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芯
摘 要:“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道德既是一种社会意识,又约束着人们的日常行为。对于初中班主任而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生的德育工作越来越成为教育任务的重中之重,如何加强德育工作构建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将以自己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的亲身经历来谈谈“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构建分析,力求使广大学生受到多方面积极、正向的影响。
关键词:初中教育;德育工作;班主任;构建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36-0153-02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Work of "Consultation-styl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WU Xin (No. 66 Middle School,Lanzhou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When a husband and gentleman travel,they cultivate their morality by quiet,frugality,not indifference,not ambition,not tranquility,not far." morality is not only a social consciousness,but also restricts people's daily behavior. For junior high school head teachers,with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top priority of educational tasks.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 problem worthy of teachers' reflection.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will use his own experience as a junior high school head teacher to talk about the 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consultation" junior middle school head teacher's moral education,so as to make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be positively and positively affected in many aspects.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Headmaster ;Construction analysis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负责人,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新课改推动“会诊式”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也需要班主任加强对“会诊式”德育工作的探索,认真构建好、分析好“会诊式”德育工作的模式,从而为初中生的道德教育服务。
1.“会诊式”德育工作的含义
“会诊”一词最早起源于医学领域,是指在病人病症相对危急、病情难以判定的状况下,由主治医师邀请相关科室的医生、相关领域的专家等在一起共同为病人的病理状况做出病理性分析,从而做出更综合、更严密的诊断,对症下药,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概率和治愈效果。
会诊以其适用性强、提高效率的作用显著、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特点,在社会各项专业工作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解决各类疑难问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解决办法。
“会诊”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在新课标改革的浪潮下对原有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即由班主任进行组织,在本班任课老师、其他班班主任、本班全体学生甚至是校内外教育专家的协助之下,对学生进行德行分析,并对提升素质的方法进行探讨,使学生受到德行教育,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从而成为一个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方法。
2.“会诊式”德育工作的现实意义分析
(1)开展“会诊式”德育工作,有利于对学生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作出更精准的分析
可以说,有效的德育工作的展开是建立在对学生德育工作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具体的解决措施的分析基础之上的,这就要求班主任具有更敏锐的发现问题的嗅觉和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专业领域的知识。因此,即使是教龄长、教学能力高、教学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仅依靠自身也很难做得面面俱到。但如果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得到本班任课老师、其他班班主任、本班学生和校内外教育专家的帮助,就可以广泛听取各方对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更加全面、更具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开展方向,从而形成更好的教育效果,为德育工作的展开提供一大助力。
(2)开展“会诊式”德育工作,有利于加强教师与班级和教师群体的凝聚力
“会诊式”德育工作有一個不可忽视的作用,就是加强了教师间、师生间的凝聚力。在开展会诊式德育工作过程中,免不了各种交流和沟通,这就为形成更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事关系构建了桥梁。对教师而言,“会诊式”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向不同的教师和学生寻求意见和帮助,在其他教师意见的影响下通过自身教学实践改进教学方式,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开展教育工作过程中,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利于为教师构建轻松的工作氛围,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疲惫的心理状态。对学生而言,多与教师进行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责任意识、提高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师生平等相处的观念,同时,在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下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开展“会诊式”德育工作对加强教师与班级和教师群体的凝聚力是件一举多得的好事。
(3)开展“会诊式”德育工作,有利于统筹协调教育资源,让全体学生都享受到教育创新的便利
现实中也存在教龄短、教学能力不高、教学资源短缺、教学经验并不丰富的班主任,同时还存在学生素质水平參差不齐的状况,这就导致有些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并不能做到得心应手,而“会诊式”德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在会诊模式下,教师共同分享德育工作经验和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得到有序分配,整个模式下的全体师生形成教育合力,从而统筹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由此,学生也将享受到这种模式带来的教育水平的提高和自身知识能力、道德素养、为人处世方面的提升,这对德育工作的开展同样至关重要。
