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欲”禁与放对社会进步发展的影响探析
——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和宋明时期人性理论为例

2021-07-12 06:50:56房为厦
大众文艺 2021年10期
关键词:神性天理人文主义

房 杉 房为厦

(1.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浙江杭州 310051;2.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

荀子《性恶》篇云:“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在当今社会,任何人都有其七情六欲,这是难以避免的。合理的欲望可以推动自身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过分禁欲或纵欲则会对人的生理及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戕害自身,故中庸即美德是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是对人性的一次解放,其程度之巨前所未有;而相比同时期的宋明理学则以“存天理,灭人欲”为纲,极大地限制了人的全面发展。至此,中国与世界的发展道路分道扬镳,使中国的前进步伐日益落后、停滞不前。直到改革开放后,我们才渐渐跟上世界进步的潮流。

一、人的欲望具有完整性,片面发展贻害无穷

神性与人性本是相辅相成的一对,无论突出神性,以神为基;或者强调人欲,以人为楯,无视与其对应的一面,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片面发展,片面发展不是造成“黑暗的中世纪”,就是带来科学的滥发展,都是日后要竭力避免的。

人类的本性,从茹毛饮血的荒蛮时代,到今天由法律或道德把持的文明社会,始终是存在的,但却被人类自身以种种借口鄙夷,中国和世界都是这样,或加以道德的约束,或施以神性的控制,抑或“必欲除之而后快”。这只能说明人对自身“人欲”的认识是片面且狭隘的,便出现了改变社会前进方向、停滞社会发展的巨大偏差。这种偏差,深究起来,是完美主义虚荣心在人欲问题上的作祟,是人类自卑心理达到极致的必然结果。对“完整”人欲——“理性”与“本性”“善性”与“恶性”——产生的只求其一的误解,对于这一行为产生的严重后果,足以令全世界感到扼腕顿足。

基督教在十个世纪内,对本性极限施压,走向了神性极端,这必然是错误的。神性使本该占有一席之地的人性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本性对社会发展的正面意义,随同其负面影响在神性的压制下日益缩小,越发显得微不足道,由本性给科学和社会提供的能量,也难以为继。因而,西方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宗教的极端控制时期,出现停滞乃是常事。但正是基督教对人性漫长而严厉地控制,才导致“罪孽深重”的本性累积了对抗神性所需的足够能量,质变开始了,人文主义思潮如疾风骤雨般转瞬之间包举意大利,随即囊括欧洲大部分地区[3]。这一思潮,是对垄断西方千年神性的匡正,是从宗教极端到人本极端形式不同但本质一样的翻版,就这样,本性的负面影响,也随同其正面意义在人欲解放的浪潮中过度放大,越发暴露无遗——虽然在刺激西方社会、经济等诸多领域超乎理性的发展方面前所未有,但给全世界带来的灾难也显而易见:圈地运动、殖民主义、极端气候等一系列恶果,都与文艺复兴之后“欲望”的过度解放带来科学任自发展有关、与人丧失了理性和神性的约束亦有关。所以,在人欲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绝不能有所偏颇。

二、人文主义对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人文主义者有功于历史,毋庸置疑——他们弘扬普遍抽象的“人”性,提倡以个人为本位的社会伦理观,直至人本主义深入人心。这都是人类正常心理的反映,他们所强调的人欲解放,正是资本主义向封建主义发起猛攻的原动力;不过,人文主义者有过于历史也是昭然若揭——个人主义泛滥成灾,以及富人对穷人赤裸裸的掠夺,在霸凌过程中又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牺牲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为代价,这些究其缘由,皆是人文主义。但是,人文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正负价值同淬一身,但宏观来说人文主义的作用,在万马齐喑的历史背景下,是利多于弊的,尤其在促进科学的发展方面,大抵只有人文主义才有这样的贡献。

有人认定,近代科学产生于基督教国家[4-5],而直到如今,这些国家在科学领域独领风骚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据此得出“基督教统治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结论,似是南辕北辙。我们无意否定基督教,基督教有它特定的作用:如提高群体的道德修养以维护社会的相对稳定等,在这些方面,基督教不是可有可无的。但基督教与科学的关系,并非水乳交融,在长达十个世纪宗教控制下的欧洲发展史上,反而是冰炭同炉的。基督教统治下,一定会推崇“完美”的神性,遏制“低级”的人性,遏制人性实质是什么?毫无疑问——“禁欲”,禁欲是妨碍科学发展、阻挠社会前进的罪魁祸首。如果说近代科学产生于基督教国家,绝不是因为基督教与科学有直接水涨船高关系,而是因为基督教对这些国家过分控制,尤其是压抑人性,过度的宗教势力必然矫枉过正,这才使得弘扬人欲的人文主义,由沉默寂寥到烈焰四射。总之,人欲的解放才是科学大发展的直接动力。基督教统治下的中世纪的悲惨结局,恰恰就是禁欲危害的证明;中国宋明以后的“灭人欲”也正是李约瑟难题①产生的主要原因。所以,人欲的解放,不只是复兴文艺那样简单,也不是恢复人的本能幸福那样表面化。深刻一点说,它是科学发展之关键,而科学发展是社会前进的根源。

