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教育交流的现实意义与战略意义

2021-07-12 13:50彭鲁迁张素敏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中巴巴基斯坦汉语

彭鲁迁,张素敏

(河北师范大学 大学外语教学部,河北 石家庄 050024)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与中国接壤,是古印度河文明的分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5 000年前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巴基斯坦虽然建国时间并不长,但该地区在历史上与中国的交流由来已久。早在张骞通西域时,中国和印度之间的通道就已打通,随着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和佛教的东传,中国和巴基斯坦地区的交流逐渐展开。以早期僧人的往来讲道、传播佛法作为发端,中巴两国的教育交流并不是一个崭新的话题,但是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两国的教育交流却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一、中巴教育交流的现实意义

(一)维系传统友谊,夯实民众基础

在伊斯兰国家中,巴基斯坦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并把“中国是巴基斯坦的坚定盟友”写进了小学教科书。两国长期保持着“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涉及主权争端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两国始终彼此支持,坚定地站在一起。当一方遇到重大灾难时,另一方总是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倾囊而出,不遗余力。地震洪水、新冠病毒、印巴纷争……中巴“铁哥们”的友情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危机的考验,也在一次次共赴时艰中淬炼得愈铁愈坚。

在这种深情厚谊的基础上,教育交流可以使双方更全面深刻地了解彼此,更大程度上消除人民之间的隔阂,使更多的人学习到对方的风土人情和宗教信仰,扩大交流的范围和深度,促使中巴人民的感情不断升温。中巴经济走廊建立后,巴基斯坦涌现出“留学中国热”,与其他国家留学生不同的是,巴基斯坦学生选择中国留学的首要原因是出于对中国的好感。数据显示,最近几年巴基斯坦赴华留学生中自费生的数量持续增加,成为中巴两国人才交流的新现象。[1]根据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公布的数据,2017年巴基斯坦在华留学生约为2.2万名,其中约2 500名是当年新赴华留学生。有5 000多名巴基斯坦留学生在华享受着各类奖学金。[2]巴基斯坦在华留学生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接触到中国的教育制度,接受了中国的知识体系,反哺了与中国人民的传统友谊。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开展,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合作日益增多,对巴基斯坦的学术研究也得到加强。乌尔都语是巴基斯坦国语,为了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的要求,中国各大学积极培养乌尔都语人才,北京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5所大学目前已开设乌尔都语专业[2],上海外国语大学也于2015年开设了乌尔都语课程[3]。《乌尔都语汉语词典》经过几代专家学者的努力,终于出版发行,填补了我国没有《乌尔都语汉语词典》的空白,对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对外交流,以及推动我国与南亚相关国家的民间往来都具有重要意义[4]。据《经济日报》2018年7月30日报道,中国已有7所大学设立了巴基斯坦研究中心,覆盖工程、医药、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同时,中巴学生互换等计划正在积极推进[5]。2019年6月,河北师范大学也加入其中,成为第8所设立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的中国高校。两国的知识精英和科研机构注重智库建设和学术机构的合作,通过国际学术会议、科研期刊、科研立项、国际顾问、代表团交流互访等形式,进行高水平磋商及协作。中巴教育各个层级的交流凸显了两国日益密切的友好关系,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中巴友谊的受益者和见证者,中巴教育交流成为培养潜在人脉和战略储备人才的重要途径,必将进一步夯实中巴友谊的民意基础。

(二)深化人文交流,推进中国教育国际化

20世纪40年代,詹姆斯·威廉·富布莱特(James William Fulbright)在游说美国政府设立富布莱特奖学金项目时指出,美国不仅要向世界输出面包、牛奶、资金和石油,还必须向世界提供知识精英和领袖人物。[6]教育是扩大国家影响力,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有效途径,这一点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强权政治的威慑力逐步淡化,“人文”因素的渗透力越来越显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文因素的影响。教育是实现人文交流的主要形式,各国都在开放本国教育资源,吸引优秀的国际学生留学本国,努力推动教育国际化。

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等平台,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户。自2005年4月起,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孔子学院、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孔子学院和旁遮普大学孔子学院相继开设。孔子学院的课程丰富多彩,各种比赛和节庆活动也应接不暇,武术班、绘画班、书法班、茶道、插花、中华美食、中医针灸技术等课程增强了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丰富了巴基斯坦学生对中国的立体认知。孔子学院的开设既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也促进了中国教育国际化。从英美的实例可以看出,教育国际化可以为相关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2016年美国经济收益中的360亿美元来自国际学生,其中114.3亿美元来自中国学生。2014年国际学生为英国经济贡献了110亿英镑,创造了3.4万个工作机会。[6]互派留学生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便利的签证政策、灵活的奖学金设置和扎实的高等教育基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来华深造,据统计,2017年共有48.92万名外国留学生在中国高等院校学习,其中31.72万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总人数的64.85%。[2]据中方统计,2017年巴基斯坦已经是赴华留学生的第三大生源国,比2012年提前了6位。[2]巴基斯坦参加HSK(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也逐年攀升,2016年在伊斯兰堡孔子学院参加考试的考生数量为1 350人,比2015年多了一倍,到了2017年考生数量已突破3 600人。[1]

