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雍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蛇口工业区是我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经济开发区。讨论两者的关联,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改革开放的艰辛与不易。
1978 年6 月,时任交通部外事局负责人的袁庚受部长叶飞委派,赴香港调查两个月,起草了一份《关于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问题的请示》,经交通部党组讨论后于10 月9 日上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
1979 年1 月6 日,广东省和交通部共同起草《关于我驻香港招商局在广东宝安建立工业区的报告》。1 月26 日,交通部长兼香港招商局董事长叶飞写信给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先念,称:“袁庚同志(招商局副董事长、港澳工委航委书记)现已由香港回京度春节并汇报招商局工作情况,知道您对香港招商局工作很关心,希望您能抽一个空听取袁庚同志汇报并给予指示。我由香港回国经广州时,已与广东省委商妥在广东宝安地区建立一个招商局的工业区,我部已和广东省革委会联名写了一个报告呈国务院,请您审阅,如可行,望即批示,就可以动手去干了。”
1 月31 日,交通部长彭德清与袁庚带着开发蛇口的蓝图向李先念和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作了汇报。汇报从招商局的百年沧桑开始,袁庚说,从1872 年12 月23 日李鸿章向清廷奏呈《试办招商轮船折》到招商局创办一批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工交金融企业,从1950 年香港招商局全体员工率在港的13 艘船起义,到如今全部资产仅剩1.3 亿元,已到了非变革不能图生存的地步。袁庚建议,要把香港有利条件如资金、技术和国内条件如土地、劳动力结合起来。李先念连连点头:“现在就是要把香港外汇和国内结合起来用,不仅要结合广东,而且要和福建、上海等连起来考虑。”李先念允许招商局利用自己利润的极小部分到广东宝安县蛇口开发工业区,同意把蛇口所在的南山半岛全都划给他们。袁庚回忆说:“我们那时没有这个胆量,只要了2.14 平方公里。”
李先念对《关于我驻香港招商局在广东宝安建立工业区的报告》的批示
1984 年1 月26 日,袁庚向邓小平介绍蛇口工业区
创办经济特区是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个伟大的创举,是大势所趋。早在1978 年4 月,国家计委、外贸部派遣的经济贸易考察组赴香港、澳门进行实地考察后,就向中央建议借鉴港澳的经验,把靠近港澳的广东宝安、珠海划为出口基地,力争经过三五年努力,在内地建设具有相当水平的对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和吸引游览区。但中央当时并没有直接回应国家计委、外贸部,给予直接回应的是广东省和交通部,具体承办单位是香港招商局。1979 年2 月,国务院批准交通部香港招商局在蛇口投资建设2 平方公里的工业区。
当时对于引进外资搞工业区,既有很大风险,又有极大的舆论压力。曾任交通部部长的曾生回忆说:“在1979 年春,我国对如何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来开办工业区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蛇口开办引进外资的工业区,是要冒很大风险的,没有开拓精神是不敢这样做的……当时,社会上以至交通部内对我们开发蛇口工业区的做法议论纷纷,有的同志认为交通部是搞交通运输的,搞工业区是不务正业。在叶飞同志调离交通部后,这种议论就更多了,主管工业区开发的袁庚同志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一度使工业区的筹建工作受到影响。我接任部长职务后,继续执行党组的决定,排除各种议论,坚决支持招商局把工业区办下去,支持袁庚同志的工作。”这一争论直到1984 年1 月邓小平视察蛇口以后才最终平息下去。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积极支持经济特区这一新生事物。1979 年4 月,他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对广东省委负责人习仲勋、杨尚昆提出的在邻近香港、澳门的深圳、珠海以及汕头兴办出口加工区的意见表示赞同,并说:“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4 月17 日,他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各小组召集人汇报会上提出:“广东、福建实行特殊政策,利用华侨资金、技术,包括设厂,这样搞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因为赚来的钱不会装到华国锋同志和我们这些人的口袋里,我们是全民所有制。如果广东、福建两省八千万人先富起来,没有什么坏处。”
