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华
摘 要:在新冠疫情对民生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的背景下,地摊经济开始强势回归,迅速成为恢复疫后经济、鼓励灵活就业、提高百姓生活的新方式。新形势下,地摊经济不应只是对冲疫情影響,稳增长、促就业、保民生的权宜之计,还应成为我国一种重要的经济形式。地摊不是城市的新现象,但地摊经济是城市基层治理的缩影。推动地摊经济常态化发展,迫切需要每个城市管理部门转变观念、主动作为,因地制宜、因城施策,以重启地摊经济为契机,通过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优化基层治理能力,为地摊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地摊经济;发展;治理;制度;研究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3(a)--02
地摊是贯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市井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它繁荣了经济市场,更是普通基层老百姓重要的经济来源。在疫情对民生经济严重冲击的背景下,地摊经济开始强势回归。在2020年“两会”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对地摊经济给予肯定,他考察山东时再次强调地摊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随之,从中央调整文明城市测评指标到地方出台新规,充满市井气息的“地摊经济”引起各方共鸣,迅速成为恢复疫后经济、鼓励灵活就业、提高百姓生活的新方式,也成为带动经济活力的新引擎。地摊不是城市的新现象,但地摊经济是城市基层治理的缩影。以前,地摊常常被标上“脏乱差”的标签,地摊经济也因食品(商品)质量安全影响交通、破坏环境而饱受诟病,这也是地摊一度被禁止的主要原因。新时期,推动地摊经济健康有序常态化发展,迫切需要城市管理者主动作为,提高城市基层治理能力。
1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定位和城市规划,各城市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统筹谋划,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城市地摊行业发展规划,作为科学引导地摊经营的法律依据。
1.1 科学规划好地摊经营的区域范围和时段
科学规划好地摊经营的区域范围和时段,让地摊集中在某一片区,形成“规模”,成为一个常态化的存在。
(1)从市域范围讲:可以根据城市面貌、产业结构、文化地域特色来规划,借此平台打造城市特色。在国外,一些夜市和跳蚤市场,其实就是一种“地摊经济”,由于政府管理得好,整洁美观、各具特色,成为当地人和游客爱去的地方;国内的上海外滩枫泾、浙江舟山520幸福街·潮生夜市的街景店车也是成功的案例。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把城市的“地摊经济”打造成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
(2)从社区范围讲:本着既便民又不扰民为原则来合理安排早市和夜市。如可以在小区外合适的空地集中安排各种果蔬类和小微服务类摊位,并规定出摊的时间,要求各摊位做好卫生并不能产生噪音,这样既方便了居民又不影响居民生活。
1.2 制定完善地摊行业管理制度
(1)地摊经营内容方面,要调控行业类别。如配钥匙、修理自行车、修鞋、修衣服等居民生活必需的服务行业,应该支持并鼓励地摊经营者经营;各种日用小商品、报刊杂志、儿童玩具、水果蔬菜类等,方便市民日常生活的同时又不影响市容市貌的行业,应该许可地摊经营;对于各种麻辣烫、烧烤、夜宵大排档等,既扰民又会影响市容环境,还存在风险隐患的行业,一定要严格管控,必须取得相应资质后才可经营。
(2)在地摊销售的商品和服务方面,建立质量和价格标准。
相关管理部门应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前提下,对地摊所售商品和服务进行质量检查和价格控制,保证地摊所销售的商品和服务的质量,防止欺行霸市,规范地摊市场服务标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害。
(3)在地摊经营者方面,制定摊主准入条件。通过对申请地摊摊位人员的资格审查来管控摊主群体,确保有序经营和良性竞争。一是制定扶助性摊主准入条件。首先,尽量照顾到弱势群体,获取摊位的资格优先给残疾人、低收入家庭、大学生待业者等真正需要和适合的人群;其次,地摊经营种类或服务范围是市场缺少且居民日常生活迫切需求的申请者;最后是在前期诚信经营,没有不良记录,信誉良好的经营者。二是制定禁止性摊主准入条件。对于具有经常被投诉、经营内容非地摊经营范围、不按规定区域和时段经营等负面信息的申请者,禁止准入。
1.3 为地摊经营者签发执照,取得合法经营权
获得地摊经营准入资格后,一个身份证获得一个摊位资格。有关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后,应为每个获得摊位资格的地摊经营者签发营业执照,营业执照的类型依据地摊经营者的具体情况而确定。
总之,做好地摊行业发展规划以不影响交通秩序、不影响通行安全、不影响市容市貌、不影响市民生活的“四不影响”为标准,做到规范经营场地、规范经营范围、规范经营时间、规范设置规则、规范服务管理为目标的“五规范”,才能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2 转变职能,集约管理
地摊经济虽然是“城管”的管理范围,但它更是城市基层治理的缩影。地摊经济是否有序发展取决于一个城市的基层治理能力的强弱。城市基层治理的一个特色就是社会力量的参与。转变城管部门职能,扶持社会力量参与治理,让城管部门职能从“管理”向“监督监管”转变。同时发挥社会组织的桥梁作用,协调城市管理部门、社区、市民与地摊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2.1 社区参与管理
社区对本社区的情况熟悉,社区参与设定地摊经营区域及经营时间段更有权威性。允许在哪里设摊,以及外摆时间、摆放范围等,城市管理部门应听取辖区社区的意见。在实际工作中若发现有不妥的地方,随时可以协商完善。
2.2 发挥物业公司的作用
通常,物业公司管理服务的半径是在小区里面,但它们对小区外的各种情况也很熟悉,如果地摊的摆摊区域是在居民区外,只需相关部门把物业公司服务的半径延伸到小区外,物业公司就可以起到管理服务的作用。如果是在商业区,也是有物业公司的,同样可以发挥作用。
