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青帝
内容摘要:本文展示了徐州四则撒帐歌谣,为撒帐研究提供了样本。通过对撒帐歌谣的文本分析,可以得出在语言上撒帐歌使用典故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对新人品德和美貌的赞美,对良好姻缘的称赞,对新人多子多福的祝福。文化观念上反映了人们求子的渴望和官本位的思想,也体现了男权社会对女性审美的标准。
关键词:撒帐 撒帐歌 婚礼仪式 喜歌
撒帐歌古来有之,是撒帐人在婚礼撒帐仪式环节所唱的歌谣。撒帐仪式则是新人拜过天地进入洞房后,新人坐在床上,撒帐人用花生红枣等物抛撒新人的同时吟唱撒帐歌谣。《东京梦华录》卷五记载:“男女各争先后,对拜毕就床,女向左,男向右坐,妇女以金钱彩果散掷,谓之‘撒帐。”[1]撒帐文化反映了我国各地人民生活习俗和人文信仰等问题,是民间文化研究者关注的重要对象。据统计,自1918《歌谣周刊》刊登撒帐歌谣至今,撒帐文化研究已有百年,国内外以撒帐为主题的研究成果约150篇。目前关于撒帐文化的研究问题涉及撒帐起源、撒帐的仪式、撒帐文化与文学关系探究、撒帐文化与民间方言、音乐领域的研究等。撒帐文化具有地域性,撒帐的研究也呈现出地域性的趋势,不少地区着手研究当地的撒帐文化,成果层出不穷。然而徐州的婚俗研究成果较少,撒帐歌的研究尚未涉足,所以对徐州撒帐歌的研究迫在眉睫。撒帐歌是本土方言的宝库,也是当地的信仰与民生的融合,对当地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古代,撒帐是婚礼的重要仪式,全国各地都有撒帐习俗。撒帐起源于汉武帝迎娶李夫人的婚礼仪式,从而流行于民间婚礼。《事物原始》记载:“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帐中共坐,欢饮之后,预戒宫人遥撒五色同心花果,帝与夫人以衣裾盛之,云得果多,得子多也。”[2]吕程玉《言鲭》“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帐中,预戒宫人遥撒五色同心花果,帝与夫人以衣裾盛之,云多得子孙也……又唐景龙中,中宗出降睿宗女荆山公主时,铸撒帐金钱,钱径寸,重六钱,内外背面皆有周郭,其形五出,穿亦随之,文日:‘长命守富贵,每十文系一彩绦,敕近臣及修文馆学士送婚十钱,皆作却扇诗。”[3]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撒帐源于古代驱傩仪式,为了满足人们的迷信心理。古人往往在秋收后筹办婚事,迎娶新娘大多在冬季或初春,所以办喜事的人家往往在那时同时举行打傩仪式,以将躲在新房里的疫鬼赶走。后来便逐渐简化为由单个巫者主持的撒帐仪式。而撒帐歌则是撒帐文化的衍生物,目前发现早期的撒帐文书是敦煌撒帐文书伯二三八四残缺书仪,伯三三五〇《下女夫词》。在根源上,撒帐目的是通过人与自然之间的感应,以达到禳除和求子的功能。撒帐歌则是以歌谣的形式鲜明直接的表达对新人的祝福,是一种婚俗的“吉利”语言。所以,撒帐之俗古来有之,徐州的撒帐之风也是源于古老的撒帐习俗,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
一.徐州《撒帐歌》文献搜集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风俗迥异,各地的撒帐歌都有着不同的形式,撒帐歌是地方人文研究重要文献资料。由于徐州的撒帐歌关注较少,所以笔者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整理搜集到四则《撒帐歌》,为徐州文化研究提供认识样本。《撒帐歌(一)》自江苏徐州铜山88岁的马凤彩女士口述,據她回忆,这则撒帐歌是当地口耳相传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歌词较为古老。《撒帐歌(二)》和《撒帐歌(三)》则是翻阅徐州民间文化资料所得。《撒帐歌(四)》由江苏铜山男性撒帐人苗升安提供,他是负责婚丧仪式的专职人员,此则撒帐歌是他根据以前撒帐歌底本自行增添成的新撒帐歌。现四则撒帐歌分别展示如下:
《撒帐歌(一)》:“今门新人进门来,又添喜又添财。关关雎鸠月里圆,在河之洲喜全全。窈窕淑女生贵子,君子好逑中状元。一对门,喜连连,一对鸳鸯在床前。要得新人生贵子,掀掀罗裙看金莲。先看新人后看脚,我看新人没得说。八幅罗裙各吊起。脚穿三寸也不多。新人好比一枝花,眉清目秀真可夸,青青年少人人爱。银花烛,入洞房。俺给新人来撒帐,二撒二把嫁人上花床,三把洒在床里边,有个儿子做武官,一把撒到床外边,有个儿子中状元,四把撒到床当瓤,有个孩儿是个状元郎。五把撒到五登科,一把撒到三间屋。五撒五子登科,五男二女七亲亲。”
