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静
敌我识别是现代战场军事对抗的重要手段,是战场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在现代高技术战场环境下,视距外、远距离敌我识别,能显著提升武器装备的反应速度,增强作战指挥与控制的协调性,降低误伤率。可以说,掌握了敌我识别技术,就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如果丧失了敌我识别能力,在战场上就变成了瞎子、聋子,随时可能造成误伤、误炸现象,有时甚至比敌人还可怕。
敌我识别如同战场的“火眼金睛”,可以瞬间辨出敌友,瞬间做出反应。现代战场对敌我识别系统重要性的认识,是通过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及海湾战争开始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开战第一天,埃及在击落以军89 架战机的同时,也击落了自己69 架战机。美军在海湾战争中损失的装甲车,大部分均为“自己人”所为。那么,什么是敌我识别,有什么隐患?
敌我识别是指对战场上目标的敌我属性进行判断。目前常用的协作式敌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当雷达发现目标后,控制询问机向目标发出密码询问信号,如是己方目标,目标应答机对询问信号进行解码后会发回密码应答信号;如果应答信号不正确,或询问信号、应答信号受到干扰,又或者询问机、应答机出现故障,均会导致识别错误,造成识“敌”为“友”或认“友”为“敌”。
比利时空军装备的F-16AM战斗机,座舱前方的4个条状物是它配备的AN/APX-113(V)敌我识别系统的天线
一般情况下,敌我识别无法正确识别的情况有三种。一是“问”的时候,应答方未能收到询问信号。二是应答机本身出现问题,无法做出正常应答。三是“答”的时候,应答机收到询问信号,也做出了正确应答,但询问方未能正确处理接收信号,造成识别错误。此外由于战场环境复杂,士兵重视程度不够、训练不足、心理压力大等主观因素,也会造成人为失误,导致敌我识别错误。
事例1:2003年3月24日,在伊拉克南部地区执行作战任务的美军1架F-16战斗机被己方“爱国者”地空导弹雷达锁定,战斗机飞行员仓促之间做出反击,发射反辐射导弹摧毁了这部雷达,造成大量地面人员伤亡。2003年4月2日,美国海军1架F/A-18“大黄蜂”战斗机在伊拉克坠毁,美国陆军“爱国者”地空导弹成为最大的嫌疑。
协作式敌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
事例2:某集团军在高寒山地组织防空演练,一架“敌方”侦察机进入防区被防空导弹击落,但最后导演部判明,被袭飞机为己方侦察机,受攻击前发射的身份识别信号未被己方部队有效识别。
事例3:2008年8月俄格战争期间,由于俄军部队装备的敌我识别设备数量严重不足,导致俄空军误将自己地面部队当成格鲁吉亚军队进行了空中打击。而陆军防空部队没有识别出自家战机且立即给予了还击,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严重迟滞了俄军地面部队的推进速度,整体作戰计划也因此受到了很大影响。
展会上展出的中国电科研发的ST-16型毫米波战场敌我识别系统
德国研制的ZEFF敌我识别系统
事例4:2020年1月8日,1架从伊朗首都德黑兰霍梅尼机场起飞的乌克兰波音737-800客机在空中爆炸,机上176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3天后,伊朗革命卫队空天部队司令承认,部队误把客机当成“敌对目标”,用俄制“道尔”M1导弹将其击毁。其真正原因是由于伊朗军方对该型防空导弹性能不熟悉,操作手对敌我识别系统操作不当、训练严重不足造成的。
以上事例说明了造成敌我识别误判的一些因素。一是敌我识别系统不够完善,在复杂、高温、沙漠等作战环境下对设备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当询问、应答机出现故障无法应答时,便会出现误判。二是电子干扰设备层出不穷,电磁环境复杂,造成了设备误识误判。三是操作人员训练不足、心理压力较大、敌我意识淡化,造成误操作。从战争对敌我识别系统的要求看,精准快速、高效稳定,军民融合、平战结合将是主要发展方向。应重点从提高系统识别概率,提高设备复杂电磁环境抗干扰能力入手。系统应具备恶劣环境下正常的工作能力。还应进一步增强官兵敌我识别意识,加强平时训练保障 。
当前,我国军队和军工企业也加强了对敌我识别系统的深入研究,涉及敌我识别系统的生产企业达到了十多家。随着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杀伤力、破坏力和机动性的不断提高,敌我识别系统信息融合和数据加密技术、模式识别技术、微米/ 纳米技术是未来敌我识别技术的发展重点。
法国“西北风”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射架上方的白色管子是敌我识别系统的天线
军工企业要加强敌我识别系统建设,一方面要考虑给每辆坦克、直升机配备敌我识别系统需求量太大,成本过高,另一方面要考虑在敌我双方胶着状态下,敌我识别系统很容易落入敌手,可能造成泄密。所以,必须在建设中探索解决作战需求、装备成本和信息安全之间的矛盾。
部队要注重复杂环境训练,对沙尘、高温等有可能造成设备故障有充分预想,及时通电检查,操作人员必须随时留意设备工作状态,遇到特殊环境,应多询问几次,或者通过融合态势进行判读,加强情报支持和沟通,模拟各种特情来适应真正的战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