2.3 专业公司经营管理
管理部门可以从社会上招标具有相关资质和管理经验的连锁企业对地摊实行专业化经营。大型专业公司具有超前的管理理念、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大数据信息物流平台,它们进行统一管理,有利于地摊经济健康有序常态化的发展。
总之,让社会力量参与管理地摊经济,既可以减轻相关管理部门的压力,也有利于地摊经济的长远发展,更是基层治理走向现代化的趋向。
3 运用科技,智慧治理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管理地摊经济这一难题可通过大数据进行智慧管理。首先,可以借助互联网思维提升管理效率,如建立网络申请、登记、报税简易程序等;其次,借力新技术创新监管方式,如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地摊经营者的扫码支付实现对地摊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查询和追溯;可以借助城市人工智能“电子眼”等技术监管地摊经营的范围、人群聚集、垃圾的处理等现象,便于相关人员及时调度、快速决策。
4 宣传培训,提升素质
4.1 做好线下宣传
相关部门制定好经营区划分后,可印制城市地摊分布图宣传单,引导从业者摆摊和市民购物。可在经营区域竖立“临时规范点管理制度”“临时规范点文明公约”等宣传牌,以此宣传约束從业者和消费者。
4.2 做好线上宣传
利用广播电视及微信平台等媒体多渠道进行宣传引导。宣传地摊经营者应该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维护社会公共道德,严格遵照摆摊地点和时间要求,保证商品质量、维护好环境卫生。宣传消费者要文明理智消费,提升城市主人翁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既要享受发展地摊经济给大家带来的便利,也要当好地摊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监督员。
4.3 对从业者进行定期的培训
建立地摊经营者定期经验交流和业务培训机制。相关管理部门可以把好的地摊经营经验及经营过程中正反两方面案例,利用行业信息平台发布、召开交流会、印制宣传单等方式提供给其他地摊摊主进行交流学习。同时,管理部门还要定期对地摊摊主进行专业知识、行业规则、职业道德、相关法律条文等的集中学习培训,强化地摊经营者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为地摊走向专业化经营打下基础。
5 创新监管方式,加强风险管控
5.1 成立地摊行业协会,对地摊进行行业监管
行业协会成员由城管、商户代表组成。地摊经营者取得经营资格后,必须在行业协会登记注册成为会员,协会审查核实相关信息后颁发会员证,摊主持营业执照和会员证才可进行摆摊经营。
行业协会负责为每个会员建立地摊经营档案,对于具有违规经营、不服从管理、投诉率高等负面影响的地摊经营者,实行末位淘汰制;对于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记入黑名单,一段时间内不能从事地摊经营;对于诚信经营、遵纪守法、口碑好的经营者给予适当的奖励。行业协会在公众号或网站定期公布有关地摊经营的信息和会员经营的诚信情况,协会还要建立投诉举报通道,架起消费者、摊主、管理者三方沟通的桥梁,便于大家监督检查。
5.2 推出积分管理制度
与摆摊区域内的流动地摊经营者或固定商铺店外经营者签定协议,在区域内的临时占道经营行为被允许,同时还获得12分,一旦有超时经营、卫生差和影响交通等情况,每次都会扣4分,扣完12分则失去临时占道经营资格。
5.3 创新维权机制,加强风险管控
充分利用当地的12315投诉热线、投诉网站留言等多种方式接收群众投诉举报,可建立集中受理、按责接办、限时办完、按时督办的机制。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在摊域集中区设立市场监管监督台,现场解决商品价格、服务质量等消费纠纷,做到“投诉有门、凡诉必复、每复必果”,维护地摊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强化应急处置能力。成立市场监管突发事件应急小组,深入进行各项风险隐患排查,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督促地摊经营者消除安全隐患,处理各种地摊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为地摊、夜市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5.4 城市执法部门柔性执法,常态化监督检查
市场管理人员通过不定时的巡查、抽检等方式,使监督检查常态化。确保食品卫生管理各环节紧密连接;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制假售假、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短斤少两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对问题严重且不思悔改的,采取列入黑名单并进行公示、取消经营资质等方式予以处罚。同时,市场执法者也要柔性执法,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制度,为地摊经济发展的“商业圈”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如可制定商贩摊主容错纠错制度,给地摊经营者三次纠错的机会,首次出错时引导帮助其认识到错误,若再犯时则批评教育,第三次明知故犯时再给予适当的处罚。
总之,地摊经济不仅是新形势下对冲疫情影响,稳增长、促就业、保民生的权宜之计,还应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经济形式,所以应该探索建立常态化治理的机制,增强政策的可确定性。这就需要我们城市管理部门秉从“从实际需求中来到实际需求中去”,谋划创新出“唯民、唯实”的管理新举措。通过提升城市基层精细化治理能力,让“地摊经济”与城市环境共荣共生,走向规范化和常态化,让便捷、安全、干净成为“地摊经济”的新标签,推动其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汪莹.用精细化“标准”支撑精细化城市管理[N].嘉兴日报,2020-05-07(001).
王岩.城市精细化管理如何包容地摊经济——基于上海中心城区的实证调查研究[J].中国发展观察,2018(13):47-51.
张玉胜.松绑“地摊经济”要辅以服务举措[J].大众标准化,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