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平台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研究
——基于WD平台252户小微客户的调查

2021-07-13 02:40施程鑫柳亚迪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小微融资金融

周 雷,施程鑫,柳亚迪

(1.苏州市职业大学 商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2.苏州市职业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3.东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9)

1 文献综述

支持小微企业成长壮大,对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传统金融机构不同程度存在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排斥和“惜贷”现象。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银行风控难、部门监管难等问题[1]。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要强化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发展普惠金融,有效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能够显著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降低融资成本,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新路。

目前,已有研究主要分析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从技术上探讨了金融科技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作用机制,以宏观视角和理论研究为主,而针对金融科技平台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微观实证研究相对缺乏。笔者实地调研了国内领先的某金融科技上市公司旗下的WD平台,并对该平台服务的252户样本小微客户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了第一手数据,深入研究金融科技平台应用大数据精准服务、智能风控体系、实时数据计算引擎等主要场景,提出了推动金融科技平台数字化转型的建议,以期实现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的平衡,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融资。

2 WD金融科技平台概述

WD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专注于赋能小微企业融资的金融科技创新企业。该公司由一群拥有小微企业创业背景的企业家创立,旗下运营的WD金融科技平台于2011年7月正式上线。WD金融科技平台将小微企业借款人与持牌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和网络投资者联系起来,十年来已经从一家创业公司发展成为行业龙头企业。截至2020年底,WD金融科技平台自身已历经六轮融资,其资本实力和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国内探索将金融科技应用到小微金融领域的先行者之一,WD平台打造了“车贷”与“信用贷”垂直市场的标准化发展模式,为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主、个人用户和个体工商户提供可获得、广覆盖的融资及一站式、综合化金融服务,赢得了小微客户的广泛认可,逐渐成长为行业标杆。在发展过程中,WD平台坚守“不忘普惠金融初心,牢记服务实体经济使命”,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业务模式和独特的商业模式,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公司在继续深耕“车贷”领域的同时,还与互联网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持牌新型金融机构合作,陆续拓展了金融科技、助贷、大数据信用借款、数字普惠金融等新的业务领域和增长点,并积极向网络小额贷款和金融科技赋能小微企业转型,以应对监管环境的变化和金融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融资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WD平台在金融科技行业具有前沿、先进的技术支撑和管理经验,率先以产权贷款的形式推出了自动担保融资,其产品和服务为小微客户创造了重要价值。

截至2020年底,WD平台服务的小微客户涵盖了除港澳台和西藏外的省级行政区域,设有30个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营业部,并建立了庞大的小微客户数据库。根据《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小微企业包括小型和微型企业,同时考虑到金融科技主要服务“长尾客户”,将数据库中的个体工商户也纳入抽样范围,在企业实践培训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分层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最终选取调查的252户小微客户,涵盖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科技型创业企业等不同行业和类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同时,为配套了解投资者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偏好、投资行为及金融科技应用情况,通过“问卷星”系统向WD平台的小微金融投资者开展了网络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521份,剔除数据缺失的问卷,最终纳入统计的有效样本为512份。

3 金融科技创新与小微企业融资的匹配:基于问卷结果的分析

对WD平台服务的252户样本客户的调查表明:小微企业融资普遍存在期限短、金额小、需求急、频次高的特征;其中,66.27%的小微企业融资额在100万元以下,但是希望从提出融资申请到获取融资资金的等待时间在3天以内。传统金融机构受信息不对称、流程手续繁琐、服务成本高等因素制约,较难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而金融科技平台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有助于精准匹配小微企业需求,满足其融资的时效性要求,优化小微金融流程,纾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慢的困境。

3.1 大数据获客精准匹配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特征

作为金融科技的底层支撑技术之一,大数据正与金融业务呈现快速融合的趋势,在营销获客、风险防控、运营管理等各类业务场景中“落地”,助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3]。WD平台的大数据获客就建立在其“大数据精准服务”这一金融科技的典型应用基础之上。“大数据精准服务”指处理及分析海量数据,提供更为精准、科学的智能营销和业务解决方案。WD平台作为典型的金融科技平台,客户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客户以及有理财需求的小微金融产品投资者。而智能营销可以理解为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客户关系管理、维护与提升。对252户样本小微客户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数据有助于金融科技平台形成“用户画像”,实现精准营销的占比最高,达45.24%(见表1)。大数据技术能够帮助金融科技平台筛选出有融资需求的小微客户,并通过形成全景关系网络图谱和动态“用户画像”,匹配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特征,实现对小微金融服务的“精准滴灌”。

表1 金融科技平台大数据应用效果调查结果(小微企业视角)

