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蝴蝶舞的审美特性与文化内涵研究

2021-07-11 22:45胡厶瑜
牡丹 2021年8期
关键词:锡伯族蝴蝶舞蹈

锡伯族蝴蝶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是锡伯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本文通过对锡伯族蝴蝶舞本体形态的分析,探讨其审美特性及锡伯族人民的审美情趣,从锡伯族人民对自由的向往、自然的崇尚两方面剖析蝴蝶舞的文化内涵。

一、锡伯族蝴蝶舞概述

锡伯族的祖先曾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以勇敢善战著称。明末清初,先后编入蒙古八旗和满洲八旗,南迁东北各境和北京等地驻防。南迁以前的锡伯族以狩猎与捕鱼为生,他们崇拜大自然,认为自然高于一切。因而,锡伯族人民注意观察山水草木的变化,并善于模仿各种动物的姿态,使之形象化,在贝伦舞的基础上创造出蝴蝶舞、仿形舞等锡伯族民间舞蹈。

蝴蝶舞的锡伯语为“多木多昆玛克辛”,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属于锡伯族民间舞蹈,具有较强的自娱性、即兴性、故事性。表演形式以女子独舞或男女对舞为主,通过模拟蝴蝶的自由飞翔与抓蝴蝶的动作为表现手段,体现了锡伯族人民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爱情的追求,在锡伯族广泛流传。

二、锡伯族蝴蝶舞的主要动作

锡伯族蝴蝶舞是在贝伦舞的基本动作之上,将抓蝴蝶的故事情节与表演程式融入其中,主要动作为“弹踢踏”“双肩摆动”“耸肩”以及“弹腕”等。“弹踢踏”动作贯穿舞蹈始终,脚下步伐配合音乐节奏移动,膝部动作起伏柔和。舞蹈中每一个小分节动作的舞步都按照轻重不同的节奏,脚跟弹、磕地面,不断发出踢踏声响,并运用各种复杂的脚步带动全身,或前后、左右移动,或旋转,并与膝部的屈伸有机配合。“双肩摆动”与抖肩不同,通过双手叉腰、双臂带肩,在后仰前俯中使两肩前后摆动,与腿部动作结合在一起,动作轻巧且富有感染力。此外,“弹踢踏”“双肩摆动”配合“耸肩”“弹腕”与“推腕”,可呈现出蝴蝶飞落、蝴蝶盘旋、追捕蝴蝶、蝴蝶落花等动作姿态,表现蝴蝶舞轻盈优美、细腻流畅、灵巧多变的风格特征以及饱满的舞蹈语言,增加蝴蝶舞的独特性。蝴蝶舞的曲调为《蝴蝶舞曲》,由锡伯族民间乐器东布尔伴奏,节拍为2/4拍,乐曲节奏与步伐紧密配合,形成独特的舞蹈风格。

三、锡伯族蝴蝶舞的审美特性

叶朗曾说:“审美形态就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某一类型审美意象(往往带有时代特色或在一定时期占主流地位的审美意象)的‘大风格。而审美范畴则是送种‘大风格(审美形态)的概括和结晶。”锡伯族蝴蝶舞体现了民族审美,是锡伯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将丰富的内容浓缩在舞蹈动作中,展现了锡伯族人民对于淳朴生活的热爱,体现了锡伯族人民在原生态的民俗文化中的审美意蕴。

(一)虚实之美

苏珊·朗格曾说道:“一种舞蹈越是完美,我们能从中看到的这些现实物就越少,我们从一个完美的舞蹈中看到、听到或感觉到的应该是一些虚的实体,是使舞蹈活跃起来的力。”其中,“虚的实体”较好地概括了蝴蝶舞表演的特征:实是支撑动作造型的身体;虚是从欣赏者的视角来看,舞蹈所呈现的是蝴蝶的形象和抓蝴蝶的意象世界,这也是蝴蝶舞的审美特点之一。

虚与实是中国哲学的范畴,内涵十分丰富。锡伯族蝴蝶舞的动态视觉意象,就是“实象”与“虚象”的互渗交融。在蝴蝶舞中,蝴蝶不仅是自然界的昆虫,而且是一种比喻的艺术手段,例如,追捕蝴蝶、蝴蝶盘旋、蝴蝶飞落、摘花扑蝶、追捕蝴蝶等姿态都是凭借形体动作展现虚拟的花、蝶等意象,体现了虚而为实、以虚带實的特点。而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使蝴蝶舞的动作更加丰富、有内涵。

(二)朴拙之美

任何艺术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和人形成了一定的审美关系:一是对现实审美的反映,二是对现实审美的影响。蝴蝶舞朴实无华,是锡伯族人民对自然、质朴生活的回归和向往,是锡伯族文化与纯朴自然相互融合的结果。

锡伯族崇尚自然,崇拜蝴蝶。蝴蝶鲜艳美丽的翅膀和轻盈的飞姿符合锡伯族以柔为美的审美特点。蝴蝶在锡伯族人民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服装、饰品、刺绣等。蝴蝶舞虽是以蝴蝶命名的,但在舞蹈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借由抓蝴蝶和模拟蝴蝶自由飞翔,配合生动自然、欢快轻盈的步伐与曲目,仿佛栩栩如生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足以看出锡伯族人民对自然朴素之美的热爱。

