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技术联盟创新工作与诚信体系建设刍议

2021-07-12 07:20:50杨一图杜宏群
科技视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中关村诚信体系

杨一图 梅 萌 杜宏群

(1.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启迪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分站,北京100084;2.清华大学,北京100084;3.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会,北京100084)

1 产业技术联盟的发展现状

产业技术联盟是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织机构联合组成的以实现共性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为目标的组织形式。20世纪60~80年代以美国、日本、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围绕半导体、工业互联网、先进制造和人工智能等多个高新技术领域陆续成立了开展技术创新和产业促进工作的研究院、联合体、联盟等组织。如美国的半导体制造技术联合体、工业互联网联盟,日本的VLSI集成电路技术研究组合,德国的光伏技术创新联盟、eNOVA汽车电子创新联盟等。这些国外的联盟由具有共同创新目标和要求的产、学、研机构组成,共同特点是承担国家战略性的科技研发、政府主导成立并大量投入资金、建立公私合作模式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等。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我国明确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产业技术联盟应运而生。2002年,我国第一家产业技术战略联盟——TD联盟成立。2009年,国家科技部等六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支持和鼓励一批重点科技领域联盟的发展,总计有三批130家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北京中关村是产业技术联盟成立最早、发展最快、数量最多的区域。

作为首个国家级的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先行先试,2006年在全国最早出台了专项政策《促进中关村科技园区产业技术联盟发展的实施办法》,明确了政府支持产业技术联盟开展下列工作: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的合作研发;推广、应用和保护知识产权;制定和推广技术标准;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设计并实施行业整体解决方案;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吸引创业资本投资;建立产业技术信息和标准信息交流平台;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开展产业研究和行业研究等。以上工作也成为指导产业技术联盟开展创新工作和检验创新能力的关键性指标。2011年起,中关村区域的产业技术联盟可以正式注册成为实体法人。截至目前,在北京市中关村区域,总计有250余家产业技术联盟注册成立。

2 产业技术联盟的创新工作的特点和问题

根据国内外产业技术联盟的发展经验,产业技术联盟成立的初衷是希望通过产、学、研等多方合作实现共性技术的突破和产业领域的发展。评价产业技术联盟的创新工作和发展能力的角度具有多样性。国内有关学者如宋东林和孙继跃(2012),何欢和于升峰等(2017),李冠中(2018)等人因研究角度和目的不同,在评价产业技术联盟创新工资和绩效的方法上有所不同。尽管如此,内容都大同小异,基本上都能全面反映产业技术联盟的创新工作内容。2013年起,国家科技部开展了系统的产业技术联盟创新工作活跃度的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于产业联盟如何推动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形成创新创业的生态链。重点工作聚焦在共性技术研发、标准创制和专利获取、产业链构建、共性服务平台搭建。中关村示范区和民政部门在对社会团体的考核要求和产业技术联盟创新工作特点基础上,也从“行业(课题)研究”“产业服务”“标准创制/专利”“平台建设”“区域合作”、“服务政府”等方面指导开展对产业技术联盟的创新工作的评价。

据2020年中关村示范区对81家产业技术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创新工作中举办会员培训、重大活动和标准创制数量相对较多,分别为200项左右,其他依次为产业服务140余项、区域合作100余场)、行业/课题研究80余项、政府购买服务40余项、搭建各类平台30多个、获取专利30余项。统计结果体现了各项创新工作数量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发展很不平均,主要创新工作集中在了举办会员培训和活动上,而在创新工作的核心方面如产业服务项目、行业/课题研究、标准创制、搭建平台、政府购买服务和专利获取数量上活跃度不高,数量明显具有差距。更重要的是,每一项指标几乎都出现了严重的分化的问题。每项创新工作集中在了少部分联盟的手中,大部分联盟几乎或很少参与和组织创新工作。

产业技术联盟建立的初衷是成为产、学、研等各类组织机构联合创新发展的平台。共性技术的研发和突破需要产业技术联盟通过搭建各类创新资源共享平台来实现,包括创新所需的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和知识产权等相关内容。这样可以更有效率地为创新的参与者提供所需的各类资源,有效地提高创新速度,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以往产业技术联盟的发展经验来看,只有少数的产业技术联盟能够实施这项工作,搭建起联盟内部,联盟和联盟之间共享合作的平台,开展共性技术研发等相关创新工作。造成该问题原因很多:一是产业技术联盟对自身发展定位和工作重点不同;二是受限于资金和人力的不足,无法开展相关工作;三是资源共享,特别是科学数据、专利等知识成果的共享,往往涉及所有权问题。因此,如果缺乏对合作者真实信息的了解和诚信透明的约束机制,参与者难免会对合作产生顾虑。

中外学者如殷群(2015),李岱松、孙亮等(2016),Birely(2007),Ybarra(2009)等就曾指出,信任是联盟组建和运行、开展任何创新工作的基础。根据对中关村示范区产业技术联盟的调查,它们认为相互信任是联盟成员单位间,联盟和联盟间共享创新资源,协同创新的基础。这个基础一是需要有约束各相关单位的机制,形成体系;二是通过该体系能获得可靠真实的信息,可对合作方进行相关的评估。而目前,产业技术联盟的诚信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产业技术联盟的约束机制还不够完善。据了解,现阶段中关村示范区和北京民政部门通过联动工作机制,对产业技术联盟的诚信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并将诚信信息与支持政策相挂钩。然而,参与诚信体系建设并不具有强制性。从目前看来,每年参与诚信建设的产业技术联盟数量依旧有限,仅占所有合法注册数量的1/3左右。同时,产业技术联盟的诚信信息还未完全与司法、银行等其他部门互通互联。