金融科技平台作为“双边”市场的连接者,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于小微金融产品投资者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对WD平台512位样本小微金融投资者的问卷调查表明:在金融科技平台将大数据应用于营销获客环节方面,47.27%的投资者认为应用大数据技术有助于平台形成“用户画像”,实现精准营销,推荐更合适的产品和活动;30.47%的投资者认为大数据有助于更好地匹配其投资偏好与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此外,在优化客户体验、提高债权转让效率、增强投资流动性方面也有较大的帮助,但也有7.23%的投资者认为应用大数据技术可能会加大信息安全风险,导致用户隐私泄露。因此,金融科技平台要加强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更好地保护客户权益。

3.2 实时数据计算引擎满足小微企业融资时效性要求

WD金融科技平台通过搭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实时数据计算引擎”,能够随时准确地监测运营态势,实现动态风险预警,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融资的便捷性与安全性,使小微客户获得及时的服务响应,优化客户体验。而充分运用云计算技术具备的超大规模计算与存储能力、满足特定需求、方便租用、通用性和高可靠性、易与其他金融科技相结合等特性,还能打造金融云综合平台,全方位服务小微企业。以“小微企业车辆抵押借款业务场景”为例,云计算与车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相结合,可以解决小微企业征信不足的“痛点”,将放款依据转至车主驾驶信息及车辆价值之上。通过对被抵押车辆的大数据评估,可在客户携带好证件将车开至各地站点,并安装GPS后,快速放贷。而云计算引擎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还可以应用区块链的共识信任和可追溯性防止重复抵押,构建可信、高效的交易体系。对252户样本小微客户的调查显示:在应用实时数据计算引擎和相关金融科技技术后,89.29%的小微企业从提出融资申请到获取所需资金的等待时间均在3天以内,其中63.49%实现了当天放款,满足了小微企业融资的时效性要求;而少数未能在3天内获得融资的企业主要是资料不全的非“全件”客户或者是不符合授信条件的“灰名单”客户。

3.3 人工智能技术全方位优化小微企业融资流程

调研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在小微金融服务的前台、中台、后台等各项业务流程中,以及在相应的营销、运营、客服、风控等场景下,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见图1)。人工智能与小微金融场景的融合,能够实现智能营销、智能运营、智能客服和智能风控,从而提升小微金融业务各环节的处理效率,全方位优化小微企业融资流程。例如,中台的智能客服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与客户交流、解答问题,协助完成金融业务;而后台的智能风控能够精准识别借款人和抵押车辆的风险特征,实现智能反欺诈和智能催收。根据调查结果,将风控列为“最应该加大金融科技应用力度”的小微企业和投资者占比均很高。随着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金融风险也呈现出复合性、隐蔽性等新特征,风控已成为金融科技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图1 人工智能优化小微企业融资流程

4 金融科技平台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经验成效

WD金融科技平台通过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赋能作用,在纾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扩大了小微金融服务覆盖面,满足了小微企业个性化需求,提高了小微企业融资效率,降低了融资成本。该平台的实践探索,为通过金融科技创新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经验。

4.1 应用金融科技技术,扩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覆盖面

WD平台积极应用金融科技,提高了融资效率,但是最主要的成效还是弥补了传统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的不足,扩大了小微金融服务覆盖面,探索出了一条技术驱动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之路。在深度调研访谈过程中,该平台CEO表示,小微金融业务的信息不对称、成本收益不匹配,导致风险定价过高,是制约服务覆盖面的重要因素,而金融科技的赋能作用有助于降低小微金融业务的运营成本和风险成本,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根据对252户小微客户的调查结果,大部分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又不符合进入资本市场发债和信托融资的条件,通过高利率的民间借贷获得资金,会使企业面临巨大的融资成本压力,而金融科技的发展使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成本低于民间借贷,成为小微企业的新兴融资方式。通过将金融科技嵌入小微金融业务的获客营销、信用评估、借款审批、抵押管理、催收风控等全流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长期以来面临的信息与信任不对称、成本收益不匹配等“痛点”,显著提高了小微客户的融资可获得性和金融服务覆盖面。

4.2 创新产品体系和抵质押模式,满足小微企业个性化融资需求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指出“金融科技的核心是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优化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WD金融科技平台借助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智能合约等金融科技前沿技术,简化供需双方交易环节,降低资金融通的边际成本,不断迭代和创新产品体系与抵质押模式,满足了大量小微企业的个性化融资需求。在产品创新方面,WD平台在汽车抵押借款产品的基础上,构建了涵盖信用借款、第三方担保借款、金融租赁、互联网银行助贷产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品体系,能够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个性化融资需求。为进一步简化融资流程,WD平台还应用GPS、金融云、区块链等新技术,创新抵质押模式,借款小微企业抵押车辆借款,可以实时获取车辆评估价值和借款额度,将相对繁琐的抵押借款业务流程也缩短到3天以内,甚至实现资料齐全、信用良好的“全件”客户当天完成全流程,使小微企业获得急需的资金支持。同时,还通过金融云计算平台,远程实时监控、追溯被抵押车辆的状态,既满足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又不影响小微企业的车辆营运,同时有效控制了融资风险。

