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低蛋白血症的中医证候、死亡因素与中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2021-07-12 02:25袁思成曹维娟奚肇庆芮庆林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6期
关键词:白蛋白血症中药

黄 洋 袁思成 曹维娟 奚肇庆 芮庆林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白蛋白(ALB)为一类由肝脏生成的多功能蛋白,其相关生物学作用与其血管、细胞分布浓度结构相关,可携带高能负电荷,有较高的血管内浓度,可促进物质或药物结合转运和维持胶体渗透压,不仅如此,白蛋白与细胞内谷胱甘肽、核因子-κB(NF-κB)活化、内毒素的关系,揭示了在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以及在内皮稳定方面的潜能[1-2]。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低蛋白血症已成为众多危重疾病的预后危险因素,特别是与肺部感染性疾病相关,如呼吸衰竭、肺炎等,较快的纠正低白蛋状态,可有效改善感染性疾病的预后。

随着中医药对于低蛋白血症的诊治研究,发现可对低蛋白状态有改善作用。中医学认为白蛋白为人体之精微,由中焦脾胃所化生,属“精、气、血”之范畴。低蛋白血症多为脾气亏虚,运化无力,精微无以转输,加之肾气亏虚,固摄不足,精微外漏,正如《灵枢》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脾胃气虚,水湿不运,同时清阳不升,精微随湿下趋而流散。总与脾胃、肾等脏腑密切相关。结合临床观察发现,经过江苏省中医院急诊中医团队以清热、化痰、健脾为核心的中医药治疗后,肺部感染恢复良好,可改善患者营养和免疫情况,但是否可以有效促进的白蛋白的生成、吸收与利用,尚不可得知,现为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合并低蛋白血症死亡相关影响因素,探索低蛋白血症与中医相关证候关系,明确清热化痰健脾法对于相关蛋白、感染指标和预后的影响,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病区住院资料中提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1月入院诊断符合CAP合并低蛋白血症的住院患者共224例。入选标准:入院符合CAP诊断,按照《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3],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医内科学》[5],详细记录病证与分型;ALB≤30 g/L;入院后治疗、生存≥14 d;起病至住院前未进行人血白蛋白、肠内营养等营养特殊治疗;起病至住院前无门诊相关中医药干预治疗。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各病患均根据相关指南进行对症有效处理,采取人血白蛋白静脉输注治疗,每日10 g,每日1次,剂型统一为德国杰特贝林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贝林(50 mL:10 g),连续使用3 d后,ALB≥30 g/L后停止,若不达标则继续使用;对于自主进食不便患者实施鼻胃管置入与肠内营养,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基础代谢提供相应肠内营养乳剂;贫血患者根据血红蛋白实际情况与医师评估后,进行相对应的血液制品输注治疗。中药处方由江苏省名老中医奚肇庆教授带领的急诊科中医团队确立,以清热化痰健脾为原则辨证加减,基础方:桑白皮15 g,黄芩10 g,杏仁10 g,瓜蒌15 g,芦根15 g,冬瓜子30 g,茯苓15 g,党参15 g,炒白术10 g,法半夏12 g,北沙参10 g,炙甘草6 g。由江苏省中医院中药房统一配剂及煎煮,常规按照1次200 mL,每日2次口服或者鼻饲,特殊控制出入量患者按照浓煎标准,每次100 mL,每日2次口服或者鼻饲。

1.3 观察项目 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包括原发病、合并症)、中医证候情况、入院首次及入院14 d时血清总白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记录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情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体质量指数(BMI)、肠内营养、人血白蛋白治疗及中药治疗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蛋白相关指标、感染指标以及最终28 d死亡率的情况。病历表由2名研究人员填写,并由另外2名研究人员审核,此4人均在盲法与隐藏对照、中药治疗组情况下进行数据录入,以此排除主观因素干扰。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6.0统计软件。常规资料使用频数、百分率进行比较,计量资料数据中,正态分布以(±s)描述,偏态分布数据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描述,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两组独立、正态、方差齐资料进行t检验;偏态分布数据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先进行单因素分析,选取P<0.1为有统计学意义,再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向前逐步分析法,确定最终相关因素。所有统计检验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分布 见表1。分析后可见,我院急诊科收治的CAP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在证型与病邪方面,以痰邪为主,证型以痰热证为主,占比41.07%,痰瘀证为10.71%。

表1 CAP合并低蛋白血症主要中医证型分布

2.2 CAP合并低蛋白血症死亡因素分析 见表2,表3。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连续性变量:年龄、BMI、APACHEⅡ评分;分类变量:原发病是否为重症肺炎、基础病或者合并症是否有肝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慢性肾衰竭、Ⅱ型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恶性肿瘤病史、慢性贫血;治疗方面是否中药治疗等14个因素与死亡结局进行单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1为标准,发现年龄、APACHE II评分、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恶性肿瘤、慢性肾衰竭、中药治疗等7个因素具有统计学差异(P<0.1)。遂将此7个因素再与结局进行逐步向前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R=1.037)、APACHEⅡ(HR=1.120)、重症肺炎(HR=2.391)、恶性肿瘤病史(HR=4.832)、呼吸衰竭(HR=4.829)、慢性肾衰竭(HR=6.350)、中药治疗(HR=0.288)为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P<0.05)。

