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的“数字化”建设路径分析*

2021-07-12 07:25
大众文艺 2021年2期
关键词:国际化办学数字化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辽宁大连 116023)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越来越多的参与国际事务中。这就需要大量的国际化人才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有力后备力量。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除去外语能力的培养之外,更需要其具有国际事业和沟通能力、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近年来各高校积极开展合作办学工作,结合各校特色纷纷制定各类培养方案,以期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制定高效的培养路径。 但与此同时,合作办学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如合作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课程设置契合度较低、国际化资源利用不合理、师资队伍不能满足要求、过程监管不到位等各式各样的问题。

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已经经过了从探索期到规模性发展的一个阶段,在数字化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合作办学内涵才能够全面的促进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体制的全面建设。

一、中外合作办学“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信息化手段,为高等教学提供了相当的便捷性,也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展开与深入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但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合作办学需要将信息化资源管理与应用上升到整合优化、转型建设的新局面,合作办学的“数字化”建设进入了战略层面,合理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帮助高校在合作办学层面更好地做出管理上的决策及调整。

首先,在“认知”层面。中外合作办学的“信息化”不应当仅仅指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即从教学课本变为电子版本的信息资源。更多的,应该是在信息技术的承载下,多维度的信息化转变,如合作办学的教学平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等,还应包括对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数字技术的有效利用,以实现创新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其次,在“融合”层面,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从实体状态的过程转变成信息系统中的数字,打通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的数据实时流动与共享,实现信息技术与高校教育的真正融合,发挥数据的价值;

第三,在合作“整合”层面,适应互联网时代和智能时代的需要,基于数字化实现信息化教育的基础上,加快传统合作办学的培养目标整合、课程体系整合、教育资源整合、联合管理整合等。

“数字化”建设能够挖掘合作办学的新价值。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合作办学在企业与高校之间搭建需求平台,建立高效的人才培养、流动、就业机制,通过信息收集、数据分析、链条化管理推动合作办学向实践培养模式过渡;同时数字化的信息管理,能够使合作双方同时双向关注培养机制、观察培养学生状态、调整培养方案,并通过协调实现合作办学的高度内涵融合。

“数字化”建设能够开创合作办学的新模式。“数字化”教学需要组织者、参与者、建设者都能够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当下的合作办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数字化”合作办学落地实施的过程即是中外合作办学在当前时代要求下从传统走向创新的必经之路。“数字化”要求教师具有新能力,教学具有新模式,教育具有新价值,因此“数字化”合作办学的建设过程即是合作办学创新发展的新启程。

“数字化”建设能够提升合作办学的新能力。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人才培养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重要使命。而高质量的教学模式、创新的培养方案、开拓的发展理念才能够为高校的持续发展注入活力,而所有这些模式的变革都离不开数字经济时代的诊断、预测与规范性实施。“数字化”合作办学模式的建设不仅是在国际发展的大背景下为自身的变革寻求有效途径,更是大数据潮流下教育延展性、适应性发展的良好平台。

二、中外合作办学“数字化”建设的优势

1.创造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

“数字化”合作平台的建设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作业,而是一项工程,它将领先的数字技术引入到教学、科研、管理和考核等各项活动中去,进一步提升合作模式下的教、学、管的质量,并在此基础上衍生新的教学模式和作业形式,完结传统教学形式难以完成的目标。结合数据分析、数据共享、数据引导的各类信息化手段使高校工作者在教学思维、教学观念、教学形式等各方面进一步改进。

同时,合作办学的“数字化”平台建设应当是高校教学、科研与合作工作办理的公共平台,它既触及学校每一个参与合作项目的学生、也应当触及相关专业的教师、科研人员。使得合作共赢的模式不仅在学生资源共享、培养模式共建的层面展开,更应在教师科研共商、学术共研的环境下稳定持续的发展。