4.3 技术驱动、科技赋能,推动小微企业融资“降本增效”

WD平台始终以技术驱动为核心,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赋能作用,驱动业务流程持续优化升级,不断提高小微企业融资效率。对252户小微客户样本的问卷调查显示:该平台的“大数据精准服务”“智能风控系统”和“实时数据计算引擎”三项金融科技典型应用,已在降低融资成本和提高融资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69.05%的样本企业认为“大数据精准服务”有助于使融资产品更好地契合企业的融资需求,缩短融资流程,提高融资效率;60.32%的企业认为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多层级“用户画像”,能够识别优质小微企业客户,降低融资成本;85.71%的企业认为智能风控系统有助于提高风控效率,减少中间环节的成本费用,实现对小微企业融资风险的合理定价,降低融资成本;78.21%的企业认为实时数据计算引擎能够每天24小时按需提供融资相关服务并共享第三方服务,同时保障信息安全。WD平台还通过加大金融科技研发力度,致力于打造“互联网+汽车金融”的新模式,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业务流程中的“痛点”“堵点”。以投入使用的“互联网+验车”流程为例,将汽车抵押融资业务中的验车环节从线下移到了线上,从纯手工的操作变成流程自动化,可以实现验车工作的智能化、线上化、标准化,既降低了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也提升了小微客户的融资效率。综上,通过充分发挥金融科技技术的赋能作用,能够推动小微企业融资“降本增效”。

5 金融科技平台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挑战

小微企业融资被称为“世界性难题”,存在着“普、惠、险”三者无法兼得的“不可能三角”,即很难在普及小微金融服务、提供相对优惠利率贷款的同时,有效防控风险,实现商业的可持续性。金融科技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能,但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冲击、监管和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及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尚未成熟的现实情况下,金融科技平台在服务小微企业融资中仍面临不容忽视的挑战。

5.1 风险防控的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与金融业的融合,我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金融科技创新平台和创业企业,在服务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金融科技行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风险,特别是2020年以来,突如其来且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对金融科技行业自身及其服务的各种小微企业均造成了重大影响,从而对金融科技平台的风险防控带来了严峻挑战。新冠肺炎疫情使小微企业现金流显著下降,可能导致违约率上升,信用风险增加;还可能使抵押车辆价值下降,影响催收处置效率。因此,金融科技平台要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在后疫情时代进一步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发挥金融科技在风控中的重要作用,既要针对系统性风险优化大数据全局监测预警系统,还要针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各项具体风险出台针对性防控措施,确保稳健运营,在服务小微企业的同时保障投资者权益。

5.2 网贷转型的压力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于2019年11月出台的《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政府部门引导部分符合条件的网贷机构转型为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主动处置和化解网贷机构的存量业务风险。上述文件明确了网贷机构转型小额贷款公司的条件,其中转型全国性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网贷机构股东实缴货币注册资金不低于10亿元,且需金融科技实力强,符合线上经营要求等[4]。可见,对于整个网贷行业而言,转型仍面临较高的门槛和较大的风险处置压力。网贷平台要转型为持牌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实缴货币资金,更需要加大对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新兴技术的研发投入和应用力度,实现网络小贷业务的全流程线上化,并利用金融科技将风险控制系统进行迭代升级,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在转型过程中,还要建立全方面的金融科技服务体系,借助金融科技的特点构建数据分析模型,打造能够匹配不同用户需求的产品,进一步推动金融科技与小微金融场景的深度融合,创新盈利模式,拓展助贷业务、技术输出、金融科技赋能小微企业数字化升级等新利润增长点,积极申请网络小贷牌照,实现合规、可持续发展。

5.3 监管环境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也经历了从“野蛮生长”到逐渐纳入监管框架的过程。随着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向“深水区”推进,金融科技平台面临的监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宽松包容转向常态化的严格审慎监管。在“严监管”环境下,如何实现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平衡,是金融科技平台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金融科技平台要进一步提高业务的合规性和规范性,严格贯彻落实监管部门提出的各项要求,特别是在新产品研发、新业务开拓过程中要树立“底线思维”,筑牢风险“防火墙”,提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主动“拥抱”监管和对接监管系统,确保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小微企业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6 促进金融科技平台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建议

