92 41.90±3.75 5.682 0.000

3 讨 论

DPN是由长期高血糖、代谢障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对称性、节段性感觉运动多神经病变,如不及时治疗,可引发严重关节性病变,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一定负担[6]。临床对于DPN尚无特异性治疗手段,多通过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止痛治疗等方式延缓周围神经病变进程,缓解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但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无法根治,周围神经病变控制难度大,常规治疗不利于病情稳定控制[7]。

DPN发病机制与高血糖引发的微血管基底膜增厚、管壁细胞变形、脂肪沉淀致使神经组织缺氧等有关,临床可针对这些机制采取相应的治疗干预措施,以更好地控制病情。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周围神经功能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提示综合康复治疗在DPN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明显改善患者周围神经功能,控制病情发展。周蒨等[8]研究显示,高压氧、红外线等综合康复治疗手段能够提高DPN患者治疗效果,加快神经传导速度,与该研究结果一致。

临床针对DPN发病机制可采取红外线治疗、高压氧治疗、运动治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手段,其中红外线治疗仪可通过释放红光对病灶区域进行照射,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促进一氧化氮释放,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抗炎反应能力。高压氧治疗能够增强氧代谢,提高缺氧组织的氧含量,进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高压氧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循环,改善营养代谢过程,抑制神经轴突变性,促进受损病变神经修复[9]。运动治疗与高压氧治疗的作用机理较为相似,可通过运动调整机体血氧水平,以强化其应激反应与生物作用,促进神经与周围组织血液循环,并能够增强肌肉兴奋性,抑制肌肉萎缩,进而推动髓鞘再生进程,恢复神经传导速度[10]。运动治疗能够加快患者体内热量消耗,并调节机体内分泌系统,增强胰岛素受体敏感性,加快血糖代谢,以增加神经细胞的营养摄取,从而加强神经传导,改善病变症状。采用红外线、高压氧与运动疗法综合治疗DPN,可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更好地减轻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控制病情发展。但该研究存在样本量少、观察时间短、缺少后续随访调查等不足,今后需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以进一步论证该研究观点。

综上所述,综合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DPN患者的周围神经功能,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增强疾病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红外线高压氧传导
红外线超高温瞬时灭菌机(UHT)
农产品加工(2024年7期)2024-05-26 09:30:32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神奇的骨传导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红外线遥控电风扇
高压氧联合天麻素及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电针配合高压氧治疗神经性耳鸣27例观察
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早搏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