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舟
(湖南工程学院,湖南湘潭 411104)
服装表演专业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新专业,它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为一体,服装表演专业的开课主旨是培养出既能掌握好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掌握多种服装表演技能,能在服装表演行业中,做好服装规划、宣传以及服装展示等工作的应用性专业对口人才,服装表演专业的专业核心培养出各种能胜任服装宣发活动的人才。在该专业已开启的课程中,形体训练课程占有重要地位,是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目前多是服装纺织以及体育艺术类院校开设了服装表演课程,但是由于专业是新专业,服装表演专业的教育体系还未完善,其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存在较大差异。服装表演专业课堂上的形体训练的各项课堂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还与传统的形体训练课程存在差异,它一方面要满足服装表演专业的形体要求,另一方面又要符合常规形体训练课程的基本规范。
所谓形体,顾名思义是指一个人的身形和体质,是体型和姿态的外在的表现形式的总称。而形体训练的课程目的主要是塑造体型、体态、气质以及动态等个性的一种训练手段形体训练主要是调整学生的肢体动作表现力,对人体的各个部位的协调度、韧带肌肉的拉伸等方面进行训练,通过融合一些舞蹈美学的教育理念、对肢体的训练方法、动作指导等方面,达到更好地展现人体肢体美的目的。但由于服装表演专业,表演的特殊性,它对待的形体训练所涉及的内容、教学手段、教学重点等与舞蹈等艺术专业存在较大差异,它需要更注重结合服装表演专业的课程特征以及形体训练的要求。其教学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姿态调整训练、肢体协调性的训练、动作规范训练、韧带肌肉拉伸训练、体态调整等。
服装表演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便是服装表演,服装表演课程是服装表演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服装表演专业学生必须要学习的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进行服装表演过程中各种步伐、造型、表情、转体及组合的训练。形体训练便可以更好地为服装表演课程内容的顺利进行打好坚实的基础,因为经过形体训练课程的练习,能够使得学生有更好的气质,更好地身段,这对于偏向从业服装表演职业的学生更是重中之重。对于倾向于其他方面发展的该专业学生而言也便于建立起他们对人体美的认知,对节奏韵律的掌控[1]。
针对服装表演专业的相应形体训练存在不同,要求上的差异在于目的主要是修正模特的外形,人为塑造锻炼出良好的身体比例和良好的身体肌肉线条。服装表演专业的学员一般特点有个子比较高、四肢修长,这便要求在对他们进行形体的训练时要适当减少动作的幅度、降低节奏速度,注意在训练中扬长避短。注重保护练习者的各部位关节和韧带,锻炼学生跟随节奏进行动作的展示的能力。并且,对于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的形体训练更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具有针对性,注重学生肩、腰腹以及关节部位的力量练习,由于每个学员的个体情况存在差异,所以需要根据个体的情况来进行这些部位的锻炼不可一概而论。其次,形体的训练需要注意全方位训练,不能只专注于某一项,需要经常进行“拉通训练”,并且要时常改变训练方式,使用不同的训练方法交替训练,注意动静的结合、刚柔并济、耐力与力量相结合等,使学生的到更全面的发展。
虽然被服装表演专业录取的学生的自身条件都应该比较好,但是如果他们仅仅掌握了该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依靠自身的没有过多修饰的自身条件,很难达到对服饰的全方面展示的效果,好的服装表演者,应当具备良好的身形,优雅的体态,以及和谐和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的表达。只有这些方面都同时具备,服装的表现效果才能让人足够满意。才能呈现出精妙绝伦的视觉画面。如何获得这些方面的能力,只有依靠形体训练,形体训练的课程主旨便在于培养人的体态气质,锻炼人的肢体动作的美感并且在不断地训练中培养对肢体、服饰的美的见解。只有经过长时间有效的形体训练,学生们才能满足服装表演严苛的各项要求。
形体是人外在综合形象总称。人的人体形态会因为遗传和环境以及日常的动作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后天的生活环境、成长阶段的营养情况以及锻炼的强度等被统称为环境因素。即使遗传因素是能最大程度改变人的基本形体中的因素之一,但是如果把握好后天环境因素也能很大程度的改善先天的体态体型上的不足。服装表演的形体训练课程中,学生需要注重要练习多种动作体态,使得动作上能呈现出最美的形态,还要注意表情管理以及在尝试建立起最适合自己的台步风格并且加强节奏感的训练。通过合适的形体训练改变服装表演者错误的仪态和不符合标准的体型,改进人体的形体美、轮廓美以及姿态美,使得学生各方面的状态能达到服装表演上的各项基本要求,提升各方面的美感,从而提升表演者的舞台魅力,从而加深舞台效果,起到对服饰的具有强表现力的展示作用。
