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名远
(福建江夏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新发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引领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演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1]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新时代下,推动和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快中国迈入高收入水平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推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持续演进,在于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竞争力和创新力;需要建立在产业组织创新、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产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而不是单纯为了追求产业经济规模的扩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产业规模逐年增加,为加快产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提供了经济基础。还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市场决定性地位的确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科技创新和技术扩散效用的增强以及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重构,都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红利、政策红利、市场驱动力、技术支撑和发展机遇。为此,研究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对加快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产业高质量发展及其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国内外学者对相关主题给予了关注和研究。高培勇等研究表明,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是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三大要素(李佐军),市场机制作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最好的考核指标体系,如果依赖市场机制,就需要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政府就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为政府(林毅夫、龙小宁)。[3]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质量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4],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而,高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建立在准确理解和把握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这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借鉴的研究成果。李金昌等构建了由经济活力、创新效率、绿色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和谐5个部分共27项指标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5]朱启贵从动力变革、产业升级、结构优化、质量变革、效率变量、民生发展六大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6]魏敏、李书昊构建了涵盖经济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资源配置高效、市场机制完善、经济增长稳定、区域协调共享、产品服务优质、基础设施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成果惠民10个方面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体系,认为中国经济总体呈现“东高、中平、西低”的分布格局。[7]就产业高质量发展及其指标体系研究,叶建赓等结合产业要素、结构质量、环境质量、产品质量等七大要素构建旅游产业发展质量评价体系。[8]徐璋勇构建包括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金融功能、金融稳健性5个维度共43项指标的金融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9]陈文锋、刘薇构建了包括产业导向性、产业带动性、产业市场化、产业创新性、产业效益性5个维度和17项指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得出东部综合质量领跑、中部创新能力突出但市场拓展“缺位”、西部产业反应“冷淡”的结论。[10]
已有文献更多注重经济高质量发展,或者就某地区或单一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展开研究,方法上更多选用熵权法、专家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来构建评价体系。主流研究虽然没有考虑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般性特征,评价指标体系涵盖面也不够齐全,但为进一步拓展这方面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论支持。
新时代下,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和目标。准确把握和理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并以此来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需要综合考虑影响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发展和产业管理等方面的各类型关键性因素。产业是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根据这一定义,只有在企业经济活动达到一定经济规模时才会衍生出新的经济业态,表明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属性。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体现这一重要特征,遵循产业发展内在规律和基本经济逻辑。据此,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和产业经济规模,并作为其经济基础。其次,由于产业间相互提供中间产品,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之间存在很强的经济依存关系、交易关系和技术关联,所以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再者,任何产业发展都有其特定的产业生命周期,产业发展的每一阶段都会受到国内外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环境和资源禀赋、人口、资本、技术等供给因素,以及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等需求因素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良好的供给和需求环境。另外,产业政策是产业管理的重要范畴。国家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对产业经济活动进行有意识的干预和调控。显然,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有为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干预。虽然政府政策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但它却能发挥加速或延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应紧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审视新时代下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遵循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考虑到各类型影响因素。在梳理相关文献基础上,按照指标数据可获得性要求,在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可比性、一致性、动态性等原则的情况下,按四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标准,测度和评价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这里,一级评价指标表示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代码A。二级评价指标包括产业发展基础、产业发展绩效、产业发展新动能、产业发展绿色转型4个评价指标,代码B1-B4。三级评价指标共15个评价指标,包括:基建基础条件、电信与互联网条件、交通基础条件、劳动力基础条件、资本市场基础条件,代码C1-C5;产业总规模、产业分行业规模、产业分行业贡献率,代码C6-C8;产业发展开放程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潜能、高人力资本存量条件、技术专利与研发条件、政府政策支持,代码C9-C13;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环境管理与设施建设,代码C14、C15。15个三级评价指标中,代码为C1-C5的5个三级评价指标主要用于解析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条件;代码为C6-C8的3个三级评价指标主要用于解析产业发展绩效;代码为C9-C13的5个三级评价指标主要用于解析产业发展新动能新活力;代码为C14、C15的2个三级评价指标主要用于解析产业发展绿色转型,反映未来产业智能化、生态化和绿色化发展趋势。基于三级评价指标的设计,产业高质量发展四级评价指标选取了49个具体评价指标,代码D1-D49,见表1。例如,交通基础条件这个三级评价指标,代码C3,包括了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公路里程、铁路里程、货运量、客运量5个四级评价指标。
