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需要潜移默化

2021-07-11 10:44马良燕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21年4期
关键词:潜移默化德育工作职业院校

马良燕

摘要:潜移默化是职业院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教育方式。本文从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方面分析了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研究了职校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强调了职业院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是潜移默化,讨论了如何在教育实际中进行潜移默化。

关键词: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潜移默化

国家“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期间,党中央提出六大经济社会发展新目标,而做为教育大省的山东提出:将努力实现每个(县)市至少有一所高水平中职学校,重点建设2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一批特色高职院校,建设300个左右高水平中职专业、150个左右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职业教育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这种社会发展大背景下,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任重道远。

德育工作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是职校生健康成长,培养成才以及职业院校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

如何才能搞好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是现代职业教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无论是从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形式、目标,还是职业院校德育的具体实施过程,许多学者、教育工作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设想,并加以落实执行。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有着迫切的要求,现有的德育效应与现实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日益突出,为改变这种现状,不少教科研机构、学校从实际出发,改变原有的德育框架和模式,创新性的将德育课堂引入到社会场所和自然环境中,引导学生直观的、主动的感悟人生、感悟社会、感悟自然,形成相应的社会意识和自我意识,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职业学校的性质决定了职校生的开放性、实践性、社会性,而职校生自身具有学习积极性淡薄、自律性差、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单面的追求物质享受等特点,因此职业院校中的德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德育教师,我也积极地投入到这场德育教与学的改革浪潮中,但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让我深思的事情。

我的同事闲聊时说起,他上小学的儿子书包内多了一块儿橡皮,经他追问,知道了橡皮的来源:儿子在校内捡到一块儿橡皮,告之老师,儿子的老师是这样说的:“既然没人要了,你就自己拿着吧!”于是,同事的儿子就把橡皮放入了自己的书包内。听完后,我的内心不禁触动了,经历这件事后,孩子会产生怎样的认识呢?只要是没人要的东西,就是自己的,那么伴随这个错误的认知,孩子长大后会做些什么呢?

回过头来,仔细分析该事情的背后根源,孩子的老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起到了什么影响?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解惑,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我国传统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重权威的取向。古语有云:师如父母,教师的言行伴随着学生的童年延伸至成年。《学记》一文中就明确提到“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如果教师自身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错误,必然会影响到所教授的学生。例如:2020年6月,一名因模仿老师的言谈举止而走红网络的初二男生“钟美美”,他的模仿视频为什么会一夜出名?是模仿的风格别致?还是艺术鉴赏性高?都不是,是在于这些模仿视频折射出了一部分老师日常言行,这正是一部分老师在与学生日常交流中,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体现。做为长期担任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我,曾经在所教班级做过一个粗略的调查,发现51.3%-68.2%的学生与教师接触的时间超过他们与父母家人接触的时间,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异地工作或打工,因此,教师是学生模仿、学习的第一对象。

近年来,教师的思想在不断变化、创新,教育体系在不断改革、完善,但在无形之中,有些教师渐渐淡忘或忽视了一些传统教育内容,我国古代教育以德育为主,重视教师的言传身教,上述事情中的教师就忽视了潜移默化这一传统教育理念。

而从社会环境这一角度,我们更可以清晰的看到潜移默化在青少年个体塑造中的巨大作用。孟母三迁,择邻而居,说明了古人对社会环境教育影响的认知。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从一个人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到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的积累,具有着潜移默化的具大影响力。战国思想家荀子在《劝学》中写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形象的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力。近年来,“网红”、“一夜出名”、“炒作”,这些字眼越来越多的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娱乐节目铺天盖地,娱乐明星频频上头条,这些充实着学生的所见所闻,这无疑对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思考、自我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我记得有一次上课,发现一名女生不听课,用手机忙碌着,下课后经过询问得知,她在忙于和粉丝互动,表示:学习没用,有粉丝就有钱,粉丝多了,名气大了,就会有娱乐公司签约,就可以拍电影、演电视、出唱片。望着她理直气壮的表情,我不由沉思,随后,我在授课的二个班级内进行了简单的询问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31.1%的学生明确希望当网红,当主播。这一情况可以理解为职业价值导向的教育问题,但从另一个层次分析,我认为这正是潜移默化在社会教育中的反映。

人具有社会群体性,人类学习从最初的简单模仿到独立探索、创新,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过程,是建立在模仿成年人言行上的。在学生群体中为什么会产生此类的言行,认为学习无用,热衷于从事当“网红”、当“主播”这类职业呢?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忽视了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潜移默化。德育教育主要由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部分组成。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开放性的增强,社会的形形色色对未成年人而言,更容易接触,更容易吸引,更容易模仿。