众所周知,随着特朗普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中美人文交流进入了寒冬。中国多家主要官方媒体被定性为外交实体,大约60名中国记者被迫离开美国,许多记者签证的时间被缩短,3 000名中国留学生被指有军方背景而遭到驱逐,甚至还有美国议员建议对理工科中国学生全部停发签证。紧接着,富布赖特项目被暂停,中国驻休斯顿总领馆被关闭。2020年8月13日,特朗普政府又宣布将中国孔子学院美国总部列为“外交使团”[7]。但是鹰派的“脱钩”举动遭到了美国学界和政界众多人士的强烈反对,认为这是极其短视的行为,美国智库界普遍认为,在美中紧张局势加剧之际,暂停富布赖特项目只会适得其反,将对两国间相互理解造成损害。面对美国的严重挑战,中方明确表示,不会采取对等打压的手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在2020年8月7日的署名文章中称:“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是一些美国政客的政治操弄可以隔断的。中方欢迎更多美国各界人士来华亲身感受真实的中国,将继续鼓励和支持两国人民开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青年、媒体等各领域交流合作。”[8]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2020年8月5日接受新华社专访时也表示:“任何时候都不应单方面关上对话的大门,任由分歧、误判甚至对抗来主导两国关系。”[9]

很显然,美国政府采取的是逆时代潮流而动的行为,而中国将会继续以开放、包容的姿态面向世界。阻断教育交流、关闭对话渠道,只会导致更多的误解和矛盾。中巴教育交流恰恰是中国深化人文交流、推动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一环,是实现中国教育国际化的一个有益尝试,也是中国智慧的体现。

(三)针对弱项,有的放矢,取长补短,实现共赢

中巴两国的教育各有特点,巴基斯坦教育存在着入学率低、教师数量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低等不足,为此,巴基斯坦成立了高等教育委员会,大力改革教育现状,但是受战争、恐怖袭击、政权更迭、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的影响,教育一直发展缓慢。中国在教育普及率、教育体系的完善程度、教育设施条件等硬指标上都超过巴基斯坦,近年来,中国多所大学的世界排名有了显著提升,在2020年6月18日更新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有6所大学跻身世界100强,分别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的世界排名分别为15、23和34。[10]

随着国力增强,中国越来越重视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了“孔子学院南亚奖学金”,整个南亚地区(包括巴基斯坦在内)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的名额大幅度增加。为了解决巴方的汉语教师师资短缺问题,中国国家汉办向巴派遣汉语教师并邀请巴籍汉语教师来华接受培训。同时,两国在师资培训方面加强合作,通过长期学位课程、短期培训课程、国外研修课程、国内进修课程、研讨班和研讨会等形式,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等多方面进行培训,实现教师的职业持续发展,帮助巴基斯坦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面对巴基斯坦国内有资质的职业院校少的问题,中方大学还与巴基斯坦大学展开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合作,帮助巴基斯坦培养职业技能人才。

虽然巴基斯坦教育在很多方面落后于中国,但是在教育的某些关键指标上却显示出独到的优势。根据“基于WEF(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教育、培训与创新指数的分析表(2006-2007)”,巴基斯坦教育系统的质量、管理学院的质量、科学研究机构的质量、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可获得性、创新能力等几项指数的分值都高于同期的中国,排名也比中国靠前。具体见表1。

表1 基于WEF全球竞争力教育、培训与创新指数的分析表(2006-2007)①转引自孙龙存《中国与巴基斯坦教育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比较——基于WEF全球竞争力教育、培训、创新指数的分析》,载《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两国在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估、教学管理、师资培训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通过教育交流可以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在建设“双一流”大学的背景之下,加强教育交流,发展交换项目和留学事业,也是我国建设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的迫切需要,可以有效巩固我国教育地位,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认可度。

二、中巴教育交流的战略意义

(一)顺利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维护地区稳定与和平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历史上就是陆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巴基斯坦,现在更是处于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链接的枢纽位置,毋庸讳言,其对于中国“一带一路”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策略至关重要。

经由巴基斯坦通往中亚,在路途上比经马六甲海峡到阿拉伯海缩短了85%,是中国联通中亚地区的最短陆路距离。[11]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遏制和封锁,发展西部战略,加强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的陆路交通,在新时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巴基斯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巴基斯坦地处南亚,在印巴领土争端、打击恐怖势力、维护地区安全等事务上与中国存在利益交集,加强中巴两国的教育交流,符合两国利益,不仅是对中国两千余年的丝路传统的传承,更是两国在新时代和平与发展的战略需要,是中巴两国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体现,是中国创造性地运用历史和现实中的积极因素的绝佳范例。