面对风险和挑战,金融科技平台要积极争取纳入国家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加强客户风险教育,加大前沿技术投入力度,推动平台数字化转型,赋能小微金融业务全流程,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6.1 积极争取纳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实现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的平衡

为落实《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探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沙盒”,中国人民银行支持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成都、雄安新区等9个地区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截至2021年3月底,上述试点地区已有80个项目落地,涉及70余家持牌金融机构及30余家科技公司和平台。其中,小微金融是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重要应用场景,各地均有探索应用数字技术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项目落地(见表2)。以纳入苏州首批试点应用的“基于区块链的长三角征信链应用平台”项目为例,该项目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征信联盟链,使金融、政府等相关机构可通过联盟伙伴的方式灵活加入,实现征信机构跨区域、跨系统的信息共享和服务协同,打破数据孤岛;同时对所有上链数据通过智能合约依法采集,同时严格保护被收集者的隐私,从而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异地征信服务,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助力长三角征信一体化。金融科技平台应针对小微企业融资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单独或与金融机构联合申报,积极争取纳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项目,探索应用新技术打通小微融资“最后一公里”,在可控的“监管沙盒”中先行先试、稳步推广,实现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的平衡,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以金融创新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

表2 纳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小微金融项目示例

6.2 推动金融科技平台转型升级,加大前沿技术投入,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

受疫情冲击,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局限性凸显,要进一步推动金融科技平台转型升级,丰富“零接触服务”渠道,实现金融科技平台的高质量合规化发展和全流程数字化运营,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根据《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以及互联网贷款的相关监管制度,金融科技平台的“资产端”转型为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或者持牌金融机构,是实现合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而金融科技平台的“资金端”要“去中介化”,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发挥自身技术和流量优势,向“一站式”智能投顾和财富管理科技平台转型,满足合格投资者的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金融科技平台要严格对照监管要求,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坚持普惠金融的初心,在赋能小微企业融资和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实现合规健康发展。金融科技平台在转型过程中,要加强技术驱动,加大对区块链、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实现网络小贷业务的全流程在线化、智能化运营。其中,风控既是小微金融服务的难点,也是样本小微客户和投资者最希望加大金融科技应用力度的场景。要完善智能风控体系,实现贷前大数据信用评分、贷中智能化授信审批、贷后全流程线上监控,突破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和缺乏抵押担保的“痛点”,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5]。要发挥智能运营的赋能作用,通过运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提升各业务环节的自动化水平和降低作业成本,从而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要将信贷科技、自动机器学习与脑机交流相结合,使智能客服具备解决复杂个性化问题和响应多元化需求的能力,提高小微客户融资效率。金融科技平台在合规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要深入分析小微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和业务流程各环节的不同特征,积极应用新技术开发各类基于真实场景和真实用途的全线上、零接触的创新产品,提升“信用贷”和“首贷”占比,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

6.3 加强风险教育,提高投资者和小微客户金融素养及风险防范能力

对WD金融科技平台512位小微金融投资者的问卷调查表明:66.02%的投资者属于风险厌恶型,因此会优先投资有历史成功借款经历,无不良信用记录的小微企业,且偏好抵押类借款,这也间接导致了小微企业“首贷”和“信用贷”满足率较低。事实上,小微金融投资产品确实存在较高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道德风险。因此,要加强小微金融投资者和小微客户的金融风险教育,提高金融素养。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技术经济学会金融科技专委会等行业组织可以联合政府、高校和金融科技平台,开展金融科技风险教育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讲座、微课、宣传等,帮助投资者和小微客户更好地把握金融科技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小微金融的风险变化情况,正确认识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和金融科技应用试点的重要意义以及数字小微金融的前景,为小微企业融资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投资者应通过风险测评、咨询专业人士等方法,充分了解自身风险偏好类型和风险承受能力,并根据金融素养和经济条件的变化动态调整评估结果。投资者在选择适合自身风险偏好产品的基础上,还要努力提高金融科技投资的风险防范能力。针对纳入“监管沙盒”的小微金融产品,在参与投资时,要深入了解测试的项目是否真正服务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其风险是否在自身承受能力范围内,以及相应的投资者权益保护措施,审慎做好投资规划和风险防控预案。针对金融科技平台的产品,要特别关注其合规性,远离假借金融创新名义进行的非法集资等金融犯罪活动,并分散化投资于不同风险特征的小微企业,做好资产配置,防控风险;要通过风险教育和金融素养教育,提高小微客户的诚信意识、融资能力和数字技术应用水平,同时培育更多合格投资者,推动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小微企业融资资金总量和结构的供求均衡,从根本上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慢等问题。

猜你喜欢
小微融资金融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融资
融资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小微企业借款人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