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红
河源技师学院
引言:新时期,为了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要加强人才培养能力,通过研究3D打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3D打印专业人才综合水平,利于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保证。在开展实践培养工作过程,要结合3D打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实际,科学的进行创新研究,具体分析如下。
当前3D打印已经在我国的多个地区广泛使用。教育机构主要承担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专业化人才的职责。因此在3D打印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便需在教学体系内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这样不但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还可促使学生尽早了解我国的制造行业及市场发展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优化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对未来岗位的适应能力。3D打印技术为我国的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提供了紧密的联系,同时也深化促进了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教育机构可在3D技术的理论指导下形成三维建模、扫描、打印等多种课程体系,全面迎合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其中较为典型的便是国家组织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技能竞赛活动,要求参赛学生能够从三维理论出发,实施三维模型的建立和扫描,最终运用3D技术完成打印,全面考察学生掌握3D技术的能力。因此学生需熟练掌握该项技术的应用技能,实现数字化模型设计。同时了解并使用点云和噪声点处理等技术,熟练运用工程测试及几何精度等知识作为基础指导。通过针对3D技术的考核检验学生对打印精度的理解深度,并对误差进行分析,总结出根本原因来指导工艺的优化革新[1]。
3D技术可作为行业前沿的技术类型,学生可将该种技术广泛应用到产品的生产环节,全面掌握3D打印的理论、设备及操作等方面的技能。教育机构需结合3D技术开展相应的职业化教育和培训,让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综合衡量区域内的3D打印发展的形势和需求,在确定技术教育内容时,需从技术的材料、工艺及应用设备等多方面来设置教学内容,如3D打印技术基础、3D打印产品的表面处理等多种内容的理论课程,让学生能够从多个层面来掌握3D打印相关的知识,实现更为全面的知识储备。此外还需尽量革新教学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深入到市场和具体的行业企业中了解人才需求,主动迎合行业发展的形势和具体需求培养专业化的人才,从而尽量缩小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就业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具备能够满足后续职业需求的技能,从而推动行业不断发展。
1.教学平台共建。首先企业需向教育机构提供较高水平的3D打印硬件设施,辅助教育机构形成专业的打印实验室。以此为基础,企业还可向教育机构提供行业前沿的打印软件和相关的技术,有效解决教育机构在软硬件方面的缺陷,为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物质保障。其次,可在院校内形成具有实践性的教育场所,与企业联合拓展实习渠道,学生可结合自身的专业自主选择课程资源,院校也需在学生选择课程的同时与企业联系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机会,将理论知识具体应用到实践渠道。最后可拓展应用网络教学渠道,除通过面授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外,院校还可联系企业开展专业相关的网络和远程教学,全面整合国内外的多元化教学资源,为校内师生提供更为先进的教育资源[2]。
2.师资培训。为全面提升院校内3D技术教师的职业素养,企业需定期组织教师参加3D技术培训活动,设置专门的技术深造课程,辅助教师不断革新知识和技能。院校也需增设3D技术高级研修班等,聘请行业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经验的人员与教师开展交流活动,结合教学课程的设置和实施等步骤进行探讨,从而促进3D技术的深化发展。
3.科技成果转化。企业需与院校联合实施科研项目,可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为所有参与和应用项目的人员提供必要的经济、技术及人员等方面的支持。有效发挥产业联合的优势作用,不断拓展项目的运用范围,协助研究机构深度挖掘项目的经济价值,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以企业为核心,院校为补充的新型教育体系,共同推动3D技术的创新发展[3]。
4.校园科技活动。企业需与院校共同构建先进的教育网络,定期派驻具有专业技能和经验的专家到院校开展专题讲座活动,主要就3D技术的发展、软件研发及学生的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信息,并在校园内组织开展各类科技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通过竞赛等活动展现自身的优势,同时拓展学习的渠道,让学生在更为轻松的状态下对专业学习提高兴趣。
新时期,有效的培养3D打印专业人才是必要的,在工作实践过程中,要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从而加强教师综合能力,以更好地推进3D打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开展。希望通过有效阐述,能进一步加强3D打印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