气质是决定一个人给其他人感官感受的直接表现,具有很高的后天塑造性。气质虽然会受到先天性因素的部分影响,但是大部分情况都可以经过后天的训练来培养。气质可以在后天的生活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社会阅历,增强知识见解,培养文化素养来改善和提高的[2]。形体训练课程不仅可以从体态动作方面改善学生的条件,还可以从课程的各项培训中,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并且锻炼自我控制能力,使得学生敢于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从而改善提升学生的气质。与此同时,在形体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对服装表演的感受会更加的真实突出,从而辅助服装表演的常规课堂教学以及改善学习效果,所以形体训练对于培养学生气质有很大的帮助。
形体训练还是辅助美学教育的有效方法。对美的需求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的需求,形体训练便是使学生树立对美的认知的一种间接手段,一位足够优秀形体训练老师可以引导他们学会去发现、展现并且认可、欣赏自己的美。而形体训练融合多种艺术元素,例如舞蹈基础、健美基础、健身基础等,在训练学生体态的同时,让他们学习到专业训练的要求和目的,通过课程的训练来改善目前肢体上的不足,展现出能被大众欣赏和认可的肢体美,并且经历整个完整的追求美的过程。通过各项目的培训练习练习,培养服装表演者对美的认知,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体态美、动态美和气质美等多种美的表现形式[3]。
音乐在整个舞台表演中起到调动现场气氛,引起观众共鸣的作用,甚至可以从另一个表现层面传达出设计师设计服饰的初衷,和设计时的内心情感。所以,在形体训练课程中通常会给每套动作组合的训练准备适合的有节奏感的音乐,让每一次的课程训练在肢体联系的过程中也加强对音乐节奏的认知。模特在展示服饰的过程中所走的台步需要跟随音乐的节奏韵律进行的,而不是自顾自地盲目行走。当服装表演者具备了完美的体态与动作,能决定他们对服饰的展示效果的便是对现场节奏的把控。形体训练使学生在日常的训练中便跟着音乐调整自己的动作步伐,锻炼依据节奏做动作的能力。
大部分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都没有很好的舞蹈基础,如果在形体训练课程中加入过多对身体柔韧度要求过高或者动作难度过大的舞蹈内容,会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难以跟上,甚至在练习中由于技巧的欠缺导致学生受伤,伤害到学生的身体,影响之后的课程进度。并且对于服装表演的学生而言,舞蹈内容的涉及并不是课程的必须内容,过于追求动作的复杂性会使课程避重就轻,浪费课堂时间,影响课堂效果。所以在针对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进行形体训练课程内容的设计时,应当注意减少高难度舞蹈动作的涉及[4]。
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对于服饰的展示工作对身体各方面的力量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只有力量与耐力条件都能过关,才能更好地做好对服饰的全方位宣传展示,所以在形体训练的课程安排中应该适当地加入训练身体各部位力量以及耐力的内容,并且为了使课堂效果达到最好的状态,应注意相关内容的涉及量,不能太少,也不宜过多,过多的力量训练可能导致肌肉线条过于突出影响对服装的展示效果。适当的力量训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肢体的力量还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塑造身体轮廓的作用,使学生身形呈现出最好的健康美的状态。所以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的形体训练需要注重身体力量的训练。
由于服装表演学生日后工作的工作需求,需要学生在有良好的身体协调性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对节奏有很好的把控,在T型台上的表演需要学生穿着华丽的服饰,随音乐走出节奏感,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踩点”,所以在日常形体训练中针对该专业的学生应当适当加重对学生节奏感的训练,比如,在平常的形体训练的动作里,选用一些节奏比较分明的背景音乐,使学生在注意动作的标准性和美感的同时,注意对节奏的掌握,要在控制好节奏的情况下完成对动作的处理,使所有的肢体动作都能与背景音乐相融合,从而呈现出更好地画面。
根据服装表演专业的各项要求来进行严密的分析,形体训练的课程的作用能恰到好处地使学生更加满足行业的要求,所以在服装表演专业中开展科学合理的形体训练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好处。服装表演专业的普通课程与形体训练课程相辅相成。两者共同作用,可以对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全面发展。使得学生在经过在校期间的学习,逐渐成长成为一个能够满足行业各方面严格要求的行业人才。只进行传统课程的学习,效果是远远达不到的要求的。只有多种课程互相成就才能成就学生的全方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