3 以诚信体系建设促进产业技术联盟的创新工作

产业技术联盟的创新工作和诚信在本质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产业技术联盟作为协同创新的主体,创新工作需要各参与方的相互信任,因此相关的诚信建设必不可少。另一方面,完善的诚信体系可以为创新工作提供真实透明的信息,成为信任和合作的基础、促进创新工作的发展。

首先,要充分认识产业技术联盟诚信体系的内容,在建设过程中都要同步推进,才能形成合力产生作用。殷群等(2013)认为,建立合适的利益分配、法律监管和社会评价机制是建立联盟信任机制的关键因素。中外学者Ellickson(1991),王淑芹、曹志瑜(2013),徐嘉(2003),郑磊(2012)等人的研究成果指出,完整的诚信体系应该包括:(1)内在的道德和自律、教育宣传等自我约束机制;(2)外在的相互契约、法律法规、评估和监督机制等外部规范系统。这个体系应该是所有主体进行诚信体系建设的范式。这两个部分应该同时进行构建才能得到相应的效果。就诚信体系的内在部分而言,应对产业技术联盟开展主动积极的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让诚信成为联盟的共识,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和氛围,以此来约束自己在创新工作中的各种行为。就外在的部分而言,需要相关部门出台和完善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监管主体职责、完善诚信评估机制和奖惩措施、诚信建设强制化和加强诚信教育。这些工作是保障和促进产业技术联盟诚信建设和开展创新工作的基石。

其次,构建诚信体系的主体和步骤应该清晰明确。前期以政府主导为主,可以快速建立产业技术联盟诚信体系,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宣传教育和实施监管来树立诚信意识,这是必要的手段之一。但是如果只是依靠政府主导和投入,未必能使产业技术联盟主动地参与诚信建设。比如,虽然中关村示范区和民政部门已经有相关政策引导开展诚信建设,但是产业技术联盟参与的积极性有限。更需要留意的是,纯粹以获取政府支持为主导来开展诚信建设,对产业技术联盟并不具有长期的可持续的吸引力,能够获取的收益十分有限。因此,还是需要从“政府主导”逐渐过渡到“市场主导、第三方和产业技术联盟积极参与的方式”,形成长期有效的互动。一方面、建议由多家产业技术联盟自发联合,依靠专门的部门,如“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会”等枢纽型社会组织,负责诚信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工作。结合市场需求和产业技术联盟创新工作的特点,倡导诚实守信的道德氛围,逐步建立产业技术联盟自我约束机制,完善信息的收集、评价和披露机制。为产业技术联盟协同创新和相互合作提供准确透明的信息。另一方面,作为协同创新的主体,产业技术联盟需要有主动遵守诚实守信要求和履行如实展示自身工作信息的义务,并且倡导相关会员单位共同遵守。这样才能够保证“产业技术联盟诚信体系”能加积极地运转,为产业技术联盟乃至更多相关的产、学、研等机构搭建更多的合作平台,形成“诚信建设→合作信任→协同创新→联盟发展→积极参与诚信建设”的良性循环,促进产业技术联盟创新工作开展和自身组织的发展。

最后,需积极推进产业技术联盟诚信建设在全社会得认可度。可以考虑依靠第三方机构等市场力量来支撑诚信体系建设,以期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提升信用度和竞争力。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第三方机构对产业技术联盟各项诚信信息指标进行专业、独立、透明、完整的研究和评估。从市场的角度出发探讨指标设立的角度和权重问题,重点关注在创新工作中各方对产业技术联盟所需要了解的信息和评价办法。但不少中关村示范区的产业技术联盟反应,现阶段独立第三方开展的有关产业技术联盟诚信工作数量较少、范围有限,市场的获知程度和认可程度都还很低,无法为产业技术联盟带来的更多的担保作用和经济利益。要想使第三方机构的工作得到市场的认可和公信力,就需要积极支持第三方开展专门针对产业技术联盟的评价业务,积累经验,来增加诚信信息和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同时,还要积极推动将产业技术联盟的创新工作信息完全纳入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增加诚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透明性,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得以被充分利用,增加产业技术联盟社会认可度。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使有关产业技术联盟信息的收集和获取更加完整、准确、直接、快速。

总而言之,诚信体系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使产业技术联盟在内部可以形成相互的诚信道德和信任机制、相关信息可以得到完整、准确和及时的披露,约束产业技术联盟及其相关单位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增强它们的信用度。从而在创新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促进相关单位之间的信任和合作,使得产业技术联盟在搭建创新资源共享平台方面等开展更多的项目和工作,真正做到协同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中关村诚信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医疗装备(2019年8期)2019-05-20 09:27:24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中国盐业(2018年20期)2019-01-14 01:18:44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少先队活动(2018年5期)2018-12-01 05:24:37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金桥(2018年4期)2018-09-26 02:24:52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花样”中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