(二)链接整个伊斯兰世界,突破西方打压遏制

作为率先与中国建交的伊斯兰国家,巴基斯坦还促成了中国同伊朗、沙特等伊斯兰国家的建交,借助巴基斯坦在伊斯兰国家的影响力,中国在中东的外交得以顺利开展。因此,巴基斯坦是中国与伊斯兰世界连通的媒介,加强中巴两国教育交流与合作,可以帮助中国更好地了解伊斯兰民族的文化传统,密切中国同中亚、西亚及中东地区的联系,平衡中国在这些地区的力量,为中国开展大国外交提供斡旋的余地,整体上有利于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促进中巴两国教育交流,对于各国发展多元文化,建设和谐世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也是不可或缺的。

面对中国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惜一切代价对中国进行全面打压,各个领域的斗争从隐蔽走向公开化。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美国更是利用一切机会对中国进行污名化,在南海、台湾等各地挑起事端,以政治势力压制华为等中国企业,妄图对中国实行全方位封锁,两国关系日趋紧张,也使中国面临的国际局势日益严峻。在这种局面下,加强与伊斯兰世界的沟通合作,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活动创造更大的空间,让世界更多地听到中国的声音,显得尤为迫切。加强中巴两国的教育交流,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国与伊斯兰世界之间的窗口效应,在发展中国同伊斯兰国家的友好合作、突破西方打压遏制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促成中巴两国全方位合作,改善民生,共谋繁荣

2015年中巴经济走廊正式启动后,大批中国企业来到巴基斯坦进行投资,援建巴基斯坦的道路、港口、发电厂等基础设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也增加了对汉语人才及各行各业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以专业特长为依托,辅以流畅汉语交流的“汉语+专业”型人才炙手可热,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和良好的汉语语言能力成为获得优质工作的敲门砖,因此,留学中国的经历在毕业生求职面试时备受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多所大学与巴基斯坦大学签订“友好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师资交流、留学深造、职业培训、联合办学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帮助巴基斯坦培养各学科亟需人才。中巴企业多次召开用工需求座谈会,华为、中国石油管道局、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中国电信、三峡公司、中国土木等重大企业先后参加,作为巴基斯坦重要的汉语教育机构,孔子学院也积极谋划,主动参与座谈,了解巴基斯坦中巴企业的用工需求,制定相关课程,为打造“汉语+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贡献力量。孔子学院的学员们积极参加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举行的产品推介会,帮助企业与当地民众沟通。巴基斯坦的年轻人已经把在孔子学院学习汉语,到中国留学深造以及到中国驻巴基斯坦的大型企业工作作为改善家庭生活、实现未来梦想的主要途径。中国的电力、道路等援建项目也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改变了巴基斯坦的贫穷面貌。

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从国家层面来说,关乎国家的未来和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个人层面来说,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命轨迹和未来走向。中巴教育交流为中巴在经济、贸易、文化、科技等多领域的全方位合作铺平道路,以教育交流为载体,长期稳固地推动教育国际化,可以辅助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的实施,更好地发挥中巴经济走廊的作用,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区域经济合作提供新的发展着力点。以教育来撬动中国大国发展战略的整盘棋,可谓“一子落而满盘皆活”。

三、结语

中巴教育交流仍然面临挑战。除了宗教、习俗、安全等因素的影响外,中巴语言文字之间的巨大差异也使巴基斯坦的汉语教学遭遇难题。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觉得汉语太难学、汉字太难写而选择了退课。由于历史的原因,英语在巴基斯坦有良好的基础,大部分受过教育的巴基斯坦人都会讲英语,把子女送到西方留学仍然是许多精英阶层的首选。要在普及度和接受度上追赶英文,汉语仍需努力。

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发展网络教学,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凸显了在线教育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国的慕课、微课、SPOC等得到更加迅猛的增长,各网络平台与各级学校加强合作,不断开发网络教学资源,为在线教学提供技术支持。这也为中巴教育交流提供了新的契机。为了扩大汉语教学的规模,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依托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大力开发汉语和乌尔都语的慕课教学,充实网络教学资源,丰富和完善线上课程,应该是中巴教育交流今后的一个努力方向。

世界局势风云变幻,中巴两国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携手并肩,发挥两国传统友好的优势,共迎挑战,共谋发展,努力实现民族振兴、强国富民的历史重任。鉴于教育交流在中巴友好关系、地区发展与繁荣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应不断深化教育交流,力争通过教育交流,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促进地区稳定繁荣,巩固中巴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为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发挥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中巴巴基斯坦汉语
3300万巴基斯坦人受灾
学汉语
Message from TCL Pakistan CEO Sunny Yang
中巴纺织贸易投资新方向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中国电信建成首条中巴陆地直达光缆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中巴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