表1 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1-4级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构建的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赋权法就各层级评价指标进行赋权。通常,赋权法包括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和组合赋权法。[11]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T.L.Saaty提出解决多目标、多准则和无结构特征复杂问题的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AHP)。[12]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把研究对象视为一个系统问题,综合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把复杂的决策问题简化为相对简单的多层次单目标问题,属于主观赋权法。由于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容易造成人为主观因素或专家判断错误而对指标赋权带来偏误,所以为了克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在这方面的不足和缺陷,目前一些评价研究文献中许多学者使用熵权法,或者同时使用熵权法和层次权重决策法。熵权法不同于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它属于一种客观赋权法。根据信息论基本原理,熵是系统无序程度的一个度量指标。如果评价指标信息熵越小,表明指标熵权越大,在综合评价中的作用越大。[13]为了更客观地评价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克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因主观赋权产生的偏误,这里采用客观赋权法对所有指标进行赋权。
根据客观赋权法的基本步骤要求,首先构建评价指标原始数据矩阵。但因原始数据指标量纲不同,所以需要对原始数据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的影响。其次根据熵的定义确定评价指标的熵,然后得到不同层级评价指标的熵权。
1.构建原始数据矩阵
如果有k(j=1,2,…,k)个评价指标,n(i=1,2,…,n)个待评项目(这里指的是年份),那么原始数据矩阵X=(xij)n×k可构建如下:
这里,X表示评价指标体系原始数据矩阵。xij表示评价指标原始数据矩阵元素,即第i年第j个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
2.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
基于选取指标变量对研究对象具有正向作用和负向作用影响,评价指标通常被界定为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对于正向指标,取值越大越好;对于负向指标,取值越小越好。数据标准化时,正向和负向指标做法略有不同,但无论是正向还是负向指标,原始数据经标准化后取值都是[0,1]。正向和负向指标标准化处理见统计公式(1)和(2)。
3.评价指标信息熵和熵权赋值
信息熵反映研究系统无序化程度,如果某评价指标信息熵越少,表明该评价指标数据在不同年份的变异程度越大。设,这里n为测度年份。如果yij=0,则定义,那么利用统计公式(4)测度评价指标信息熵。根据指标信息熵测度结果,利用统计公式(5)测度出评价指标信息熵冗余度。这样各评价指标熵权就可以利用统计公式(6)来测度,并得到评价指标熵权向量w=[w1,w2,…,wk]。
4.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方法
产业高质量发展表现为产业结构在演进过程中实现产业高度化和合理化。根据各评价指标熵权的测度结果以及各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结果,利用统计公式(7)进一步可测度出第i年第j个评价指标的综合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所有年份的熵权,利用统计公式(8)测度出第i年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根据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现选取2000-2018年49个四级评价指标基础数据。数据重点突出和充分反映能够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发展基础、产业发展绩效、产业发展新动能和产业发展绿色转型4个方面。评价指标基础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知网“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数据库中的“年度数据分析”数据。这里,所选取的49个评价指标数据,因存在指标量钢的不同,所以在分析前对评价指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并使指标正向化,以满足数据可比性要求。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二级评价指标中的产业发展基础指标主要考虑了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供水供电供气、电信和互联网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这些评价指标是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需具备的最基本要件和基础。产业高质量发展绩效主要表现为经济可持续增长,产业经济规模逐年增长,产业分行业对经济增长拉动贡献率逐年提高,为此产业发展绩效指标选取了人均GDP、GDP规模和分行业拉动贡献率等指标。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驱动和新的增长活力,为此产业发展新动能指标考虑了产业发展开放程度、高技术产业发展潜能、高人力资本存量、技术专利与研发条件以及政府政策支持等指标。产业智能化、低碳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是新时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产业发展绿色转型指标从固体、污水和环境污染治理、环境管理与设施投资等层面来选择。
现利用熵权法对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一至四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熵权赋值。根据熵权赋值统计公式(4)-(6),先对49个四级评价指体系进行熵权赋值,然后根据熵权赋值统计公式(7)对二级和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熵权赋值。表2赋值结果显示,产业发展基础、产业发展绩效、产业发展新动能、产业绿色发展转型4个二级评价指标熵权赋值分别为0.317 1、0.191 0、0.348 1、0.143 8。熵权赋值最高的是产业发展新动能评价指标,其次是产业发展基础评价指标,两大评价指标熵权赋值共计0.665 3,充分说明这两大指标对推进和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性和基础性的作用。绿色转型作为产业发展的趋势,评价指标熵权赋值最小。一方面表明当前产业发展绿色转型还没有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其特有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当前中国产业绿色发展相对滞后。
赋值结果显示,15个三级评价指标熵权赋值的差异性显著。如表2所示,基建基础条件和交通基础条件这两个三级评价指标熵权赋值分别为0.119 7和0.091 9,占产业发展基础这个二级评价指标熵权赋值的66.73%,这表明基建基础条件和交通基础条件是产业发展基础指标最重要的两个基础性条件。包括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基础建设直接影响和制约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产业分行业贡献率这个三级评价指标熵权赋值为0.081 9,占产业发展绩效这个二级评价指标熵权赋值的42.87%,表明三次结构优化对提高产业发展绩效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已实现了“三二一”产业结构转型,第三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持续高度化的新动能。基于产业分行业贡献率这个三级评价指标熵权赋值结果,可以看出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可通过持续优化产业内部结构,提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贡献率。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这个三级评价指标熵权赋值为0.097 7,占产业发展绿色转型这个二级评价指标熵权赋值的67.9%。显然,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对治理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绿色转型的重要动力。挖掘和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和新潜能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15个三级评价指标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潜能、技术专利与研发条件、产业发展开放程度这3个三级评价指标熵权赋值分别为0.098 2、0.094 7、0.087 8,共计0.280 7,占产业发展新动能这个二级评价指标熵权赋值的80.64%。显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产业发展技术研发投入和技术专利保护力度有利于挖掘和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提高产业附加值。赋值结果也显示,财政政策支持和高人力资本存量指标还没有成为挖掘和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的关键性因素。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相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技术研发投入和技术专利保护,高人力资本存量的作用表现为长期效应;另一方面是中国产业发展还没有完全实现由物质资本驱动向人力资本驱动转变。综合分析15个三级评价指标发现,评价指标熵权赋值大于0.09的评价指标包括了基建基础条件(0.119 7)、交通基础条件(0.091 9)、污染治理投资(0.097 7)、高技术产业发展潜能(0.098 2)、技术专利与研发条件(0.094 7),指标熵权赋值共计0.502 2。从这个角度来看,产业发展基础条件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业研发投入和专利保护以及环境和污染治理投资,是新时代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表2 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熵权赋值