《撒帐歌(二)》:“一拜天,夫妻二人把腰弯,二拜地,夫妻二人美如玉。拜罢天地入洞房,听我传席说吉祥。一代传十代,福禄寿禧财;十代传百代,夫妻永和谐;百代传千代,代代步金阶。撒帐东,新人出离广寒宫。喜驾风,喜乘龙,今年鹊桥一度成。撒帐西,宜其家,又宜室。公公婆婆心满意,哥嫂小姑都欢喜。撒帐南,夫妻双双并蒂莲,恩和爱,乐和欢,来年定生小儿男。撒帐北,昭君娘娘下北国,龙车凤辇朝朝坐,子子孙孙百世魁。撒帐上,福禄寿禧从天降。撒帐下,麒麟送子来到家。撒帐撒到床两头,生儿个个做王侯。撒帐撒到床四角,来年一胎生两个。今年请俺来撒帐,明年道喜把酒喝。新人听说心内喜,抿住嘴来不能说。赶快的,上等果子拿两包,炮台香烟拿两盒。新郎忙的去开柜,新人慌的乱哆嗦。再不拿来糖和烟,肯定新郎得怕婆。”[4]
《撒帐歌(三)》:“一撒红罗帐,红罗帐里天仙降。秦弄玉在凤楼中,楚襄王在阳台上。鱼水千年合,芝兰百世芳。百年偕老,今日同醉白云乡。二撒合欢床,合欢床上卧鸳鸯。韩翠平诗题红,张京兆墨画兰芳,最爱卢家富,海燕双楼玳瑁梁。多情倩女,有意偷看紫微郎。三撒鸳鸯枕,鸳鸯枕上桃花锦。你二人喜结同心,有几个欢合卺。帐里盟山海,房中鼓瑟琴。相思难说,数年渴望到尔今。四撒红绫被,红绫被里鸳鸯睡。宜男草,帐里吉祥;玉兰花,房中娇媚。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桃林马放,策鞭遥指杏花飞。五撒凤凰冠,凤凰冠下立天仙。这佳人风流可爱,那般样羞涩堪餐。金屋遇才子,铜人露滴盘。请君莫笑,人在青春总好玩。六撒芙蓉面,芙蓉面上桃花现。樱桃口雅似朱唇,柳叶眉正好月半。玉露承仙掌,金姜擎牡丹。上林小鸟,初借新巢一夜安。七撒大红袄,大红袄上绣龙脑。我问你夜有多长?君回答天色不早。招来千年风,偷来万岁桃。鞠躬尽粹,身入鸿沟地不毛。八撒石榴裙,石榴裙上绣罗纹,比桃花芳彩带翠,心交融又如行云。生男真好玉,生女保瑟琴。振振公子,他年承嗣兆麒麟。九撒小金莲,小金莲上白绫缠。脱绣鞋春心勾动,郁金香梦里团圆。今生共千岁,同心乐万年。神仙伴侣,一双美玉种兰田。十撒无可撒,九撒愧典雅。生男子:状元及第,生女子:许配皇家。子子孙孙,富贵荣华。新科状元送到你家。移花烛,移花烛,入洞房。我把花烛送华堂。早结鱼水,早配鸳鸯,来年早生小儿郎。”[5]
《撒帐歌(四)》一撒新人进门来,男女老少喜开怀。二撒新人进门庭,大人小孩喜相迎。三撒虹光照红袄,今年结婚就生小。四撒虹光照粉堂,今年必定有儿郎。一把喜,一把乐,夫妻两个笑呵呵。今年结婚成连理,来年宝宝笑嘻嘻。吉言佳句赞人美,百合香车栋画梁。出水芙蓉并开蒂,朝阳彩凤喜成双。门写喜字乾坤大,家有新人日月长,天长地久同作伴,德夫贤妻恩爱长。高堂老母同欢喜,雅座亲朋喜心上。琴书诗赋歌大雅,春宵引来金凤凰。洞房花烛兰牙秀,月照新房情意长。情意长入洞房,床公床母坐上方,拜床公拜床母,床公床母多威武。赐荣华,赐福贵,赐个宝宝是一对。男成双,女成对,真是一辈强一辈。一把撒在床里边,有个儿子坐高官。一把撒在床外边,有个儿子坐状元。一把撒在床中央,有个女儿做娘娘。新社会,新國家,夫妻恩爱美如花。新妇起新家庭,互敬互爱传美名。
二.徐州撒帐歌的研究
根据以上四则撒帐歌的文本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它所具有的语言艺术、人文观念、婚嫁仪式面貌三个方面的价值。徐州撒帐歌的语言艺术上不仅运用了大量的典故而且还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反映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精神信仰,也包含了婚嫁仪式的禁忌。总之,撒帐歌是徐州地方文化的载体。
(一)语言修辞
徐州撒帐歌引用诗词、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等用典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对新人品德和美貌的赞美,对良好姻缘的称赞,对新人多子多福的祝福。如《撒帐歌(一)》:“关关雎鸠月里圆,在河之洲喜全全。窈窕淑女生贵子,君子好逑中状元”化用了《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6]《撒帐歌(二)》中“宜其家,又宜室”出自《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7]是对新人家庭和睦,夫妻和睦的美好祝愿。