3.“会诊式”德育工作的实际构建方法
素质教育是一件意义深刻且影响巨大的工作,无论在引进会展模式前还是在引进会展模式后,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都时刻关注着在教育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在努力寻求推动德育工作开展的方法,以期更好地开展学生的教育活动,以下就是笔者总结的“会诊式”德育工作的实际构建方法的一点心得,仅供各位读者参考。
(1)在教育过程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为此班主任要转变旧有的教学理念、改换原本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方式进行德育活动,使学生能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地参与到德育工作中。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不免发现,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阶段,存在自我意识过剩、逆反心理较强,产生成人感、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等心理特点,这是青少年时期的一种正常现象,但是与此同时,这种心理对初中生的成长是一把双刃剑,需要班主任在对学生开展道德素质教育时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必要时与学生做好心理沟通,在教育时尽量避免耳提面命地说教,不要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出现过度叛逆、课业成绩不理想、道德素质低下等问题的学生,需要班主任留心观察、询问相关任课老师该学生的日常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与该学生进行交流、家访了解家庭情况、与该学生密切接触的朋友了解该学生的状况等方法,在对该学生进行综合了解的前提下,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给予学生学习上的帮助、心理上的开导和素质上的提升教育。
(2)在“会诊式”德育工作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不能囿于传统的道德理论,除了告诉学生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还要贯彻实践。具体的实践案例如开展德育班会,笔者曾在所教班级策划并开展了“会诊式”的主题班会,以“勤俭节约,杜绝浪费”为主题,邀请了班级授课教师和邻班班主任共同参与,在班会上教育学生勤俭节约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初中生应具有的美德,带领学生了解哪些行为是在无意中浪费资源、能为勤俭节约做哪些事、如何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同时,笔者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通过亲身实践来践行良好美德,学生曾在教师的陪同下参与山地自行车竞赛的志愿者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和为他人服务的品质,这对学生而言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经历。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既是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开展“会诊式”德育工作必须越过的一大障碍。如果仅以课堂为纽带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连接在一起,这种关系难以长久维持下去,既不利于师生关系的长期和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会诊式”德育工作的构建。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学生一定的人文关怀,多与学生进行沟通,注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尽可能多地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在学生出现困难时力所能及地给予相应的帮助。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也要树立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让学生成为重德行、有素质、守礼仪的新时代青少年。
(4)注重学生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言:“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身体素质、思维观念都有所不同,加之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在开展“会诊式”德育工作过程中也要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并不是要求教师带着“有色眼镜”去评判和对待学生,而是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充分考虑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通过教师的引导放大这些闪光点,从而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成才的可能。“会诊式”的因材施教解决了单一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够透彻的缺陷和不足,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适合各类学生的各种个性化教育要求,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提升。
(5)健全“会诊式”德育工作的工作体系和管理模式
在开展“会诊式”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盲目实施是完全不可取的,如果没有建立健全“会诊式”德育工作的工作体系和管理模式,那么所有的“会诊式”德育工作都便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长久实施下去。将“会诊式”德育工作的工作体系和管理模式建立好,能对任课教师进行适度的监督和管理,将学校的德育工作统筹好、兼顾好,同时规范“会诊式”德育工作的流程和评价标准,将不参与、不规范“会诊式”德育工作的行为划定出来,将会诊模式下的德育工作加入教师考评、量化,从根本上杜绝教师对“会诊式”德育工作懈怠的心理,为全面推广“会诊式”德育工作做好铺垫。
4.结语
综上所述,“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构建需要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专家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在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健全工作体系和管理模式等多方面采取措施,让广大师生享受到课改的福利,让学生在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身体素质、心理状态、人际社交等方面健全发展,成长为更优秀的初中生。
参考文献
[1]时金洁.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德育[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5.
[2]李慧珺.基于“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
[3]张有林,蔡辰梅.初中德育主题教育的实施与改进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4]高峰.“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构建分析[J].华夏教师,20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