5 月,蛇口工业区破土动工,首期开发1 平方公里。在施工中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创造了较快的速度和较好的效益,以后被誉为“蛇口模式”。7月15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的提议,批转中共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特区。1980 年6 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国务院提请审议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批准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蛇口工业区划入深圳特区。1982 年初,蛇口工业区拟聘请外籍人士当企业经理,遭到一些人的责难。邓小平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可以聘请外国人当经理,这不是卖国。
1984 年1 月24 日上午,邓小平一行视察南方,在抵达广州火车站作短暂停留时对广东省委书记兼省长梁灵光等人说:“办经济特区是我倡议的,中央定的,是不是能够成功,我要来看一看。”下午,在听取广东省副省长、深圳市委书记兼深圳市市长梁湘的汇报,谈到经济特区缺乏专业人才时指出:“深圳要办一所大学。这个大学可以吸引华侨投资来办。华侨在这里办学,由他们聘请国外水平高的教授,从国外购买教学设备,这样可以给我们培养一批人才。”听完全部汇报后邓小平说:“这个地方正在发展中,你们讲的问题我都装在脑袋里,我暂不发表意见,因为问题太复杂了,对有些问题要研究研究。”
1984 年1 月26 日上午,邓小平视察蛇口工业区,听取工业区董事长、总指挥袁庚汇报。袁庚在汇报中说:“从1980 年下半年开始,招考了一批年轻的理工科毕业的干部,并办了培训班,主要讲两门课:一是经济管理即企业管理,一是英文。英语必须能够阅读和口译,掌握起码的会话。我们现在干部700 多人,大专毕业文化程度所占的比例为75%以上。现在我们在办第三期培训班。我们蛇口是知识分子的天下。各个公司的经理、副经理以及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基本上是年轻人。如果没有他们,还是靠那些缺乏文化科学知识而资格又很老的干部是难以打开局面的。”接着,袁庚指着工业码头模型给小平同志汇报:“工业区的首项最大工程就是建设码头,花了一年时间建成了600 米顺岸码头,可停泊3000吨至6000 吨的货轮,与香港通航已有两年多时间了。”小平同志移步窗前观看繁忙的码头,说:“你们搞了个港口,很好!”并接连发问:“码头夏天能游泳吗?有没有沙滩?你们是怎样搞法的,招标吗?”袁庚一一做了回答。他说,工业区所有工程建造都是采用投标形式,“这几年来工业区的基本建设资金全靠自筹,其中大部分是贷款,一部分是招商局5 年不上缴利润的十分之一。”杨尚昆这时插话:“他们的好处是一家人说了算,没有人干涉,他们也不希望别人干涉。”袁庚接着说:“创办蛇口工业区之前,这块土地是人口外逃外流的必经之地。自从办了经济特区后,不但制止了人口外流,反使人才回流,资金回流。工业区创办4 年来,由客商独资或合资兴办了74 家企业,其中51 家已经投产,14 家开始盈利。”他强调,“这几年蛇口工业区冒了点风险,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人事劳动制度实行了招聘制和合同制,工业区领导班子实行民主选举和企业经理聘用制。这点改革不知道是成功还是失败?”这时小平同志微笑点头,梁湘在一旁说:“应该说是成功的,蛇口是深圳经济特区的一个先行点。”
1981 年底,矗立在蛇口工业区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牌
袁庚汇报了约40 分钟,然后指着时年37 岁的蛇口工业区党委副书记乔胜利说:“小平同志,这是我们蛇口工业区年轻的党委书记。”邓小平听后说:“现代化没有年轻人不行,要鼓励年轻人挑起重担,多干工作。”接着乔胜利概括汇报了蛇口这几年的发展情况。小平同志问:“你那个资金从哪儿来的?”乔胜利回答:“香港招商局作为我们的‘老子’,从香港调了6000 万人民币外汇。这五年时间,从1979 年到1984 年,我们没有向国家、广东省、深圳市财政要过一分钱的建设资金。”小平同志说:“你这个地方建成这个样子,6000 万元怎么够啊?其他资金从哪儿来的?”乔胜利回答说:“其他资金是我们引进的外资。”小平同志立即高瞻远瞩地说:“你这个地方是个引进外资的窗口。”小平同志又问:“蛇口工业区目前的工业产品,都是外销还是内销?”乔胜利报告说:“80%外销,20%内销。”小平同志问:“国内那么大市场。你为什么不内销而要外销?”乔胜利解释说:“外资企业进来投资,购买设备和原材料用的都是外汇,如果他的产品都卖到国内,他得到的是人民币,那他们在国际市场上付出去的外汇就无法平衡了……我们要求工业区内的外资企业向我们支付土地和厂房的租金以及员工工资都是用外汇,我们发到员工手上的时候是人民币和少量的外汇,中间的外汇额度就交给国家了,等于在给国家创汇。”小平同志紧接着问:“外资企业在你这里办,对你们有什么好处?”乔胜利说:“这个好处太大了,一方面解决了职工就业;另一方面,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如董事长、总经理是外方派来的,副董事长和副总经理是我方派去的,我们的人可以向人家学习怎么在国际上做生意,这样等于给我们培养了管理人才。而且,外方的设备搬进来后,不可能再搬走,同时新技术也进来了。”小平同志这时立即总结说:“你这里是引进国际先进管理和先进技术的窗口。”后来人们耳熟能详的关于经济特区“四个窗口作用”的论述,就是小平同志在蛇口等地听了汇报后高度概括出来的。
小平同志问乔胜利:“你哪个学校毕业的?”乔如实把自己的经历告诉小平同志,还说他在参加香港那边的工商管理函授课程。小平同志说:“好。这个课程你一定要把它完成。你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到北京去补上这一课。”汇报那天袁庚还趁机向邓小平提出:“我们在蛇口提出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引起全国的争论,您认为这个提法对不对?”邓小平当时就表态说:“对!”