人文主义的贡献,最主要的,就是解放这些人身固有但又被压抑至的人的本性。虽然它对社会的发展留下了一些后遗症,但它就解放人性这一点,人文主义的价值应给予一定的肯定。在西方,由人文主义带来的科学技术超乎想象的发展,在短短的一百年时间里,甚至能超过既往上千年的总和,这实在是一个不平凡的奇迹。

三、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潮已经形成

反观同时期的中国,却大兴“灭人的欲”的统治,戏剧性地走上西方的老路,一蹶不振近千年。这段时期,虽不是神性至上,但纲常礼教一统天下,与“神性至上”不谋而合,对待“人之本性”,则如过街老鼠,宋以后再难有正名的机会。在此说明一点:“天理”与“理”大抵意义相同,而“人欲”与“欲”则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正当的生存需要,如饥食渴饮之欲,即是天理,超过限度,才是不合理的“人欲”[6]。整个社会——从经济到军事、从军事到法律、从法律到教育,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等多领域——并非李约瑟一几之见的科学领域,虽也有过短暂的辉煌,但总体是“一泻千里”。其根本的原因在于过分的控制人欲。箍紧人欲会使人的本能幸福不能满足,更使科学发展所需的动力无法保障,丧失了动力源泉的科学,失去了发展的机会,便无法推动社会前进。中国社会的停滞和欧洲社会的飞跃基本处在同一时代,一个固守成规,一个积极思变,反差强烈而鲜明,最终出现了近代史上令人深感悲怆的一幕。

自宋朝开始,虽然没有宗教对本性的压制,因为宗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与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两相比较,前者尤为力单势孤,但中国拥有不亚于宗教力量的道德约束,这种形而上学的极端约束已经背离了中庸思想,其结果只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灭人欲”的目的没有达到,反倒弄得两败俱伤,直至中国社会整体沉入深渊。

宋明之后的所谓天理,压制人欲的时间或略短于欧洲的中世纪,后人将其称为“中国的中世纪”,整个社会被囚禁在所谓“道德”的牢笼里,不思进取。中西文化好像共同构成了一个文化地球,当太阳照耀中国的时候,西方由于宗教控制,漆黑一团,当西方结束黑暗进入文艺复兴的光明时期,又轮到中国长夜难明,期间,虽然有过反转,如康乾盛世,却只不过是没落中的“残灯复明”罢了,大势已去,不容逆转。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仍然是“公义胜私欲”的传统思想禁锢着人们。由于过分压抑了人的自然属性,强调人的道德理性,在本性和理性的关系上,从而产生了冲突与对抗,不是生死相依而是你死我活,以牺牲人欲为代价,以保存天理为幌子,使社会发展因为本能欲望几乎被“斩尽杀绝”,最终丧失了原动力。这段时间,不只是科技落后于西方,其他领域亦是同样的宿命。

对宋之后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一特殊时期,进行实事求是地反思,结果是失望与希望交织。失望即“人欲”所产生的动力,在天理的束缚下渐渐失灵,中国社会曾一度沦为列强瓜分的对象;而希望正是出现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拐点。改革开放之后,人性已经较之前的状态出现了巨变:由“存天理,灭人欲”到“天理”与“人欲”的并行不悖。短短几十年间颠覆了千年道德传统,这实在是一个奇迹,实现了人欲由“禁”到“放”的奇迹,就像人文主义思潮对西方实实在在的影响一样,终成鲜活的事实。

汹涌澎湃的人性解放狂潮已经荡涤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对它固有的弊端,仍需要提高警惕,将其控制在“如来的手心里”乃是上策;但对它刺激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能量,也不能再有糊涂的认识,毕竟“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能量,足以促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西方社会的进步已经给我们做了榜样,中国社会的时来运转开始呈现眼前。但是,我们不能使“人欲”任自发展,否则又会走上偏离正轨的旧路,实属危矣。

注释:

①李约瑟难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猜你喜欢
神性天理人文主义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旅游学刊(2023年3期)2023-06-13 20:34:33
日常的神性:局部(随笔)
山花(2022年5期)2022-05-12 21:24:35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阿来研究(2021年2期)2022-01-18 05:35:24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戏曲研究(2020年2期)2020-11-16 01:21:06
自然神性辉光下的凹村世界——雍措散文集《凹村》解读
阿来研究(2020年1期)2020-10-28 08:10:58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一) 两手托天理三焦
基层中医药(2020年4期)2020-09-11 06:30:36
天理与国法:灾异谴告话语中的慎刑之道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20
春·遇见
醒狮国学(2018年4期)2018-08-04 08:54:20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哲学分析(2017年2期)2017-05-02 08:31:38
如何重构人文主义
出版广角(2015年6期)2015-05-30 23:3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