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飞,黄志甲
(安徽工业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2)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堡垒和落脚点,是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课程是“立德树人成效”这一人才培养根本标准的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也是当前中国大学带有普遍意义的短板、瓶颈和关键所在。“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建设更将面临新的挑战。
新工科建设,旨在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创新建设,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具有创业创新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能够主动适应及引领未来的领袖人才。“复旦共识”提出,工科优势高校要面向当前和未来产业发展急需,主动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促进现有工科的交叉复合、工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因此,跨学科、交叉融合将成为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的最大特点。
学科交叉的主要目的不是构建新的专业,而是培养具备多学科背景和整体性思维方式的人才。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上,应制订多学科、多专业交融的柔性人才培养方案,密切结合课程教育与产业研发,加强科教融合、产学合作,根据产业需求和研发成果适时更新完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更要强调高等教育和工程教育的高度融合、专业理论与工程应用的有机结合。
课程负责人制度是为整合课程资源与教师队伍、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而实施,有多名专任教师的课程、课程内容相关或相近的多门课程、不同学院开设的同一门课程均可组成课程组,课程组组长担任课程负责人,统筹课程组的教学过程。因此,课程负责人制度是实施跨学科、跨学院课程建设的有力抓手,可以为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建设提供保障。
安徽工业大学2009年出台课程负责人制度,并于2015年对实施办法进行了修订。经过十几年的建设,课程负责人制度逐渐完善。该制度的实施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了责权统一。
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的课程,原则上包括列入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的通识教育课、大类平台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等。具体而言,同一门课程有3名以上专任教师的可以成立一个课程组,多门课程内容相关或相近的可以组成一个课程组,不同学院开设的同一门课程可以组建一个课程组;针对开课范围广、面向层次多的同一门课程,各相关学院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设立多个课程组。课程组一般设组长1名,根据课程组建设需要还可设副组长若干名,实行组长负责制,课程组组长同时担任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需要全面参与课程各教学环节,保障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从课程建设规划的组织和实施到教学大纲的制定和修订,再到具体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改革和研究的落实,课程负责人需要全程统筹。
课程组负责人应定期召集成员开展课程组研讨活动,分析课程组教师的专业特点,制定学期教学任务和计划,设计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优选课程教材,准备课程辅导材料、试题库、资料库等教学资源,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保障授课、答疑、作业、辅导、测验、出卷、阅卷、教学小结、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等各流程的质量。针对数字化教学平台,做好课程网站建设、资料库和题库更新、课程视频制作、教学课件制作、课堂互动环节设计等。此外,负责人应注重课程组教学能力的提升,适时开展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组织课程组教师相互间听课,取长补短,特别是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指导和培养,促进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教学资料管理方面,适应工程教育评估和认证需求,规范课程教学资料管理。
我校建筑工程学院目前有6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建筑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排水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除安全工程的一级学科为安全科学与工程外,其他5个专业的一级学科均为土木工程,两个学科之间进行了跨学科课程组建设,有21门课程实施了课程负责人制度,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负责人实施课程
以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为例,课程负责人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教师,课程组还有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师。课程负责人全面负责课程教学的各环节,针对两个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在课程知识点设计上也有所不同,如建筑环境专业学生多以空调行业服务为主,因此知识点侧重风系统;安全专业学生多以消防系统服务为主,知识点侧重水系统。
1.课程思政有效实施。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已实施课程负责人制度的21门课程中,有19门课程进行了课程思政建设。
2.质量工程成果丰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是教育部、财政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大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已实施课程负责人制度的21门课程中,有20门次取得省级及以上质量工程项目;有3门次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3.数字化教学平台深入推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成为“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有力支撑。已实施课程负责人制度的21门课程中,有20门在泛雅教学平台进行了课程建设,并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智慧课堂教学等创新型教学手段探索。
4.教学质量明显提升。课程负责人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效果明显。通过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组织课程组教师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及时更新、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认真组织填报教学日历,撰写课程教案,扩充、完善课程授课课件,严格课程试卷命题及审核工作,组织阅卷等,使课程教学资料归档更加规范。特别是跨学科课程组的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提高了课程组教师的专业水平,搭建了良好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平台。
虽然课程负责人制度在促进教学效果提升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与新工科专业课程的建设要求尚有差距,特别是同学院内跨学科课程的建设。如,土木工程专业有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安全工程专业有建筑安全工程、工程管理专业有建筑安全与质量管理;土木工程有工程建设法规B、建筑学有建筑法规、安全工程有安全法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有水工程法规、工程管理专业有经济法与建设法规等;其他如建筑节能、组织行为学、建筑消防、建筑给排水等领域各专业均有融合交叉课程。
此外,跨学院课程建设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工程造价专业开设的建筑安全与质量管理B、工程建设法规A等课程与建筑工程学院相关专业课程存在交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开设的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管理决策方法等课程与建筑工程学院相关专业课程,均存在交叉。
建议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师通过研讨、交流各自的专业方向,并找到交叉点,进行整合。教师可以合作开展跨学科项目研究,并将研究工作与课程教学设计相结合。
跨学科课程组教师的集体备课、课堂设计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大有裨益,同时课程组建设有利于教师深入交流和探讨不同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进而在课程内容中反映专业前沿性和时代性。
但是,当前课程负责人的职责均在普通教师的基本教学范畴内,没有体现出该项制度的先进性。仅有提到与当下教学密切相关的工程认证工作,也只是要求做好课程教学资料的归档,离“新工科”“金课”“双万”“双基”“工程教育认证”等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理念还有一定差距。因此,还需要创新课程建设理念,进一步围绕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完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进行课程建设改革。
课程负责人制度建设应该从政策、组织、机制、评价和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具体在教学管理方面,还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推动:一是加强教师合作发展,特别是为教师的跨学科交流合作提供平台,可以采用的途径有开设跨学科课程设计工作坊,支持跨学科的教学研究项目与跨学科课程建设项目等;二是建立跨学科课程质量评价机制,针对跨学科课程的内涵和特点,更新和完善课程质量标准、评价方法与反馈改进机制等,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跨学科课程质量;三是将跨学科课程列入学生培养方案,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和实施课程内容,让更多学生能够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组负责人制度有利于高校整合课程资源,跨学科的课程组建设在教学实践中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融合,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从而提高课程授课质量、提升教学效益;同时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组建设有利于青年教师拓宽专业视野,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