蝴蝶舞反映了锡伯族人民的审美意识,是锡伯族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的集中体现。

(三)融合之美

在历史发展中,锡伯族多次迁徙,与其他少数民族生活在同一区域,多种文化互相影响,导致蝴蝶舞呈现鲜明的地方特色。

明代中叶,锡伯族东迁嫩江流域,与蒙古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因此,蝴蝶舞的动作与蒙古族的舞蹈动作相似,如“弹腕”这一动作,在弹动手腕时,手指都是处于松弛状。乾隆三十一年(1766),锡伯族进入伊犁河南岸,次年组建锡伯营。锡伯族与哈萨克族舞蹈中均有肩部动作,蝴蝶舞的“硬肩”较为圆润,较有韧性;哈萨克族的“硬肩”节奏鲜明,棱角较为突出。20世纪后,俄罗斯文化在我国东北地区传播,锡伯族借鉴了俄罗斯的踢踏舞,并将其融入蝴蝶舞中。例如,蝴蝶舞中的“弹踢踏”动作与俄罗斯的踢踏舞相似。

美学家宋生贵认为:“地域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既体现在物质性的生产和生活方面,同时也体现在人们的身体状况、心理气质、性格特征等方面,以及与之相关的审美意识方面,特定的地域环境会造就特有的群体性审美意识。”因此,锡伯族蝴蝶舞融合了其他民族优秀的艺术文化,不断改进、发展自身特色,最终形成了蝴蝶舞独特的艺术文化。

四、锡伯族蝴蝶舞的文化内涵

蝴蝶舞作为锡伯族文化的特殊符号,以表达人们的情感、理想、生活方式等为主要内容,反映了锡伯族人民的思想、情感、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态度,蕴含着锡伯族千百年的历史底蕴与深刻的文化内涵。蝴蝶舞既是锡伯族人民的交流手段,更传承了锡伯族的文化与艺术。

(一)自由的向往

卡西尔曾说:“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并且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些条件。”

以前,锡伯族的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新娘只有在结婚当天才能见到新郎。另外,由于当时严苛的族规和家法的束缚,锡伯族女性没有追求自由婚姻的权利。自由是生存的最高状态,自由的形式是美的,是人所向往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歌辞赋、传说神话、绘画、装饰等都会运用蝴蝶表达对追求自由的追求。《庄子·齐物论》中,“昔者庄周梦为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哲学家认为,人在梦中可化作蝴蝶自由飞翔,这是物我同境的状态,人们期望像蝴蝶一般无拘无束。

蝴蝶舞模拟了抓蝴蝶的情景,如追捕蝴蝶、蝴蝶盘旋、蝴蝶飞落、摘花扑蝶等,通过肢体语言模仿与蝴蝶有关的动作,表达出锡伯族女性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婚姻的追求。蝴蝶舞的象征意义是多向、多样的,在锡伯族文化发展中是美好吉祥的象征,寄托着锡伯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蝴蝶舞通过特有的肢体语言,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的象征手法,描绘着锡伯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自然的崇尚

中国哲学以“中和”为核心,通过人与蝴蝶的和谐相处体现天人合一观。蝴蝶舞在展示自身魅力的同时,也蕴含着真挚而丰富的爱、美、自由等文化意蕴。

锡伯族祖先崇拜大自然,注意观察山水草木的细微变化,模仿各种动物的姿态,如振翅高飞的雄鷹、威风凛凛的老虎、翩翩起舞的蝴蝶。蝴蝶也是锡伯族的崇拜之物,锡伯族人民认为蝴蝶是花间的天使,穿入花间授粉。因此,锡伯族人民把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的向往寄托在蝴蝶身上。在劳作之余,人们开始用舞蹈抒发自己的情感,便不自觉地将蝴蝶的形象融入舞蹈之中,蝴蝶舞应运而生。蝴蝶舞不仅舞姿优美,还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蕴,展现了锡伯族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蝴蝶舞在富饶的艺术土壤上实现了绚丽的蜕变,不仅有了新的艺术内容,艺术感染力也进一步增强。

五、结语

蝴蝶舞属于锡伯族民间舞蹈,隐含着锡伯族人民的爱、美、自由等情感和对美好生活以及纯洁爱情的执着追求。在当今多元文化交流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锡伯族蝴蝶舞,并从不同的层面探寻、解读其内涵。伴随着社会的发展,锡伯族蝴蝶舞是锡伯族文化的符号,反映了锡伯族人民的美好愿望和精神寄托。

(昌吉学院)

作者简介:胡厶瑜(1993-),女,新疆伊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舞蹈编导。

猜你喜欢
锡伯族蝴蝶舞蹈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论西迁入疆后的锡伯族散文
锡伯族“贝伦舞”的舞目与词义辨析
为了蝴蝶
我和舞蹈
捉蝴蝶
跨域反哺中的锡伯族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调查研究——以兴隆台锡伯族学校为个案
捉蝴蝶