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琳
关键词:校企合作 中职院校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现阶段国内外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其对于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中职院校而言,分析校企合作的作用,寻找符合自身情况的合作模式,探索校企合作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对常见校企联合办学形式的分析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不断丰富和优化,并逐步形成“订单式”“3+1人才培养式”“工学交替式”“产学研一体化式”“校企共融式”五大主流办学模式。上述办学模式各有特点,需要学校和企业充分结合自身需求和特点,进行选择。
“订单式”指企业根据岗位需求,与院校协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并签署用人协议,学生完成针对性培养后即可到合作企业上岗就业,该模式适用于规模大、岗位需求大的企业。
“3+1”指校企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协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前三年在校内进行知识技能学习,第四年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训。该模式适合岗位需求量适中的企业,同时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缩减为“2+1”。
“工学交替式”指校企共同协商,有计划地将学生分阶段地送入企业实训一段时间,然后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的交替式人才培养过程,适用于需要长时间实践才能掌握专业知识的专业教学。
“产学研一体化式”指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合作企业的产品研发工作中,与企业共同进行技术攻关,该模式适用于教师和学生学术能力强的研发型高等学校。
“校企共融式”可分为校办企业和企业办学两种类型,其特点是能够集中发挥校企一体化教育资源共享和互补的优势。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的中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一)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时刻以社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摒弃过时的理论和技术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应用性。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可以从合作企业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结合当前技术发展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对相关岗位的能力需求进行分析,明确就业必备的理论和技术知识,制定相应的专业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总结出职业范围内利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技能,并确定相关的课程。
(二)制定校企实训方案
制定校企实训方案包含建设基础设施、制定管理制度、规划实训项目三个核心内容。建设基础设施即建设实训基地,应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为目标,秉持与时俱进、科学规划的原则。
在制定校企实训方案的过程中,可以由学校提供实训基础设施,企业制定具体实训项目,并为方案的实施提供相应的技术和人员支持。同时,校企应共同协商,从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出发,制定实训方案、目标以及管理制度,并共同对学生实训全过程进行监督、指导、考核与评价。
(三)优化实践教学模式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是中职院校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院校可以将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多层次渐进式划分,形成课上实践、课下实践、企业实践三大板块,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落实培养具有职业能力与素养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课上实践以巩固课程知识为目标。在指导学生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后,应及时营造模拟实训教学环境,让学生通过课上实践的方式,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形成初步的应用能力。
课下实践以提升应用能力为目标。在信息时代,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课下自主实践。如利用微信群、QQ群、公众号等途径定时、定向推送实训项目和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制定实训计划;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引导和辅助学生完成课下实践并进行教学答疑和过程分析。
企业实践以提升职业素养为目标。职业素养包含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两层内容。组织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训,一方面能够通过了解真实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职场真实的管理制度、工作氛围和竞争压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工作心态、积极的就业态度以及正确的职业品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和适应力,打造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三、小结
综上所述,现阶段主要有“订单式”“3+1式”“工学代替式”“校企共融式”等多種校企合作形式,对于中职院校具有降低教学成本、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作用,因此,学校和教师应从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校企实训方案、优化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优化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永刚,朱彦熙.校企一体化办学背景下的现代学徒制探索[J].内燃机与配件,2020(16).
[2]左迎峰,吴义强,李贤军,陈桂华.林业工程类专业校企“大国工匠”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26).
(作者单位:柳州第一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