随后,邓小平一行视察了中外合资的华益铝厂。袁庚在轧制铝薄板的机器前,指着一批包装好的产品说:“这是准备发运美国的铝薄板。”邓小平走上前去,细细看了木箱上的英文字,又拿起刚冲压出来的圆片称赞说:“很薄,很光。”邓小平在参观中向陪同的企业负责人了解资金和设备引进、产品销路、职工收入和人才培训情况,随后登上蛇口微波山,从山顶俯瞰蛇口工业区。中午,参观停泊在蛇口湾即将开业的明华轮,他欣然为明华轮题写“海上世界”四个字。
离开蛇口后,邓小平多次发表相关指示。1984 年1 月28 日,邓小平在珠海会见港澳知名人士霍英东、马万琪时说:“办特区是我倡议的,看来路子走对了。”
1984 年1 月26 日,邓小平视察蛇口,并为明华轮题写“海上世界”四个字
2 月1 日,邓小平在广州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2 月24 日,邓小平在北京与几位中央领导同志谈话时指出:“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这次我到深圳一看,给我的印象是一片兴旺发达。深圳的建设速度相当快,盖房子几天就是一层,一幢大楼没有多少天就盖起来了。那里的施工队伍还是内地去的,效率高的一个原因是搞了承包制,赏罚分明。深圳的蛇口工业区更快,原因是给了他们一点权力,五百万美元以下的开支可以自己作主。他们的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可见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
关于特区是管理的窗口,袁庚深有体会。1984 年6 月28 日,他在沿海部分开放城市经济研讨会上说,日资企业三洋就是运用人类行为科学来进行管理。1983年9 月份刮台风时,其他工厂工人都吃不上饭,就是日本三洋厂的工人吃上了饭。老板用密封车,把面包、汽水、牛肉送到宿舍去,送到工人手里,还问长问短。工人看到眼泪都流下来了。他们把每个工人的年龄、生日都打进电脑去。某工人生日当天,一上班,经理就用红纸包着巧克力向他(她)祝贺生日,祝他(她)身体健康长寿。三洋那个经理确实是以身作则的,8 点钟上班,7 点45 分他就站在厂门口,向工人问好,亲自帮助工人排整自行车。他也不随便开除工人。关于培养人才,袁庚说:“1981 年8 月我们写了个报告给当时中组部的宋任穷同志,说以后有关组织部门别派人来蛇口了,我们自己从各个城市招考人才。中组部支持我们。我们从内地招进了一批理工科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同年,第一期企业管理干部培训班开学,这个企业干部培训班此后又开办了数期,为工业区培养了大批管理人才,被誉为蛇口的“黄埔军校”。
关于“五百万美元以下的开支可以自己作主”,袁庚说:“我们招商局是个企业。我们的钱很少部分来自我们这个企业的利润提成,这个数字是很小很小的,大多数资金来自银行有息贷款或者卖方信贷。借钱就要还债,杀人就要偿命。所以钱是不好借的。……花每一分钱都要掂一掂分量。晚上睡觉半夜梦里惊醒,浑身大汗。”他介绍说:“我们蛇口现有70 多家工厂,一开始就叫工业区。顾名思义,工业区就是以工业为主。另一点就是我们蛇口工业区的产品以外销为主。我们主要的产品大都是外销的,这样可以多挣取外汇。”
袁庚在沿海部分开放城市经济研讨会上的发言,对于人们及时领会邓小平最新谈话的精神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6 月30 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客人时说:“我们开放了十四个沿海城市,都是大中城市。我们欢迎外资,也欢迎国外先进技术,管理也是一种技术。这些会不会冲击我们的社会主义呢?我看不会的。……吸收外国资金肯定可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补充,今天看来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补充。当然,这会带来一些问题,但是带来的消极因素比起利用外资加速发展的积极效果,毕竟要小得多。危险有一点,不大。”
10 月22 日,邓小平又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在本世纪内最后的十六年,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终还是主体。同外国人合资经营,也有一半是社会主义的。合资经营的实际收益,大半是我们拿过来的。不要怕,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
邓小平1984 年深圳之行以及对特区创造精神的肯定,充分体现了他倡导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求实精神,使对外开放迎来了新的机遇,进一步推动了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邓小平视察后的招商局的发展从一个企业证明了这一点。
1984 年,招商局直属单位和全资附属单位的利润共达18010万港元(合资、合营企业尚未计算在内),其他代管单位的利润共达749 万港元。一个多元的、多功能的、拥有附属企业和合资企业150多家、职工1.8 万人的招商局已经今非昔比。1985 年,经交通部批准,具有112 年历史的企业——香港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招商局集团。这年10 月,全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保险机构——蛇口社会保险公司成立,1988 年3 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发展成为平安保险公司。1987年4 月8 日,袁庚提出创办招商银行的建议获得批准,新中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在蛇口工业区举行开业典礼。
招商局创建蛇口工业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光荣一页。他们在改革开放初期表现出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勇于突破旧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种种束缚,敢于自担风险、自讨苦吃,顶住种种责难与非议,成功闯出了一条尽快把经济搞上去的新路,成为深圳经济特区的一个先行点。它有力带动了邓小平主导的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