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晖其人

2021-07-12 10:00郭儒逸冯超
东方企业家 2021年7期
关键词:链家贝壳

郭儒逸 冯超

图/视觉中国

2008年,37岁的左晖结婚、生子。他看着儿子,问了自己一个问题:这孩子上学的时候一定会写一篇作文叫《我的爸爸》,但儿子会骄傲地向同学介绍说,他的爸爸是做中介的,还是中国最大中介的头儿吗?

左晖不知道答案,但跟其他为人父母者一样,他希望儿子以他为荣。外界传言他身体不好,一说是癌。他在媒体上会自问自答,也会抛出链家式反问——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有没有给社会创造价值?媒体也常问他,中国房地产的走势如何?个别极端偏激人士也会问他,中国房价这么高,链家是不是一个推手?消费者也会问他,链家中介费怎么这么高?竞争对手,比如姚劲波也会问他:你算不算垄断?

这些问题本身或许远比答案重要。

在一个“以房为贵”的国度里,这无数提问的本身,便写下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一个国家老百姓的焦虑、一家房产中介在恶劣竞争环境下的成长密码,以及一位中国势能巨大的企业家的思考和迷惑。

但现在,问题显得无足轻重了。

左晖是陕西渭南人,1992年,他从北京化工大学计算机系毕业不久,便从一家工厂跳槽到中关村一家公司当客服。每天的工作就是拿起电话听用户反馈。那是一段“耳朵里都是嗡嗡作响”、脑子里一片空白的日子。

三年后,他又跳槽到一家软件公司做销售,业绩一般。但这时左晖想明白一件事情:职业选择虽多,不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便是浪费时间,一个人只有做他专精之事,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质。

他跟昔日大学好友看完一场足球比赛后,聊起“25岁出来单干”的约定,三人各拿5万块,创立了一家卖保险的公司。左晖不懂保险,他认为,想弄明白这行的一个方法,便是去研读那些由专家精心设计的保险合同。

在他捧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合同仔细研究的三年后,也就是左晖撤出保险市场时,他已经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1年,30岁的左晖成立链家,房产中介之路开始起步。大学毕业北漂,他在北京租房十多年,自称“被(中介)骗得一塌糊涂”。而当他进入房产中介时,中国的住房分配制度停止,房地产虽实行市场化,但缺少正规的购房服务平台。他跟北京的媒体合作,操办了一场房产会。会场人声鼎沸、一度失控的场面打消了他的担忧——他看到了市场的巨大潜力。

对学理工科出身的左晖来说,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彼时的二手房租房市场还处于行业草莽期。此后数年间,这个新生品牌在混沌的竞争格局中凶猛成长。在早期阶段,为了建立起北京的楼盘信息库,链家旗下近百名经纪人曾用最原始的笨办法一个挨一个地数楼,尽量齐全地记录当地全部房源的各项信息,并在后续的交易中不断复核和更新,到2011年时已建立起覆盖700万套房源的“地址库”。

这项后来被同行纷纷效仿的举动,推动链家坐上了北京二手房市场的头把交椅。在当时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左晖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2014年前后,移动互联网大潮席卷房地产中介行业。相比主要竞争对手之一“我爱我家”的“迟钝”,对互联网技术“情有独钟”的左晖,不断加码投资链家的线上业务。

就在这一年,链家终止了与业内头部网站“搜房网”的合作,开始自建运营链家网,这被认为是链家的第一轮扩张。受益于早年楼盘资源的艰苦积累,链家网很快声名鹊起,平台流量和话语权日益加大。有统计数据显示,在2018年贝壳找房推出之前,链家每一单成交背后对应的PV 值(页面浏览量)达到1.2万个,要远高于全国平均3000个的水平。

已是巨头的链家仍在寻找着新的机遇。左晖给出的答案是:进一步平台化和互联网化。

链家的平台战略在2018年露出端倪。由于当时严厉的楼市调控,中介行业陷入全面寒冬。“焦虑”中的链家重启早先收购的德佑品牌,用于异地中介加盟。这是奉行直营策略长达17年的链家,主动向B 端中介开放,也是其走出北京市场的一次关键异地扩张。

左晖的另一张牌,就是独立运作贝壳找房。贝壳成立于2018年4月,由他本人亲任董事长。在左晖的设计中,贝壳扮演的是“中介行业颠覆者”的角色——这不仅针对竞争者而言,对链家自身来说也是如此。

贝壳希望成为中介行业中的“淘宝”,向所有地产中介公司开放资源,包括“自己人”链家也只是入驻平台的商户。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贝壳名义上能给予流量等支持,但实际上它对入驻品牌的管控十分严格,话语权也相当强势。对竞争者们而言,这俨然暴露了左晖和贝壳重新制定行业规则的野心。无论二手房还是新房业务,贝壳都被认为动了业内其他人的蛋糕,因此招致激烈的批评和抵制。

有意思的是,抵制阵营最终分崩离析,而贝壳在仅成立两年半后便远赴美国上市。彼时49岁的左晖在一众明星投资机构和媒体的见证中,迎来创业生涯的高光时刻;贝壳也顶着“中国居住服务平台第一股”的光环,受到投资者们的热烈追捧。

就在左晖意外去世的同一天,据贝壳找房披露的今年一季度财报,截至2021年3月31日,贝壳找房门店数量达到48717家,经纪人总数超过50万人,净利润则为57亿元,同比涨幅达到245%。

单从这些数字上看,或许已经完成左晖最初的部分目标。而对于这位操盘手的离去,资本市场同样给予了“错愕”般的反应——左晖去世消息公布不久后,贝壳美股盘前一度跌超12%。在“后左晖时代”,一切都蒙上了變数。

50岁的左晖曾遭受过强烈质疑,甚至是谩骂,他的公司也经历过最严重的公关危机。在业内和媒体的印象中,他是个低调但也自我且骄傲的人。他是那种没有多少演讲魅力的“草莽”老板,但自称乐于为公司的策略做辩护;他不擅长在大佬们之间穿针引线,却把一个十万人计的庞大组织推到了高处。

在贝壳上市的前几个月,左晖曾在一次面向创业者的交流中说,房地产中介公司会长期存在,但是未来谁能创造中介以外的交易模式,谁就能真正干掉链家。作为曾经的“行业公敌”,他似乎也在等待打破“垄断”的搅局者出现,只不过在他离世之后,行业格局的更替、变迁不知是否会呈现新的面貌。

左晖的最后一条微博停留在2015年10月的某天,当时他兴奋地宣布了一则链家与其他平台合并的消息。现在这条微博下面,刷满了表示悼念的留言——当然也有若干“不和谐”的声音。这是一个中介老兵,通过微博留给外界的最后印记。

猜你喜欢
链家贝壳
链家,莫拿“个案”当说辞
“巨怪”链家牺牲毛利率疯狂扩张 万科30亿买张合作券是否值得
被骗了
美丽的贝壳
贝壳巧变身
小小的贝壳一幅幅的画
与客户发生纠纷频遭质疑与批评 链家矢口否认自担保和资金池
树枝贝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