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教学概述

2021-07-11 11:18郑立新郭君红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数据管理模块新课标

郑立新 郭君红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针对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设置了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3“数据管理与分析”。教师在实施此模块教学时,应在了解其整体内容特点的基础上,制订可行的教学规划,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内容特点

本模块是在综合分析学生认识能力、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科特征的基础上设计的,总体来说具有以下特点。

1.遵循真实问题解决的逻辑线索

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本模块设计遵循了真实问题解决的逻辑线索。首先,强调与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紧密结合。例如,新课标中针对本模块提出“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到数据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结合具体案例,初步了解分析业务需求、建立数据管理与分析问题整体解决方案的基本过程”“结合案例,了解数据采集途径的多样性”等。其次,按数据管理与分析一般逻辑线索编排内容。要求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了解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能根据需求分析,形成解决方案;能选择一种数据库工具对数据进行管理,从给定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在活动过程中形成对数据特征、数据价值、数据管理思想与分析方法的认识。使学生在充分认识数据价值的前提下,开展需求分析、方案制订、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等。这种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能促进学生对信息问题的敏感性、对知识学习的掌控力、对问题求解的思考力的发展。

2.突出学科思维

本模块的设计绝不仅仅是针对单纯的学科知识及操作方法实现用技术服务生活和学习的目的,而是更突出信息技术学科思维,让学生理解、感悟数据管理与分析过程中的科学原理、思维方法,感受信息技术学科的魅力。例如,抽象是信息技术学科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要解决某个问题,需要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首先将涉及的各種对象进行抽象,然后通过建模的方式,界定和描述问题。而数据便是一种可以被计算机识别及操作的描述客观事物的抽象符号。又如,对于本模块,新课标中提出要“认识数据丢失的风险,利用实时备份与定时备份、全备份、增量备份与差异备份等多种方法进行数据备份”,这便是计算思维中按照预防、保护及通过冗余、容错、纠错的方式从最坏情形恢复的一种思维。

3.着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通过“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的学习,可以着力培养学生如下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能认识有效管理和分析数据对获取有价值信息、形成正确决策的作用与意义,认识数据管理和分析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能在特定的信息情境中,根据业务数据问题解决的需要,利用多种途径采集与甄别数据;能敏锐感觉到数据的变化,并及时对数据出现的风险做出合理判断,采用有效策略应对风险。

计算思维:能确定学习和生活中的业务数据问题,提取问题的特征,提出解决方案,评价其合理性、完整性以及分析方案优化或改进的可能性;能对数据进行分类、抽象以及模型化处理;能按照特定数据管理的需求,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关系数据库;会选用恰当的策略与方法,对数据进行管理;能正确选用数据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分析并解释数据。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够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数字化平台、数字化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自主或协作完成数据管理与分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质量;能够利用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协作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创新问题决策,反思与完善学习成果。

信息社会责任:能认识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作用;具备数据安全意识与能力,能根据需要及时备份与还原数据,确保数据安全;对数据进行合适的分析与可视化处理,提高数据的辨识度,满足受众需求;能积极学习数据管理与分析的新理论和新技术。

教学规划

新课标中,“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包括数据需求分析、数据管理、数据分析三部分内容。针对这三部分内容及新课标内容要求,各版本教材处理方式不同,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中图版)出版的《数据管理与分析》教科书对应的结构框架如下图所示。

新课标规定,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每个模块为2学分,需36课时。对“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的36课时安排,各版本教材有所不同,如人教-中图版《数据管理与分析》教科书各章节课时及内容安排建议如下页表所示。

教师应在深刻理解新课标中对本模块的要求的基础上,全面把握教学内容,根据本模块课时安排、学生学业基础及学习特点等实际情况,对本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进而制订单元及课时教学设计,以便后续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教学策略

在开展本模块教学时,要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如注意与必修模块相关内容衔接、以案例和典型问题为教学抓手、为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提供支撑等,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据管理与分析的方法,全面提升信息素养。

1.注意与必修模块相关内容衔接

信息技术课程包括两个必修模块,分别是必修模块1“数据与计算”、必修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这两个必修模块是信息技术课程后续学习的基础。在必修模块中,包含部分与数据管理与分析相关的内容,如必修模块1“数据与计算”中,要求“认识数据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价值,合理处理与应用数据,了解数据采集、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基本方法”等。虽然必修模块中相关内容的深度、广度及系统性与本模块存在差距,但毕竟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在开展“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教学过程中,要以必修模块内容为基础,并保持衔接,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2.以案例和典型问题为教学抓手

本模块遵循真实问题解决的逻辑线索,教师应以案例和典型问题为教学抓手,更好地体现数据管理与分析的作用。教师可提供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典型案例,如校园歌手大赛成绩管理、地区天气数据分析等。选用的案例应该包含数据库建设与数据生成的主要环节,可进行主要的查询操作,既能体现其意义,又不至于过分复杂,以免超出学业允许的限度;应能反映整体性思想,采用的案例应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关于数据管理的更大联想空间。教师还可以选取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典型问题,引导和鼓励学生自行采集和创建学习项目,如家庭开支数据管理与分析、中学生体育锻炼项目及时长的管理与分析等,在确定具体问题解决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开展自主或协作学习,理解数据管理的思想,进而理解数据管理技术,加强对数据分析方法的掌握及数据意义的理解。

3.为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提供支撑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新课标中本模块便有“运用数字化学习方式,了解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的新发展”等相关内容。在本模块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创设,以及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采集、管理、应用与创新外,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还要提供多种数字化学习环境及资源,如针对学生开展网络学习与交流、完成项目所需的网络环境,保存有天气数据的文件、数据清洗程序半成品等原始素材,编程平台、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分析软件等工具,Python编程资料、拓展阅读等帮助文档,这些都能为学生开展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提供支撑,更好地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校、企业或社会场所的信息中心,听取专业人员介绍数据管理与分析的策略,体会数据管理与分析的重要价值,感受数据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

猜你喜欢
数据管理模块新课标
《大数据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如何有效开展DCMM数据管理成熟度评估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数据挖掘在学生成绩数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数据挖掘在学生成绩数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