2.实现跨地域的高效管理

合作办学的“数字化”平台建设能够以信息资源与信息管理为核心内容,完成数字化的学习、教育、科研和管理工作,为合作办学模式的内涵发展提供新契机。创立数字化的生活空间,创立虚拟学习空间,完成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数字化空间可为学校间的跨地域事务办理供给坚实的根底保证,如学生的接续性培养方案或实践性课程学分均可通过平台进行直接对接,减轻双方教师的重复性工作工作量,还可经过平台监控学生的实时学习状态,促进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也可运用数据统计的方式分析合作办学期间各工作效果达成度,对各类涉外的事务工作进行优化,推进合作项目内各项工作的开展。

3.提升国际资源的利用率

合作办学“数字化”建设工作的推进将使各高校独立涣散的网络体系相互联系起来。以往只能在有限范围里使用的国际化资源可在两校合作的平台上获得更高效的使用空间,而除去学历教育与短期交流的学生之外,其余本地学生也可利用国际化资源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并参与国际活动,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增添助力。学校也可根据数据监测,对网络信息访问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不断优化现有国际资源,提升学习氛围,也可借助合作办学平台,举办多维度的线上教学活动,更高效的利用教学信息资源、国际教师资源以及平台数字化资源。

三、中外合作办学“数字化”建设的途径

1.数字化需求导向的目标制定

合作办学的学生一般的就业目标均涵盖一定的涉外工作。但由于涉外企事业单位所从事的业务不尽相同,对国际化人才需求也往往因专业不同、国家地域不同、涉外事务类型有别而大有不同。若合作办学双方未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采取一刀切的合作模式,则常常会导致合作培养成果不够达标,毕业生难以就业,社会上的大量国际型企业或拟“迈出国门”的企业难以寻觅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国际性人才。而高校也不能够实现人才的有效培养和利用。

涉外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随着国际事务的发展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高校则需时刻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自己的培养定位。校企联合培养作为高校不断自我革新自我改变的外驱动力,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建议。但就其本身的性质和工作而言,无法长期参与更多的高校培养活动。但其本身的人员招聘需求信息、工作实例案件在不影响其利益的情形下无疑是高校不可多得的信息资源。各系部或专业均可针对与自己合作的涉外企业采集相关信息,或合作高校之间共享同方向毕业生就业信息、企业需求信息,为合作培养提供更加明确的目标指向。国际合作院校之间,类似需求信息均可以信息平台为载体,采取互通共享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数字化的分析方法对所需人才的技能、素养与其他方面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以期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

2.数字化合作平台建设

目前国内的合作办学多采取2+2或3+1等学历或短期留学、夏令营等非学历合作办学模式。该模式为一定的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国外学习机会,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国际化的生活氛围,拓宽了国际视野。但其受益者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多为外语专业学生,且因为物质能力的限制,受众范围还要再缩。这样的培养模式与培养规格与国家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是极不相符的。首先,国家对于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维度的,仅靠外语+等方式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显然是不够的。其次,就从各学科专业角度而言,其本身学科的发展、学科人才的培养也需符合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才能够不断地拓宽自身学科发展视野、提高自身发展要求,不断地与时俱进。

因而,各合作办学单位若能以外语学科为基础平台,借助信息化技术搭建多个专业对接平台,将合作办学由线下转为线下+线上,由单一学科对接转变为多学科共建,由接续培养模式转变为实时联合培养模式,那么合作办学的深度和广度都会进一步加深,为培养全方位的国际化人才提供便捷的培养路径。

3.数字化共享优质资源

随着数字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与应用,各高校纷纷开始建立各类线上教学资源,以提升教学质量,积累教学成果,扩大教学范围。这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合作办学而言有着极大的助推作用。但国内外往往因学科门类划分不同、课程体系建设有别不能够实现同一优质资源的高效利用,而教师在将国际资源本土化的过程中,其对同一资源的筛选和利用也因学生层次不同、需求有异而难以达到较高的利用水平。若能够将优质教学资源通过数据计算划定其适用人群、符合的课程体系,并且运用个性推荐的方式提供给有需要的教师和学生,那对于国际化优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将又是一个质的飞跃。

四、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数字化建设为合作办学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利用高科技的信息手段对现有的合作办学教学模式重新思考、整合、改进再实施必将是一个较为艰难的转型期,但信息化技术教学的大潮已势不可挡,也相信,通过“数字化”建设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必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内涵式、规范化发展,也将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路径。

猜你喜欢
国际化办学数字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