进一步考察49个四级评价指标的熵权赋值情况。如图1所示,49个四级评价指标熵权赋值存在显著差异性,表明这些评价指标信息熵不同,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性作用不同。49个四级评价指标中有20个评价指标的熵权赋值超过平均水平,熵权赋值大于0.02,其中最大熵权赋值评价指标为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基本建设投资额,累计熵权赋值为0.206 5,占四级评价指标熵权赋值的20.65%。
图1 49个四级评价指标熵权赋值情况
根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公式(8),测度出2000-2018年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结果(表3)表明,2000-2018年期间,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产业发展基础条件、产业发展绩效、产业发展新动能、产业发展绿色转型4个二级评价指标综合得分逐年增加,且表现出一些阶段性变化特征。21世纪初期到全球经济危机爆发期间(2000-2008年),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评价指标年度综合得分增长缓慢,但从2010年开始,评价指标年度综合得分变化速度加快。
从动态角度看,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这个一级评价指标综合得分由2000年的0.090 3增加到2018年的0.696 7,表明中国产业发展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产业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影响和反映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4个二级指标里,产业发展新动能和产业发展基础年度综合得分高,特别是产业发展新动能评价指标综合得分持续上升,表现出了非常好的发展趋势。数据显示,产业发展新动能评价指标综合得分由2000年的0.021 3增加到2018年的0.297 8。重要的是,从2010年开始,产业发展新动能评价指标综合得分超过产业发展基础评价指标综合得分,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力量。2016年,产业发展绿色转型评价指标综合得分达到最高水平,为0.105 7,随后开始下降。截至2018年,产业发展绿色转型评价指标综合得分降至0.087 6。产业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必然会带来和形成相一致的发展绩效。2000-2018年间产业发展绩效评价指标年度综合得分表现为动态波动,但波动幅度不大。
平均来看,2000-2018年期间,产业发展新动能评价指标综合得分与产业发展基础评价指标综合得分比较接近,产业发展绿色转型和产业发展绩效两个评价指标综合得分比较接近。这同当前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现状特征相吻合。综合分析表明,产业高质量发展客观上要求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挖掘和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发展绿色转型,并带来显著产业发展绩效。
产业结构高度化转型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现和途径。为进一步实证分析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四大二级评价指标如何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现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模型表达式如下:
式中,yt表示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变量;x2、x3、x4、x5分别表示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发展基础、产业发展新动能、产业发展绿色转型和产业发展绩效4个二级评价指标变量,x6表示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变量,这里变量选用对数形式;ε表示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随机误差项。借鉴范艳丽测度模型对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变量进行测度。[14]测度模型如下,式中D指标用来表示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它受到C、B、P三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其中C表示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的比例关系,B表示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的比例关系,P表示产业发展阶段。为确定P的取值,可在B取值范围内进行反复试运算。结合中国产业发展阶段和B取值范围,通过反复试运算认为,如果B取值小于5时,那么P取值为5较为合理;如果B取值大于5时,那么P取值需相应调整。[15]
为了更全面地分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因素,在分析过程中首先就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4个二级评价指标变量对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回归分析;然后单独考虑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变量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接着综合考虑4个二级评价指标变量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变量,回归分析所有变量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模型三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2000-2018年期间,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4个二级评价指标变量以及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变量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均表现出了显著性影响。另外,模型二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在单独考虑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变量时,其参数估计为0.301 1,即产业高度化水平每提高1%,那么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将提高0.301 1%,在综合考虑4个二级评价指标变量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变量的情况下,产业高度化水平变量回归结果也表现为显著性影响。这表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也是推进和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表4 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回归结果
高质量发展体现了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理念的变化。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使经济发展水平更高、更有效率。产业是经济之本,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重中之重。综上分析,为推动和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一,应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包括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市场改革,提高产业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能力和水平,加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夯实产业经济发展基础以提高产业供给质量;第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传统产业向中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大产业科研投入和技术专利保护,促进产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争取到有利位置,挖掘和培育产业经济发展新活动和新动能;第三,把握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产业向智能力、绿色化和生态化转型,提高产业发展绿色转型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第四,优化产业内部结构,激活各行业对经济增长的潜力,提高产业高质量发展绩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