“新人出离广寒宫”源于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元朝诗人许桢《太常引四首》:“麻姑何在,嫦娥昨夜,飞出广寒宫。”“昭君娘娘下北国”源于古代民间四大美女“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嫦娥与王昭君同是古代美女的代称,运用在撒帐词中称赞新娘容貌的美丽。“今年鹊桥一度成”源于民间传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借此比喻新人美好的姻缘千年一遇,感情坚固不畏别离。《撒帐歌(三)》:“振振公子”出自《诗经·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8]赞美公子品德好。其中“振振”一词源于《诗经·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尔子孙,振振兮。”[9]用以称颂后人子孙众多而且有贤德,是对新人后辈的祝福。《撒帐歌(三)》:“秦弄玉在凤楼中,楚襄王在阳台上”出自清代孔尚任《桃花扇·题画》:“台上久无秦弄玉,船中新到米襄阳。”[10]“张京兆墨画兰芳”出自张敞画眉引申为夫妻亲昵的典故,后有清朝诗人八大山人创作一首七言绝句《题眉画》:“才多雅望张京兆,天上人间白玉堂。到底鸾台揽明镜,也知牛女易时装。”[11]借张敞画眉的典故比喻夫妻之间感情好。
撒帐歌的语言艺术,不仅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其中不乏也涵盖了徐州地区的一些口语方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如“今门”则是“今天”的意思,“当瓤”则是“中间”。所以,撒帐歌的语言艺术是用典和方言的结合,它的语言价值可视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民俗语言现象,也是本土方言的宝库。
(二)文化观念
徐州撒帐歌表达了求子与官本位的思想,也反映了男权社会对女性审美标准的体现。如撒帐歌中的“窈窕淑女生贵子,君子好逑中状元”、“五男二女”、“有个孩儿是个状元郎”、“有个儿子做武官”、“有个儿子中状元”、“子子孙孙百世魁”、“麒麟送子来到家”、“生儿个个做王侯”、“振振公子,他年承嗣兆麒麟”、“生男子:状元及第,生女子:许配皇家”、“赐荣华,赐福贵,赐个宝宝是一对”、“有个儿子坐高官”、“有个儿子坐状元”、“有个女儿做娘娘”。每一则撒帐歌中都反复吟咏“儿子中状元”的语句,无不强烈的表达了人们对生男孩的渴望,并且寄予子孙后代能够金榜题名成为达官显贵光耀门楣的官本位思想。同时,撒帐歌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映。《撒帐歌一》中的“要得新人生贵子,掀掀罗裙看金莲。先看新人后看脚,我看新人没得说。八幅罗裙各吊起,脚穿三寸也不多”和《撒帐歌三》中的“九撒小金莲,小金莲上白绫缠”都提到了金莲,“金莲”是旧时女性缠足陋习,是对女性的摧残和压迫。撒帐歌中“金莲”的大小成为了衡量新娘美丑的标准,由此可以看出裹脚之风深入到根植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中,也是当时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畸形的审美表现。
此外,徐州的撒帐歌也涵盖了本地婚姻嫁娶场面的描写和民间信仰的情况。如徐州婚嫁服饰上方面记录,“八幅罗裙”、“七撒大红袄,大红袄上绣龙脑”、“八撒石榴裙,石榴裙上绣罗纹”、“三撒虹光照红袄,今年结婚就生小”描述了婚嫁新娘所穿的服饰是罗裙,上身穿红袄的习俗。一年四季,只要是新娘结婚都要要穿上厚厚的红袄,而且袄子越厚寓意着以后生活越厚实。如民间信仰方面,撒帐词涉及到当地的民间信仰床公床母。如其中两句“情意长入洞房,床公床母坐上方,拜床公拜床母,床公床母多威武。赐荣华,赐福贵,赐个宝宝来年会。”铜山地区进洞房时会在床前铺一张席子,夫妻二人要对着床磕一个头,即床公床母。床公床母是保佑小孩的床神,目的是为了祈子,也是祈求床公床母能够照拂小孩防止小孩磕碰到床上。
(三)选人禁忌
