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吉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要想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就必须注重激发课堂活力。历史作为一门在中学阶段比较重要的学科,更应该满足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学生可以明白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更加能感受到祖国和民族的伟大。首先分析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之后对初中历史增强课堂活力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字:初中历史;课堂活力;有效措施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众多科目中,历史涉及的时间、故事、人物等元素较多,趣味性较大,比较容易吸引学生,但是,这门学科目前的教学水平不是很高,教师课堂主导内容过多,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前教师通常会将所有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准备到教案中,在课上“全盘托出”,学生只是机械地进行吸收和记忆,这个过程中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内容比较少,这种教学模式使本可以有趣的历史知识变得乏味。学生上课的时候提不起兴趣,参与度和互动性不足,影响了活跃课堂氛围的营造,最终导致课堂效率变得低下。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努力求变,思考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回顾新课标改革的教学目标,注重用各种方法激发课堂活力,创新教学模式,让历史的趣味性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课堂效率。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教学提升课堂的互动氛围,通过小组合作教学为课堂营造良好的讨论交流氛围,将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影音等硬件融入教学中,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和参与度。这些新的技术和方法很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可以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跟着问题走,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形成优秀的品质,激发历史课堂活力。
二、初中历史激发课堂活力的策略
1.利用问题引导教学法提升课堂互动率
问题引导法在历史课中的应用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问题的设计需要能够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索。对问题的设计和提出,能让学生渐渐养成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要想把问题设计得别具匠心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了解并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整理和分析课堂内容的学习重点,将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情况紧密结合,通过全面考虑和分析导出最合适的问题,这样的提问才能改变课堂死气沉沉的氛围,让课堂变成学生充分表现的平台。
例如,在“明朝的对外关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提出一些问题:“倭寇”是什么?为什么在明朝嘉靖年间倭寇比较猖獗?倭寇給明朝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历史上比较厉害的抗倭将领有谁?他们组建的军队叫什么?整个抗倭过程是什么样子的?这几个问题的设计首先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然后步步深入,由点到面不断扩大学习的范围,引导学生不断沿着老师设计的方向进行探索和思考。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讨论交流的欲望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是通过将班级学生以固定人数进行分组来完成学习的方式,这种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对小组共同学习讨论的问题进行科学的设计。在学生讨论内容的设计上,应该有利于学生团队分工、配合,让他们能够乐于抒发观点,并讨论交流。
举例说明,在“商鞅变法”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或问题,以便将枯燥的历史事件讲得更加生动。比如,鉴于学生对故事性比较强的内容感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调研并讨论商鞅变法之前和之后发生的故事,让学生更加了解这一事情的经过,讨论商鞅变法对于战国的历史有着怎样的影响。通过这样的合作,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配合解决问题。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体验感和参与感,激发兴趣
对于初中历史来说,教学一定不能脱离教材。教材是基础,一切的拓展都要以教材为依托。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互联网让这一操作变得更加简单,通过对线上、线下资源的结合,可以更加高效地给学生传递信息,让学生视野变得开阔,课堂体验感更强。教师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教学资源的时候,可以考虑年级的高低,让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收集课堂材料,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举例说明,在进行“抗日战争”这一内容的学习的时候,可以调动学生收集各种信息资源,借助媒体视频让收集的课堂素材变得更加丰富。这样的参与会让学生更有成就感,进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这种形式的课堂更能满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要求。
三、总结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问题引导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学法和信息技术等可以充分激活课堂活力,让初中历史课堂的精彩度、活跃度和课堂效率都得到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崔玉琴,宣立波.如何增强初中历史课堂活力[J].考试周刊,2013(61):126.
[2]廖安.“步步为营”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