表2 CAP合并低白血症28 d死亡单因素回归分析

表3 CAP合并低蛋白血症死亡逐步向前多因素回归分析

2.3 中药组与对照组入院后一般情况比较 见表4,表5。在比较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后,发现部分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无提前的有效随机对照分配,其中两组在基础病或并发症方面,呼吸衰竭、高血压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学指标方面,WBC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重要指标,如APACHEⅡ评分、年龄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为均衡双方基线水平,将上述因素与影响最终死亡的因素纳入预测变量,进行1∶1倾向性匹配,匹配容差为0.02,匹配出48对病例样本,基线比较后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表4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存在差异的项目

表5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2.4 两组相关蛋白指标比较 见表6。治疗前,两组患者蛋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前后比较时,中药组患者的ALB、TP、PA较治疗前升高明显(P<0.01),对照组PA较前明显升高(P<0.01),两组HB均较前降低明显(P<0.05)。

表6 两组蛋白指标情况比较(±s)

表6 两组蛋白指标情况比较(±s)

注:与组内前后比较,∗P<0.05,∗P<0.01。下同。

指标总白蛋白(g/L)白蛋白(g/L)前白蛋白(mg/L)血红蛋白(g/L)中药组治疗前55.24±8.82 26.90±3.45 90.21±56.21 97.75±20.76治疗后59.49±7.77**29.50±3.39**120.77±71.36**85.26±23.53**对照组治疗前56.51±16.08 26.80±3.85 98.69±64.13 100.65±25.67治疗后58.70±10.87 28.19±4.72 121.42±52.18**94.39±22.82*

2.5 两组感染指标比较 见表7。治疗前,两组在感染指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前后比较发现中药组可明显降低CRP、NEUT%水平(P<0.01),两组在WBC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表7 两组感染指标比较(±s)

表7 两组感染指标比较(±s)

指标CRP(mg/L)WBC(g/L)NEUT%(%)中药组治疗前53.69±45.51 7.88±3.31 80.63±8.39治疗后28.83±27.73**8.21±2.83 72.22±8.18**对照组治疗前66.73±64.34 8.66±4.57 79.07±10.50治疗后47.04±57.63 8.09±4.54 73.06±12.12**

2.6 两组28 d死亡率比较 最终中药组4例全因死亡,占比8.33%,对照组15例死亡,占比31.25%,二者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

3 讨 论

研究结果显示,我院急诊病区所收治的CAP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中,以喘症与咳嗽病为主,病邪则以痰热、瘀、湿为主,这与肝硬化、肾病的低蛋白血症有不同的特点,一方面此类疾病,多为温邪犯肺,或寒邪侵表,导致肺气失调,布气散津受阻,痰湿内生,温热内蕴,焦灼津液,脾胃气机失调,中焦气血运化不足,加之邪盛正气御外,正气受损;另一方面,患者中年老体弱者甚多,脏腑元气虚衰,脾肾不固精微,外邪易入,先天、后天的精微物质进一步损耗,因此,在固护脾肾的基础上,及时有效地清散外邪,是CAP合并低蛋白血症的一个重要治则。

在回归分析后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恶性肿瘤、慢性肾衰竭的CAP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的死亡风险明显增加,当然,随着CAP的进行性加重,重症肺炎与呼吸衰竭是公认的危险因素。综合可见,在临床诊疗中,肿瘤的恶性消耗,极易加剧免疫的下降与感染的进展,而慢性肾衰竭的优质蛋白丢失,也将加剧营养的不良状况,需注重蛋白与营养的补充。正如目前研究发现白蛋白治疗对于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的预后有益[6-7]。相关研究也发现,低白蛋白可反映机体感染风险,加重肺炎病情,与APACHEⅡ评分相关,可增加临床死亡率[8-9]。同时低蛋白血症是呼吸衰竭与进行机械通气的危险因素。与最终脱机失败和临床死亡密切相关[10],1项术后早期菌血症的感染研究也发现,低蛋白是术后感染的独立因素[11],可见低蛋白状态可影响机体对于感染因子的抑制,不利于疾病预后,除了对疾病本身影响,也可以影响抗生素药物浓度与疗效[12-13]。因此,如何有效改善肺部感染性疾病的低蛋白状态,对疾病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中医药对于低蛋白血症的诊治,具有系统性、多靶点、多通路的复杂特点,目前中医药有关特定疾病的低蛋白血症的临床研究,也客观反映了中药在辅助改善低蛋白及营养不佳状态时的有效性。研究发现[14]龟鹿二仙胶加减可有效提高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患者的血清ALB含量、改善临床症状。以健脾补气之法[15]可有效改善肾病综合征病患的低蛋白状态与预后。运用黄芪鲤鱼汤[16]治疗肾病相关的低蛋白,数月后TP、ALB可明显升高,这与此次研究的结果一致。结合此类疾病的中医证候特点,发现以健运脾胃为核心,促进水谷的运化,符合白蛋白作为人体“精微”的特点,再辅以清热化痰之药,从外,可清化温热之毒邪,邪去而正气可复;从内,以培土生金之法,可扶正祛邪,促进水谷之气的运化,加速气血津液的恢复,可从整体上全面把握感染、营养、免疫的治疗,促进ALB的生成与吸收利用,降低相关感染因子,改善最终的预后。

本研究从临床客观数据出发,着眼于清热化痰健脾法对于蛋白含量与预后的影响,也发现了中药治疗对于最终预后的积极意义,可有效降低死亡率,而对于复杂的机制与用药未予最终明确,这是下一步研究所需要深入的。同时有效、合理的大样本的临床对照试验,也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同时针对不同疾病与不同病机及方药,也需要进一步了解与分析,需要探究深层次的机制与相关通路。

猜你喜欢
白蛋白血症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肾脏损害1例
白蛋白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