徐州地区撒帐人可以是男性也可以是女性。一般来说,撒帐人是本族的妇女。如丰县、沛县地区,由本家新婚夫妻的嫂子撒帐。徐州铜山区是多数是由本族的儿女双全,奶奶辈的妇人,并且妇人的丈夫健在。女性撒帐人不能是寡妇、也不能是只有儿子或者只有女儿的妇人、更不能是孕妇。若女性撒帐人家里出现亲人离世,他们就不能继续担任撒帐一职。而且撒帐的时候禁止孕妇和寡妇靠近新房,以免冲撞了新人。男性撒帐人多数是从事婚丧仪式的先生。撒帐是吉利喜庆的活动,若遇到某地结婚没有人撒帐,他们会主动热心提供撒帐帮助,并不收取金钱报酬,一般主家会给撒帐人两盒烟表示感谢。如《撒帐歌(二》的唱词“赶快的,上等果子拿两包,炮台香烟拿两盒”就记录了撒帐人收取两盒香烟的活动传统。
总之,撒帐歌不仅具有语言价值,还是人们生活观念的反映,是研究地方文学和地方文化的重要资料。然而,城市化加的速和西方习俗的冲击,导致了我国撒帐习俗逐渐没落,充满诗意与娱乐氛围的撒帐祝词逐渐没落,代之而起的是现代化的祝福语言。依托于婚礼仪式的撒帐表演失去了展演的机会和文化土壤,进一步会导致撒帐艺术走向衰亡。因此,当代民俗文化部門要以古代民俗文化为基础,在树立正确保护理念的同时,加强对于民族文化的宣传,营造适宜的活态环境,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增强其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徐家振.《金瓶梅》与徐州关系密切[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3(03):47-48.
[2]一丁.《金瓶梅词话》的地理观念与徐州[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7(03):42-45.
[3]杜吉华.汉民族风俗中的徐州古俗基因[J].江苏地方志,2010(04):30-32.
[4]任彤,李文娟.徐州地区婚俗风情考察[J].科学大众,2009(01):83-84.
[5]刘瑞敏,李明.传世经典与婚嫁仪俗——《醒世姻缘传》对明清山东部分地区婚嫁仪俗的表现[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02):91-94.
注 释
[1][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笺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493页.
[2]张亮采主编,《中国风俗史》,湖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55页.
[3]吕程玉,《言鲭 丛书集成续编 第90册 子部》,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版,第512页.
[4]丁爱华总编,徐州市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编,《徐州市民间文学集成》(下),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150页.
[5]丁爱华总编,徐州市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编,《徐州市民间文学集成》(下),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15第3页.
[6]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2页.
[7]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5页.
[8]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27页.
[9]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4页.
[10][清]孔尚任著;(清)云亭山人评点;李保民点校,《桃花扇》,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第117页.
[11]紫都编著,《八大山人生平与作品鉴赏》(上),远方出版社,2005,第250页.
基金项目:2020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撒帐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KYCX20_2435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