接下来,让我们听一则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案例:一位班主任发现班上有位同学有带“口头语”的不良习惯,存在动不动就爆粗口的行为,就电话联系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在电话中,其母亲语气平静的告訴班主任:“孩子在家里也是这样的,家里人都已经习惯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听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其母亲怎么可以泰然处之,认为这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

父母的内心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在满足孩子物质需求之余,有些父母却恰恰忽略了潜移默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德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意识”。而青少年的意识培养则通过成年人(家庭、学校、社会)的言传身教,即:潜移默化。从家庭环境角度来看,一个人的成长,首先受到的是家庭环境的制约,父母自身的职业、修养和认知,无不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来说,素质不高的父母很难培养出一个成功的人才。

作为一名从事20多年德育工作的教师,我发现相当一部分职校生错误言行和思想的背后都折射着其父母的错误思想和言行,追根究底,在于其父母在日常生活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把消极的错误的信息传达给孩子,而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决定了其无法恰当地辨认、模仿成年人的言行,因此未成人意识形成过程中极会出现扭曲和错误。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现象频发,事后专家对此作出种种原因分析,但我们无法忽视的是他们所处的特定环境对他们意识言行的潜移默化。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

我认为关键在于成年人要真正把正确的潜移默化落实至生活中、学习中、社会中,营造一个与课堂德育教学相适应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顺利开展职校生德育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就在于成年人所形成的环境氛围。我们要明确:未成年人的言行是成年人言行的映射。在与家长日常交往中,时常听到“我很忙,没空”、“孩子大了,管不了”、“迟到不是错,只是小毛病”、“学点儿技术混口饭吃就行”等等诸如此类的回答,甚至拒绝与班主任进行有效沟通,这些成年人的言行毫无疑问的映射出孩子的职业素养教育问题。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有许多同事在日常工作交流时,都谈到与学生婆口苦心地做工作,但效果甚微,有时甚至于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实际上,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管理的时候,做为教师的我们,可以在举手投足之间展示自身的风范和修养,言行有度,举止有规,对待学生不是靠空洞的说教和强制的惩罚,而是在“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慢慢的吸引学生目光,慢慢的激发学生好感,进而使学生形成情感共鸣,自然而然的产生教育效应,把价值导向、情感陶冶、意识培养融入到无声的细微當中。

同时,我们要想落实好潜移默化的教育效应,作为德育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善于抓住适当的教育契机,抓好合适的社会热点,做到“随风潜入夜”,才能实现“润物细无声”。例如:刚刚过去的2020年的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抗击疫情的斗争,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在抗疫中的亲身感受,引导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健康教育。在2021年春季新学期开学之际,利用学校安排的一系列复学活动,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行为管理,锻炼自己,培养职校生的职责意识。

明代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顾炎武指出:“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他把“博学于文”和“家国天下”的事情相联系,认为学习不仅限于书本知识,还要了解社会实际,洞察社会现象。更明确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因此在德育授课过程中,立足教材内容,结合电影《八佰》、《金刚川》、《我和我的家乡》,可以要求学生任意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人物角色进行分析,然后引导学生自主了解当前中印问题、中美问题,并询问他们对此有什么样的看法或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对喜欢动画片《姜子牙》的,可以引导学生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对热衷于欧美影片的同学,可以指导他们分析为什么现在的中国电影越来越受大家欢迎,欧美电影受冷遇的原因,通过学生的真情实感反应,从而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实际情况,针对性的进行传统文化熏陶、爱国主义教育,培养职校生的家国情怀。

在召开班级主题班会时,利用正在热播的电影《你好,李焕英》,结合2020年10月12日“武汉地铁上女孩狂踢妈妈,母亲不打不躲,默默忍受”事件,和学生进行讨论、互动,学生谈体会,谈看法,对职校生进行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在潜移默化下,与其完全从未成年人角度寻找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改革的途径,还不如从成年人自身把握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改革。以往我们认识到了德育工作与社会现实的脱节,德育的无力感和苍白化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大胆地进行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改革,但我认为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潜移默化,必须围绕着潜移默化,真正落实潜移默化,而不是在理论上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没落实,这不仅要依靠职业院校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家庭、社会、全体成年人的努力。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为什么人培养”,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总之,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促使各级职业院校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开展工作,这就需要运用好潜移默化这一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 庄周.庄子全书:内篇·养生主[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9.

[2] 梁毳.职业素养训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译.《孩子们!你好!》[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陈万柏.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责编/樊力行

猜你喜欢
潜移默化德育工作职业院校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精读深悟 复述出彩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
谈诵读经典诗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